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媒体教学教师转变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体教学教师转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多媒体教学教师转变

摘要:本文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入,着重阐述了教师为适应新教学而在角色方面必须要做的转变,从而为“大众数学”的发展开创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大众数学角色多媒体教学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渐入校园,从而使教学模式由“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板)+学生”这种传统典型教学模式向“人脑+电脑+网络”地现代媒体教育模式转变。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育“大众化”,使所有学生都享受高水平的数学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育所一直追求的目标,这是由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性质所决定的。“大众数学”思想的基本含义包括:①人人学“有用”的数学。②人人掌握数学。③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种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的数学教育思想。而多媒体网络环境必然支持“大众教学”教学思想的实现,但多媒体网络环境毕竟只是一种资源或教与学的先进工具。工具的效益发挥取决于教师,学生如何利用这一教育技术为教和学服务。特别取决于教师以何种观念为指导,用怎样的方式组织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是以新的观念去建构,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因为多媒体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只有和新观念、新方法的有机结合才称得上创新的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本身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的元素,但创新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技术的创新,而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载体。为把多媒体网络环境作为创新教育的桥梁,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变。

1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

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是观念系统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目标观念和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更要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教学中追求全面发展与学生独特才能相结合,面向全体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另外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他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的服务者、辅导者。在教学过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权威(包括教师)做出科学质疑、争辩乃至批评,允许课堂内外师生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1.1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教师应对学生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培养等进行全面关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在认知领域内应达到的水平,而且要考虑在获取知识中其价值观、情感态度、行为调节等应发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而且更要关注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感受和欣赏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思维品质等。

1.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现。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姿态对教师作出科学性的批评,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

1.3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也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于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常跟笔者谈及他们从网络信息中获取的一些知识与信息,其中有很多对笔者来说是全新的感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自觉接受学生的“教育”,并把自己置于终身学习的地位。

2能力系统的角色更新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敢于创造性的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能力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必须有以下能力:

2.1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案的能力。

2.2永远追求新知识和不懈于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更高级的根源于教育实践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

2.3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基础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信息丰富,瞬息万变,真伪难定,良莠不齐,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是信息,选择信息,并有效使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

3方法系统角色的更新

3.1用在导入新课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然而,数学课本呈现知识缺乏动感、枯燥无味,小学生生活经验又少,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那么,如何才能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来呢?这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来营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导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了强烈的悬念,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用在学习新知时,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降低教学难度。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能实现异地通讯和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3.3用在学生思维遇阻时,以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完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理解后的愉悦是认知活动完成后产生的精神享受,这种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学生学习情感的高级形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的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突破思维障碍。

3.4用在揭示规律时,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教材在揭示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一般把推导过程分成:教学材料、实验或思考、数学结论三个层次来表述。在教法设计上,这时如果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利用网络的实验模拟功能,想方设法把导出公式的抽象逻辑思路,变成学生的“可见”思路.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变化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

3.5用在课堂练习时,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练习中,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网络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这种独具特色的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3.6用在课堂小结时,以帮助学生能学以致用,发散思维。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有的开始,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善始”还须“善终”。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课艺术产生“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那么,巧妙和结课艺术则能达到“课虽终,意未尽”的境界。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学生大脑疲劳,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时候,这时,如果老师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来组织教学,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重新进入活跃状态。

因而教师只有全方位更新角色,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抓住进行创新教育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