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高校开展旅游继续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背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开展旅游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旅游继续教育理念;优化旅游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旅游继续教育教学手段等策略,对于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高校;旅游继续教育
以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为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必然会引起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2018年7月25日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拉动就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旅游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旅游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应抓住转型期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旅游继续教育;充分利用自身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开展旅游继续教育新途径,培养高质量的旅游复合型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旅游继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1.新背景下的机遇
第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简单、机械的问题和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促使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渗透和跨界融合。“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科技”等新业态的产生,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旅游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旅游局在《“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旅游继续教育将迎来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应该充分认清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利用好科技革命优势,将旅游继续教育推向新高度。
2.现实困境下的挑战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旅游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世界经济论坛在《未来就业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工作世界对从业者提出的最重要的10项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情商、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服务导向、谈判能力和认知灵活性。[3]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变革步伐的日益加快,旅游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也凸显出来。目前,我国旅游业需要的“精准”人才存在很大缺口,根据相关数据预测显示:到2020年旅游业直接需要就业人数缺口达到487万。同时,我国现有旅游一线从业人员总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在现有2318万基层从业人员中,初、高中学历占到80%以上,这使全国旅游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二、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旅游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相对陈旧,培养模式单一
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化与智能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知识与能力的创新,依赖高素质人才。旅游继续教育是旅游从业人员接受学校教育之后为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地方高校的旅游继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陈旧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落后,办学思路守旧。部分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办学思想和理念,难以实现学生终身教育;同时,大多数高校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精神,导致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趋同化严重。现阶段多数高校旅游继续教育办学层次单一,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
2.教育课程体系僵化,创新思维不足
新时代背景下旅游新业态的日益丰富对旅游继续教育提出了更新、更深层次的要求。传统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僵化,缺乏整体性和创新性,部分课程的设置明显滞后于旅游市场的需求。首先,课程目标设置不清晰。课程目标直接影响旅游继续教育的结果。目前多数地方高校的旅游继续教育课程目标描述不详细,不符合当前旅游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课程内容特色不明显。部分高校仍把理论知识作为旅游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部分前沿课程由于缺乏专业师资、专业教材等原因不能开设,如《创意旅游》《旅游智能软件应用》《旅游电子商务》等。再次,教学方法单一。从总体来看,现阶段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普遍存在,不能有效满足科技变革时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成人学生继续教育的需求。最后,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虽然地方高校旅游继续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机制,质量评价方式落后,标准化考试仍为主流,以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3.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人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继续教育“准备”中,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我国地方高校旅游继续教育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教学理念陈旧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师资结构构成来看,地方高校旅游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构成绝大部分是本校的兼职教师,流动性大,约束机制少,严重影响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从年龄上看,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占比较大,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年龄结构不利于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难以将旅游业的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其次,从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地方高校的旅游继续教育教师绝大多数缺乏旅游企业实践经验,知识体系陈旧,尤其针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科技知识储备明显不足,且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从而严重影响了旅游继续教育水平的提升。最后,从教师教学能力上看,地方高校旅游继续教育的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继续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这些新成果都对地方高校旅游继续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4.教育手段、方式落后,科技含量较低
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育手段的不断创新,给传统的旅游继续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将智能化手段应用到旅游继续教育教学已是必然趋势。然而,这在旅游继续教育中未能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化教育手段使用较少,虽然大部分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但仅把其作为传统教育手段的补充,未真正发挥新科技教育手段的作用。目前旅游继续教育的手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电化教学、试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的空中课堂、虚拟仿真教学、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等。二是教育方式不够多样化,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缺乏丰富的实践活动,忽视学生个性、轻讨论、轻互动的做法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往往占主导地位,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不能发挥旅游继续教育教学的优势。
三、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旅游继续教育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引发了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新的旅游业态需要新型旅游人才,新型旅游人才需要新型教育的支撑。因此,地方高校的旅游继续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新时展,紧跟旅游行业智能化步伐,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保障。第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发展非学历教育。地方高校旅游继续教育的管理者首先应转变观念,摒弃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数字化、个性化、全民化、终身化的教育理念,充分依托自身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快继续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移,创新旅游继续教育形式和规格。第二,开展校政、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开展旅游继续教育不能单纯依靠自身力量,要不断加强和地方政府、旅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构建长期、稳定、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是发展旅游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依托社会服务工程,对自身教育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根据政府、旅游企业的需求提供各类培训,给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教育平台,通过校政、校企融合交流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第三,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银行”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极大缓解学生的工学矛盾,保证继续教育的持续性和终身性。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学分银行”建设,采用灵活的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继续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不断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6]
2.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激发创新思维
旅游继续教育课程是地方高校开展教学建设的基础,地方高校应结合新时代特点,明确课程目标、变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优化现有课程体系,通过创新思维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课程目标设置应满足新型旅游人才现实和长远的需要,尤其是智能化旅游人才的教育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设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清晰、明确,体现地方高校应用、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同时,课程目标要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设计分课程目标,使课程更好的满足于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第二,课程内容安排要和时代接轨,体现前沿性和创新性。5G、4K等新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旅游方式,标志着数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地方高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中体现智能技术的影响。一方面删除内容陈旧过时的课程,整合原有课程中重复、交叉的内容;另一方面开设旅游智能软件应用、旅游电子商务、网店运营、智慧旅游等前沿课程,拓展学生知识储备,以应对旅游市场对高端旅游人才的需要。第三,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变化及时调整。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方高校应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赋能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灵活的应用到教学中,通过讨论、引导、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应加强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标准,丰富考核项目和手段。旅游继续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形式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继续教育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别于正规学校教育。[7]旅游继续教育侧重于学生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因此考核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地方高校最具竞争力的资本,也是培养学生的主导因素。科技变革时代的旅游继续教育师资应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引导启发的教学能力以及协同合作与创新精神等等。第一,通过引进和整合师资,构建旅游继续教育教学团队。地方高校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补充到现有师资队伍中,利用他们前沿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提供最新行业动态和理念,为旅游继续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第二,加大科研力度,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教学与科研不可分割,地方高校应全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发表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章,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界能力。第三,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人才培养制度和方法,支持、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读研读博、外派深造、学术交流、下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第四,建立继续教育师资评价机制,提高教师从事旅游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地方高校重视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的传统理念导致教师的评估机制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地方高校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公平的旅游继续教育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改革教育手段和方式,提升科技含量
智能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旅游继续教育模式,使其与先进的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应顺应时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加速旅游继续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第一,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将知识引入课堂。相对于传统的面授式继续教育,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继续教育方式,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旅游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共享全球的教育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解决和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二,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将线上与线下课堂紧密结合。当前,空中课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已经成为时下最热的现代教育手段,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运用互联网开展“混合式教学”。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不仅能够提升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第三,构建信息化平台,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地方高校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发旅游继续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集旅游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旅游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开创旅游继续继续教育的新局面。[8]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应抓住历史机遇,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改革继续教育,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加速推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昱霖.新工业背景下旅游业人才需求变化研究[J].时代经贸,2018(26):80—83.
[2]高文杰.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6(28):62—68.
[3]杨进.不忘初心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5—30.
[4]董志文,许芊红.旅游管理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7(13):107—109.
[5]吴遵民.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思考[J].终身教育研究,2019(1):3—10.
[6]罗秀.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转型的路径探索[J].成人教育,2012(8):37—38.
[7]杨小燕,唐平.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9(6):5—7.
[8]侯玉霞,赵映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求知导刊,2017(9):143—145.
作者:李丽 杨艳丽 由婧涵 单位:绥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