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课堂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贯彻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长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指导纲要》,尽快地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把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于课堂教学中,为此必须构建新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融合科学和人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1世纪的生物学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贴近于生活,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任务。在肯定“双基”的基础上要强调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遗传、环境、非智力因素等各种原因的作用,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课程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突出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突出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乐于探究生命活动,勤于动手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逐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生物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勇于探索与创新。倡导在教学中,不仅要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而且还要教会探究的方法。
4.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生命活力””
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真诚地接受学生,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正确意见。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
5.注重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自身特长、学校的设备和条件,设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为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实施规定了方向,也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有着密切关系,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切合学生实际,也要切合教学内容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能力。
3.开放性原则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适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高中生物教学走向社会,走近生活,走进生产实践。同时又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发现一些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联系的问题——即以社会、生活、生产来促进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把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4.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下的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生的发展。新课标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生物教学的特殊需要。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关心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关心家乡、本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建立起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
6.直观性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彻好直观性原则,使用好直观教学手段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因为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很难用教师的语言说清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与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所设计规划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教学效果评价的有序过程,它是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所做的一种整体规划和设想。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
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既是评价教学过程的标准,有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功能,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上课就有了中心和主题。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总的教学目标,学年(或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或章的教学目标、课节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文中所提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指课时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生物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对知识的教学目标可按照教学大纲分为四个水平层次,如表1所示。
表1知识教学目标水平表
层次水平教学要求
A知道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识记记住知识的要点,能够说出它们的大意,能够在有关情境中识别它们
C理解在识记基础上,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够对不同知识采用适当的
形式(文字、图、表)予以表达
D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运用知识对有关的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
对技能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两个水平层次,如表2所示。
表2技能教学目标水平表
类别水平教学要求
Ⅰ理解、掌握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初步掌握有关的操作技能
Ⅱ独立完成、学会探索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或实习,理解探索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初
步学会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根据上述水平层次可参照以下几点设计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
2)能正确选择并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3)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4)能创造性地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高中生物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于让学生理解科学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以形成科学能力。当学生忘记事实性知识时,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应该是观念、思路、方法。对于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如表3所示。
表3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教学目标水平表
层次行为动词
A参与、体验、感受
B意识、观察、讨论、操作、探究、交流、合作、体会、认识
C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创新、发展
根据上述水平层次可参照以下八点设计过程方法与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
1)认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2)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3)主动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4)主动参与实验等活动,善于动手操作;
5)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不同见解;
6)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运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工具搜集信息;
7)能恰当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8)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情调、情绪或接受与拒绝程度,这类目标中可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如表4所示。
表4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水平表
层次行为动词
A体验、感受、接受
B关心、热爱、认识
C初步形成、树立、养成、运用
根据上述水平层次可参照以下五点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求知欲;
2)学习兴趣浓厚;
3)能主动参与讨论、探究、思考和操作;
4)遇到困难时,能利用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习任务;
5)能通过所学知识对个人及社会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2.教学课时的划分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1)结合实际划分教学课时。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学校条件与设备,结合校本课程及当地的课程资源,恰当地制定出本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划分好相应的课时内容。
(2)按照新课程理念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生物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21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反映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需求。
1)选取适应学生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只起到奠基的作用。知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一要选择最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生物的物质结构基础
知识。二要选择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因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一般都是学科中最基础、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知识,它构成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纲”。
如生物体的结构组成,生物体的功能,遗传和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三要重视生物实验与实习,突出生物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尤其是突出探究式实验和实验设计。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生物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引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小至人的生长发育、饮食卫生、健康保健,大至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都是生物学所关注和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压缩脱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偏难、偏旧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面向社会、面向生产、面向生活的内容。精选富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新情景、新材料,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切感受知识的实际意义,体会到生物学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广泛渗透和应用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从中领悟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学以致用”。
