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劳技课创新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技课创新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劳技课创新教学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欧洲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水仙雕刻》这一课时,事先一个月左右,我先雕刻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水仙造型:如一些小动物,象凤凰、孔雀、大象等。上课一开始,首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欣赏这些优美的造型,作为教师,这时你可以不说任何的话,就尽情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完毕,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孔雀的头是怎么雕出来的。"、"老师,大象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作为老师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教给他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水仙球,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全班固定一个模式。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如在《插花技艺》一课中,一开始让学生观摩一定数量的插花范例,也让学生去自由提问。如有学生提到:为什么在一些作品中颜色深的花总是插在下部,而颜色浅的插在上部?三角形构图与倒T形构图不同点在哪里?……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了探索。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索的目标,它是培养发现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二、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学科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也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养?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又如在《水仙雕刻》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雕刻、造型的基本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尽情地让学生想象。可能每个学生手中的水仙球,它的形状、大小上都有一定的出入,同学们纷纷凭着自己活跃的思维,借助于一个个水仙球,想象出了许多造型。有学生看到,在老师出示的造型中,不管主球和子球都进去行了雕刻,所以就有人问了:"老师,能不能把子球不雕刻,只雕刻主球呢?"我说:"可以呀,很好。"那个同学又对我说了他的想法:只雕刻主球,留着子球让它任意生长,长到一定时间,把叶子两边向上捆扎在一起,做篮子的提手,就成了一只美丽的花篮了。所以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中,不能局限于老师的翻版,而翻版只能是凝固学生的思维,抑制他们的想象,也无从谈起创新精神的培养。曾经在课中,有一个同学清理完球体以后,他在球体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什么的。我试着问他:"你准备做什么呀?"那个同学回答说:"我什么都不想雕刻,我准备做一个老寿星的头,所以回去放在水中让它长出根系当作胡须即可。"我们说同学们的这些想象、造型就是创新。如果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就照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这些新的造型就无从谈起。但是,这种学生的学习自由,要有一个前提:即不管你是怎么雕刻的,最后都要有一个优美的造型,给人以美的欣赏。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需要实践,问题的探索解决需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劳动知识与劳动方法的讲授不能脱离实践。劳动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则更离不开实践。学生通过对展示的实物、观察、分析,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活动中做必要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操作实践的渴望。教师口授几次不能掌握的方法,学生往往经实际操作训练很快就掌握了。而技能与技术情感的形成,就是在战胜了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经受了失败和考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的。例如:在《水仙雕刻》中,学生进行蟹爪水仙、花篮水仙的制作时,增加雕刻基本功的模拟训练,让学生有一定量的实践,体验中形成有一定质量的技能,从而为大胆创新打好能力基础。同时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求新求异,不以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举例为巢臼。即使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走一点弯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有收获的。

五、及时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又有较强的自尊心,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驱课堂的组织能力,善于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支持学生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说创造力人人都有,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教师要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思想火花,或用亲切的言语或用会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身体语言,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劳动本身的乐趣。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评价的方式,可以用口头表扬,作业加分,发奖状,评选小能手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参与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虽然有缺点但有创意的作品。如八(4)班有个同学平时作业不怎么优秀,水仙雕刻作品也不怎么出众,但是在一次插花的构思创意中用二枝红色的玫瑰创意了一个很好的意境,老师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从此以后,他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几次插花竞赛中他都表现出了很新的创意,作品也很具有欣赏价值。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路上给他们扶一把,给他们以激励,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那么,他们会对学习充满着渴望,也在渴望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和喜悦。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习惯和技能;要承认学生的兴趣、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创新实践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