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础课课程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基础课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加强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建造,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队伍建造,是提高德育队伍素质、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保证。

加强德育队伍建造,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要做到:一是必须加强以学校教导为核心的德育治理网络建造,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级教导指挥组织机构,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制定全校的德育计划,负责学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对学校德育进行决策。成立由政教处负责,党、政、工、团、队等密切配合的学校中层德育执行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德育计划的执行与监督、日常德育事务的处理以及正常德育工作的调度和治理工作。成立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基层德育操作组织机构,执行学校的德育意图和要求,详细负责学校德育计划。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教导理念和教导要求修订完善新的德育治理及其工作制度,保证德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中央的自我教导网络建造,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团委、班干部等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德育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导,自我治理,自我评价。三是必须加强由社区延伸的社区教导网络建造,充分发挥社区教导委员会的作用,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动和调解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教导,改善德育条件,优化德育环境,排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教导的干扰,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四是必须加强以家庭教导为补充的家庭教导网络建造,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密切学校教导和家庭教导的关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导工作。

二、、构建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种竞争,是学校教导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建立符合新教导理念课程改革目标体系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时代要求,分层构建起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详细来讲,可将下列“七个学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会做人。教导学生做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

(2)学会求知。教导学生做胸怀目标、博学多思、珍惜时光、善学乐学、学有特长的人。

(3)学会健体。教导学生做体魄健康、竞技突出、具有坚定信念、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4)学会审美。教导学生做热爱生活、以情感人、乐观向上,具有高尚情趣和创美能力的人。

(5)学会劳动。教导学生做把握本领、大胆实践、讲求效率、勇于竞争、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人。

(6)学会创造。教导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理的人。

(7)学会生存。教导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立、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

三、调动和充实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我们必须要调动和充实德育内容。详细来讲,就是要在新教导理念的指导下,在继承加强爱国主义教导、社会主义教导、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教导、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导、国防教导和国家安全教导、民族团结教导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导、实践教导、人文素质教导、环境意识教导和心理健康教导。

(1)突出创新教导。要运用现代教导技术,优化组合教导资源,把人才学、教导学、创造学、心理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导。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军训活动,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企业家等社会成员的广泛接触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使他们亲身体验,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爱好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重视人文素养教导。要非凡重视加强我国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以及传统美德教导,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尚情操和公正纯洁的灵魂。要通过教导和各种教导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打下基础。要发扬优良校风,加强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得在“教化、养成、示范”诸方面,以强盛的人文精神去有力地规范与熏陶学生,使之能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造者与接班人。

(4)关注环境意识教导。要教导学生牢固树立“保扩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刻认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美化绿化活动,自觉承担植树义务,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美化成果。

(5)进行心理健康教导。要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要培养学生舒畅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布满信心,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要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与环境调解一致,关心理解他人,与人相处关系和谐。

四、构建符合新教导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保证学校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加强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导目标,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利于以课程改革促进德育评价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的德育领域,优化学校的德育效果,有利于调动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迸发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治理、自我教导的能力,发扬个性特点,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家庭调动社会参与德育评价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德育评价的良好局面。

(1)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就评价的学段而言,要构建小学各年级、初中各年级、高中(中职)各年级的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就评价范围而言,要构建对学校德育评价、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等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就评价内容而言,要构建评价德育条件、评价德育过程、评价德育效果等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构建学生自评、学生群体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导评、学校领导审核考评等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2)改进德育评价方法。一是要保持方向性原则,依据党的教导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造中的思想道德总目标等评价德育工作。二是保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定性分析为主,在量化的基础上做定性的描述,尽可能让定性指标有量的测定,最终在深入发掘德育评价及规律的基础上,做出以定性评价为主的科学评价结论。三是要保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对德育全过程进行不断的考评、检测、评估和督导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做总体的定性和鉴定。四是要保持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从横向比较方面对德育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又在发展中从纵向比较方面对德育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五是保持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挥学校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个体、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又要发挥社会力量、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不仅有学校德育的自评,还要有社会其他部门、有关人士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同形式的评价。六是保持德育评价诸功能有机结合的原则,既要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严格实行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以发挥德育评价的诊断性功能、鉴定总结性功能、科学治理功能,又要详细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看到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看到其基础、发展、提高以及可开发的潜力,在保持标准的同时,对评价对象从多方面予以肯定和激励,以发挥德育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导向功能。

基础教导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目标体系建造、任务体系建造、队伍体系建造、内容体系建造,还涉及到活动体系建造和评价体系建造。在推动基础教导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基础教导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研究力度,力求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合,与新的教导理念相一致,从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基础教导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导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导,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