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学方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学方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考之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讲就是“注入式”吗?是不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占时多就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吗?

我从参加工作至今,已听过很多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做的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听过这么多课之后,我感觉到:“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的确是越来越少了。对我本人来讲,这一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很多的优秀教师已经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能够顺应课改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加之作课教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做的每节课都有成功的一面,同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随之而来的,我就思考问题的另一面:学生活动急剧增加,甚至是变着法的增加,而老师的讲却越来越少,这是不是就以此认为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呢?

我觉得,若是有这样的想法,应该是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过程中的一个误区。

学习新大纲,树立新理念之后,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该被我们教师所摒弃。但是,若该讲的也不讲,或者不敢讲,甚至美其名曰“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好象只要“讲”了就有“注入式”的嫌疑,就意味着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展示现成的结论。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通过课堂教学之后,学生既没有会学,也没真正学会,留下了一个表面气氛活跃的假象。

本人今年所教的几个班的化学课当中,其中有一个班和其它班级相比,整体上化学基础很差,在这个班的教学当中,我就不能采取和其它班级一样的教学手段,相对而言,讲的时候要多一些,不过有一点,绝对不能满堂课的讲,学生连自己练习的机会都没有。教师的讲与学生的活动这两者之间的比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认为这其中的关键还是用正确的教学观念来认识教师讲的问题。课堂上是不是讲,讲得多一点或少一点,并不一定是教师观念落后与先进的反映,当然也不是注入式与启发式的分水岭。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要反对的、否定的是照本宣读的,心中没有学生的讲。是把学生当作“容器”的讲,是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只记住知识和结论的讲。另外还要看教师为什么而讲,讲什么,怎样讲。前文已经提到,班级学生化学基础整体较差,教师讲的内容就应该适当变化,多渗透一些复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多练习一下基础的知识。若班级整体基础较好,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总结,或者先自学,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也就必然多一些。

迄今为止,传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通过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特定的教学气氛,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讲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讲激发大家去讨论、研究,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讲得好可以发人深思,可以激发想象,给人以启迪感染;讲可以娓娓道来,可以激昂慷慨,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可以滔滔不绝,可以戛然而止,给人以韵味无穷的感觉。当然,这种讲要讲到该讲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越精彩,越精练越好。因此,我们要把教师的讲与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考之二: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培养?自学自读代替教师的讲能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吗?

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的课虽然教材不同,学科不同,但在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上却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这种方法:比如先让学生自读教材,自学知识,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对重点、难点进行分组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产生了一种疑问,这样做也可以达到一堂课预期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能否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学生主体有差异,其教学效果就会有差别,这个问题同样值得研究。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丝毫没有贬低或削弱教师“导”的意思。学生如何能学会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导:诱导、引导、指导。如果认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自学教材,而忽视了教师的必要的、及时的、适时的“导”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就进入了另外一种误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问题在于,我们的老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有偏颇或偏差。让学生去自学自读,归纳要点,掌握内容,仿例练习等等,认为这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我认为这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低层次的自学能力。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自学能力应该是学习者善于并主动探索的能力,是能够提出、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和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价值的假设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的能力。例如:我在《乙炔》一节的授课过程中,课本中提到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原因是其质量分数比乙烯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结果有的学生产生了疑问:煤当中的碳含量是不是比乙炔高?为什么有的煤在燃烧时,几乎看不到冒烟?书上的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碳没有完全燃烧,因而冒出浓烈的黑烟,如果在纯氧气中点燃乙烯和乙炔比较实验现象,结果有会是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验证,也可以上网查找问题的答案。但是,从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提问题的学生已经具备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所提倡的。

新的教学观、学习观认为:教学是要传递的,而且教师要作最必要的、最重要的传递。这种传递包括四个要素:信息、知识、价值和智慧。如果只传递信息和知识,不能传递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只能是教书匠。因此,要做到这四点,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去饶有兴趣地读书;必须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去发现、总结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价值;必须在读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使智力得到发展。

以上两点思考是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个肤浅的分析,由于经验有限,其中会有很多认识不充分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书目:

1.《努力创造新的教育》北京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办公室编

2.《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

3.《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叶澜等著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和《新大纲》的推行,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在变化,如何教学才能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教师应该如何去运作?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问为主题,积极的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主体地位自学能力

随着《新大纲》的推行和课改的实施,教师们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并为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利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的同时,也充分地利用一切条件来提高自己,比如尽量多听一些名师做的公开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活动,及时了解教育领域的前沿信息。把听课中所学到的一些好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去实践,去摸索。但是,摸索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问题,甚至自身也产生过疑惑。有时候,我总感到我们教师对新的教育观念的理解似乎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在这里我想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并结合自己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体会及教师培训后自己的感想一并写出来,谈谈个人的两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