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自信激励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让自己朝着目标努力奋进,人类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基础是培养创造型人才。但如果一个大学连自己内部动机都没有调动,又如何谈到创新呢?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任何人、团体的积极性不可能被激发出来。所以,在大一新生入学前的生活,学习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可是实际中学校以对此却不够重视,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学习生活过得很盲目。等到觉悟,有了自己对未来明确的方向时,为时已晚。这个目标的确立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调整、细化。但必须要使学生树立一个目标意识,这个目标是要从自己实际需要,兴趣出发来设定的,而且在迈向目标过程中应该坚持不懈。作为在校大学生,年轻,充满朝气,应该有远大的目标,不竭的奋斗精神,但实际情况下的中国大学生对生活满意度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那么如何激发内部动机呢?
首先,从学校、家庭、教师这些外部因素来说: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认可是激发动力和利器。为了获得认可,人人尽全力去努力奋斗。当一个人努力后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美,心中会产生一种满足的成就感。每个人需要被人肯定的愿望,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学生处于人格转型的关键期,这种被人赞同的需求更多,以便对未来更加充满幸福憧憬,更加自信。
同时,也应进行适度的消极强化,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动力,激发容易,持续激发不易,激发动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家长、教师、学校应在各种适当的情境中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观察,采取相应对策。
但是,外部条件的作用总是相对而言的。外部强化作为一种控制因素出现时,让个体体会到从事这项活动是出于外界压力而不是自愿的,对从事的活动做出外部归因。从而削弱对活动的内在兴趣,可能会降低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出于学生内在需要,内在兴趣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自我激励、自我观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调控、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这就必须引起动机的需要是出自于大学生内心的。
例如我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根据必须过级、否则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出发,这种外在强制性的逼迫力使得许多学生学习英语时体验到的只是一种痛苦,而相对大城市的学生而言,由于环境和整个学风面貌和中小城市差异,学习英语的出发点不尽相同,更多的重点院校的学生动机是能有较好的英语水平,提高自己竞争的含金量,或者出国深造,所以花了相同大量的时间在英语上,前者的成绩明显低于后者,除了外在环境影响,个人学习的动机也有很大影响。
所以只有当行为者充分认识到他的行为努力是出自于自身自愿的需要、兴趣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内在潜能,达到最理想的目标。当然,有些目标非学生所本意,但又必须去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当能够自我调整。(二)自我调整,坚定信心
适当的自我调整又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在困境中不断自己鼓劲,不平丧失信心,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树立信心首先应战胜自卑,虽然自卑心理在有时能促使我们改变自身状况,追求更好的发展动力,对个人的发展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但自信心对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者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础的支持作用。因此,在面对困境时,尤其不能失去信心。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方法:
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动力派系之一,主要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要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得到,使能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自我暗示法:心理学家默顿提出“预言自动实现”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促使预言实现的倾向,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抱着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进步,看到成功的希望,就能激发人的动力。
进行积极的归因:特别在面对失败时,应总结原因,努力改进。但在总结原因时,虽然原则上应客观,但是有时适当的带有主观性的归因,有利于自信心的维护。把失败的原因部分归结于外部不可控因素,从而不降低自我能力的评价,有利于激发过进取力,重新来过。
适时调整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目标定得过低,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目标太高或根本不适合自己,在实践中会不可避免的一次又一次地经历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建立。
学会微笑:笑能给人自信,是医治自信不足的良药。大学生在遭遇困难时,能经过自我调整,对一些不如意一笑而过,如风过耳,正确地评价自我,则能继续充满自信进入下一个奋斗历程。
行为补偿法:即把某些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它是有修复和补偿功能,倘若其貌不扬,便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科研上,进行转移调节,从事业的成就中求得补偿,保持心理平衡。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总的来说是紧张的,如果大学不善于适应这种竞争性的环境。不能对明确自我奋斗目标,对自己、他人、社会充满自信,便难以真正发挥其内在积极性,内在潜能。学校应对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教育课程,对在转折期的大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引导,但这种教育引导不是停留在课程、考试、评价为目标,最关键的是以学生内化为目标,达到学生能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充满自信走向社会。
参考资料:
(1)《论内部动机的激发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王玲凤《教育探索》2002/5
(2)《谈大学生情绪的激发调节》杨敏杰《教育探索》2002/12
(3)《激励的黄金法则》理查得·丹尼王龙译《管理实务》2003/8/35
(4)《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学生自卑心理引导》刘卫春《教育探索》2002/8
(6)《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车丽萍《心理科学》26卷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更多的困难挑战,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信,挫折承受力却普遍偏低。调动自己的内部动力机制,确立坚定的奋斗目标,大学生需要增加自信面对未来社会,应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节。
关键词:动机目标激励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