3)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仅就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看,不应仅仅局限于照搬教材,以书本为本位,更应注意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开发和开放课程资源,让那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与学生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能反映生命科学新进展的生物学信息带进生物课堂,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广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来恰当地确定。
4)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从科学发展的过程来看,科学经历了从整体的模糊认识到分门别类的研究,再发展到整体的理性认识。科学的日益分化和综合成为主流,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与化学、生物与物理、生物与环境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加强。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任何一门学科就能独立完成,所以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就生物课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设置足够的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配备生物学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实物标本、模型、投影片、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或生物温室),校园中的生物也是可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
学校的课程资源并不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其中不少资源应当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图书馆或资料室、生物园、生物实验室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做探究性实验。
(2)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课程资源。社会提供的课程资源有: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生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公园等。
农村学校具有独特的优势,田野、树林、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上述课程资源的方式有多种。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此外,也可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座、座谈等。
(3)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可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
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如:生物方面的书刊、盆栽植物、饲养的小动物等。都会使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为学生学习生物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4.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指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一般而言,教学组织形式多以组织学生的方式为基点分为三种基本形式: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1)集体教学一般是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的,它是根据年龄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来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仍以集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省教学资源,节省时间与空间。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发展特长。针对其局限性,当前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坚持以班级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适当采取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来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如:很多学校在一些学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分类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实现班级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2)分组教学一般是将四人以上,十人以下的学生编成一个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某些不足,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生物课的实验、研究性课题及课外活动可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3)个别辅导是解决个别差异问题的最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并不仅仅是教师个别地教,学生单独地学,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4)结合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在生物教学中各有长短,各有作用。集体教学强调思考的程序性,分组教学重视思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个别辅导则重视思考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工具、环境)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途径、方式等,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1)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应用特点。
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大容量高效率地系统地传授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盛行不衰。但讲授法容易使学生处于接受教师提供信息的被动地位,从而形成“满堂灌”、“填鸭式”。应用讲授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讲授的内容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中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
谈话法谈话法通常是在“师生问答,启发教学,学思结合”中展开的,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设疑引思,师生谈话。
有人认为“一问一答,就是启发”,这是对谈话法教学的误解。谈话法要非常讲究“问”的质量和技巧,提问是为了思考,“提问”要具有合理的思维强度才能引发思考,因此谈话法所追求的是学思的有机结合。
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常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人际互动、互教互学。它要求创设一个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的氛围,在这一氛围中,竞争、合作和个体化行为兼容并存,充分体现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探究法高中生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法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究法是当前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常是在“问题中心,自主探索,重在发现”中展开的。应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生物课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学生既是对所探究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究过程的学习。
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不仅为追求发现而学,而且为追求自身发展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探究法教学具有较大的内在学习动力。但探究法教学用的教学时间较长,相对教学效率不如其他方法。
实验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新教材中又增加了很多实验内容,不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技巧,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生物科学和发展智力的好方法。实验法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独立实验,课外兴趣小组研究实验。
自学辅导法自学辅导法能较充分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它是对讲授法的一种改造,主要是把原来由教师系统讲授的部分,改为在教师所设置的情境诱导下由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教师的积极诱导,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它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生自学作为整个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实行学在前,教在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自学辅导法,必须要加强课堂调控,随时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吃透教材、贴近学生、学会循循善诱,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此外,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演示法、实习法、尝试法、练习法、观察法、比较归纳法、电化教学法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1)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选择的出发点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即变注入式、封闭式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变学生被动注入的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以真正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
2)依据教学中的各因素来选择。“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不可能仅仅使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条件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因素,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而应当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指导。
6.教学媒体的设计与选择
生物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生物教学信息以实现信息传递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指常用的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剪贴图等,现代教学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存储、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1)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科学性。能正确、规范地反映生物学事实,不能因教学媒体的使用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歧义或偏差。
2)有效性。能清晰地、完整地向所有对象传递有关教学信息,实用性和表现性强,并有较好的交互性。
3)方便性。便于准备、使用和控制。
4)经济性。准备和使用时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较少。
(2)教学媒体选择的相关因素。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的设备与条件、各种媒体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特长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媒体。
(3)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媒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为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具有固定性,可重复性、扩散性、通用性、能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等特性和功能。具体使用情况可参见表5。
