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改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改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课改教学

新课程与教师队伍

校长们特别呼吁,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系统作保障。如构建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即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好的教学、什么是好的教师。又如,提供专家的理论指导。国家课改实验区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有专家的直接指导。再如,适当增加和调整教师的编制。因为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做研究者,要做开发新课程资源的参与者,还要继续学习……但目前教师的编制却越来越紧,这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之,校长们认为,教师队伍建设要围绕“提高教师学历、培养教师能力、增强教师实力、发挥教师潜力”等诸多方面进行。新课程与教育评价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如何解决新课程与应试的关系,与会校长纷纷发表不同看法。有的校长说,以前的标准主要是从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和学生是否完与教与学的任务的,老标准易于操作。但新课程下的评价,立足点是看教师在一堂课里有没有创意、有没有创新,教师要用自己的创意去培养学生的创意,这不是用分数就能简单评价的。有的校长提出了评价的另一个问题,“新课改”后,教育追求的结果不是惟一的,因而评价教师的指标必然增多,在结果和价值多元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评价?又该怎么进行比较?有的校长直言,目前的课改理论听起来非常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滴水不漏的,但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了。一线教师非常困惑,即使对教师的培训已经进行了,课改工作也无法顺利推进。如果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评价工具,能够拿来就用就好了。专家应该为基层制定出一些简单的评价工具来。也有的校长反映,目前的评价项目繁多,令教师疲惫不堪,最终使评价流于形式。如何做到对学生的评价简捷有效而又不增加教师的负担?应通过评价、引导将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学生的成长上,而非评价上。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校长们认为,应继续减少一些机械性的评价指标,为教师腾出一些反思和自由创造的空间。还有的校长反映,专家对教育的评价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学校的工作,他们把分数看得很重,当学校采用新的评价方式时,只要学生成绩稍有下降,他们便四处投诉。因此,教育评价如何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是推进课改的重要问题。校长们呼吁,要特别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尤其是对家长的宣传力度。校长们认为,教育评价必须做到上下一致。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教育管理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如何评价校长的工作同样至关重要。校长的努力如果得不到上级的肯定,甚至有时还受到批评,那课程改革将无法进行下去。教育管理部门必须首先克服功利主义,否则评价的方向就摆不正了。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校长们特别关心考试和升学率的关系问题。一些校长认为,要注意对考试方法、内容和类型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考试的分析功能应受到重视,包括对教师的和对学生的。对于学生要考察综合质量,当然不能用昨天的标准来评价今天的教育。

关于自评,有的校长质疑:学生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小学生怎样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怎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行为与评价科学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待研究。还有的校长表示,教师自评与教师修养有关系,因为评价是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修养,自评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新课程与校长管理行为及风格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管理行为应有哪些变化?校长们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过去的校长发号施令的多,而现在的校长应是研究者,只有校长搞研究了,才能带动教师搞研究。(2)校长应从指挥员变为排头兵,“新课改”迫使校长必须与教师一起去发观、分析、解决问题。(3)校长应从决策者变为设计者,课改要求校长必须提前作出规划,并和教师们一起参与,才能形成大家共享的结果。(4)校长应从行政领导变为专业指导,应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领头羊,才能让教师信服。(5)学校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达成共享的目标,形成集体探索、一起奋斗的气氛,形成学习的制度和习惯,鼓励教师学会与人合作,鼓励教师自我超越。(6)必须把课程和教材的管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校长有弱化教育的倾向,即过分强调校长管理的经营职能,而弱化了对课程和教学的领导职能。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必须回归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到课程和教学上。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领导风格应有哪些变化?经过讨论,校长们认为要有以下几点:(1)变有形管理为无形管理,强调人文色彩,以人文精神来管理教师,使无形的效力大于有形的管理。(2)应变慢板为快板,讲究效率,讲究实干。(3)校长要变“单口”为“群口”,即重视民主,强调合作与交流。校长应走近教师,成为教师的指导者、合作者,要提倡反思,构建良好的研究氛围。

还有的校长提出,校长管理风格和行为的变化需要有环境的保障。“新课改”要进一步放权,比如,校长选择教材的权利。只有校长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他才能干出自己的特色,教师才能有创新,学生也才能有创新。

“新课改”管理中的问题

1.“新课改”应该稳妥推进。进行课程改革,其思想准备、教材准备、人员素质准备以及组织管理工作方面的准备都是极为重要的。但就目前改革推进的现状来看,各方面的准备均不足,匆匆而上,存在着很浮躁的观象,如果不及时纠正,我们的改革将难保达成理想效果。所以,校长们认为,新课程的改革应该稳妥推进,应该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2.要关注民办学校的课改问题。一些民办学校校长呼吁,要特别关注民办学校的生存状况。民办学校对这次课程改革的接受情况如何?是否有针对其的具体指导与监督?民办学校怎样参加深程改革?民办学校面临诸多特殊的问题,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那么,在整个“新课改”中,民办学校这一块应该怎么做?其优势何在?又面临什么特殊问题?希望有具体的指导。

3.要特别关注地区间教育的差异。这个问题对课程改革的推行有很大影响,地区性差异应该是我们推行课改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办学条件很差,个别农村地区现在仍有组欠教师工资的现象,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在这种形势下,推行“新课改“有很大的困难。与会校长提出,培训应注意地区的差异,政府应在政策、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倾斜。

4.评价改革比课程改革相对滞后。“新课改”已经在很多实验区推开了,但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却还没有建立起来。家长、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忧虑是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孩子,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将显得很被动。那么,如何反映参与“新课改”孩子的真实水平?希望赶快出台新办法,否则一些优秀的孩子很可能会被旧的选拔性评价和考试制度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