表5媒体使用情况表
和识点学习
水平媒体
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
时间资料
来源媒体在教学
中的作用媒体使
用方式
(4)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光线、色彩等多媒体综合起来,能够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教学效率。
7.编制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是指用计算机流程图的方式来表示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内容、媒体等教学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教学示意图。它代表着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反映分析和设计结果,表达教学过程,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教学流程图中常用的表示符号如下:
教学过程流程图的设计可参照下面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流程图(图2)。
8.教学过程的实施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传统教学中“没有判生”,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刻与,乐于探究的优良品质。
(1)注重师生交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觉地转变角色,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强调师生互动,求得共同发展。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调查、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转变学习方式,突出探究式学习。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是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验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要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教师要能够自觉地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组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等。
(4)注重实验的探究功能。目前,高中生物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内容,加大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教师只注重讲知识,而忽视了实验操作的功能,甚至出现了在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长此以来,学生不仅感到生物实验枯燥无味,也没有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与能力,更无法进行独立实验与设计实验。因此,每位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实验教学所体现出的探究功能,保证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现象、探讨结论,能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注重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生物学是侧重于研究生命现象与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信息获得真实的感知,容易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另外,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教学过程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的设各与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特长,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尤其要注重将现代教学媒体(微机、实物投影、录像等)运用于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教学评价与学习过程密不可分,是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基本反馈机制。教学评价应当处于“实现目标的活动一评价一调整’’的循环往复中,通过反馈,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1.教学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以教学大纲(或课标)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进行。
(2)评价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或课标)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3)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价的目的,确定不同的评价项目和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4)评价要公正、客观、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给予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5)评价应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提倡实作评价,即通过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或类似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成果。
(6)提倡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评价,以适合具有不同情趣和经历的学生参与,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评价中展示才能。
2.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类型
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目的可将教学评价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提问、测验、观察、记录学习情况等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可适当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比例,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3.教学评价的方法
在实施评价时,评价的方式和工具是否适合是决定评价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的方式以及编制优良的评价工具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例如,要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或科学态度等,一般的书面测验就很难达到目的,比较适当的方式应该是观察、写报告、谈话或实验考试。
(1)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学生学习记录卡是教师用于系统观察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通过记录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记录卡可由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主要项目包括:①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②开学初学生的学业基础测试结果;③学生的课堂表现;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⑤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⑥教师对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和完成实验报告情况。
(2)阶段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阶段性测试是指在完成某一章节的教学后进行的随堂测试,属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测试是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所进行的测试,属于终结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的命题中,引导学生对一些生物学现象和问题进行解释,并对解释做出分析是评价学生学业成果的有效方式。这种测验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现代教学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主题,供小组成员在课内或课外合作完成。教师可根据小组活动过程和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以达到全面、合理、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两部分,小组整体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动情况和学习报告质量等。个人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技能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4)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可利用实验操作检核表等工具。利用检核表评价操作行为时,只要依次列出需要考核的行为,然后,观察被考核者是否表现了这种行为。如果是,考核者就在检核表相应的位置做一个记号;如不是,则不做记号,直接转人下一个项目继续考核,检核表的制作应以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为依据。可参见表6。
检核表现操作行为要点检核标准
A(1分)B(0.5分)C(0分)
检查材料器具(1)检查材料器具是否完好齐备(紫色洋葱鳞茎、尖头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瓶、吸水纸、浓蔗糖溶液、清水等)。
检查了,并能正确说出各材料器具名称
进行粗略的检查,
不能完整地说出各种材料器具的名称
没检查
洋葱表皮
临时装片
的制作(2)用纱布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朝一个方向擦拭,玻片清洁用纱布来回擦试,
玻片基本清洁没有操作此步骤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滴适中水过多(数滴)或水过少(滴管直接接触载玻片)
没有操作此步骤
(4)撕取一小片颜色较深的洋葱上表皮撕下的表皮较薄且大小适中撕下的表皮较厚、过大或过小撕下的表皮过厚、过大或过小
(5)用镊子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水滴中符合操作要点没有使用镊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有关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可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深人的探究,并根据现象,分析结果,探讨结论。对于善于改进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学生要给予支持与帮助,并适当提高评价的分数。
(5)探究能力的评价。对探究能力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评价时,探究的课题由学生自己确定,对于确定课题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没有已知答案的探究课题。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和指导。
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应根据探究活动的类型来设计,例如,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可包括完成以下方面的情况:①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②制定实验计划;③实施实验计划;④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调查问卷、同学互评等途径进行。在建立的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都应该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的表述可以是等级评定,也可以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志趣、态度等的客观描述,还可以是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等等。
4.教学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式应尽量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加强自我调控。
(3)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4)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及时进行评价。
(5)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实质上可以从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的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关注,以便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02.中学生物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王永胜主编.2001.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