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造力和阅读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造力和阅读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阅读教学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摇篮

语文教学对培养创造能力有独特的作用。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语文课本内容多是各类经典文章,大都代表着当时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是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记录,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学习语文能使学生不断地吸收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可见,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的创造空间都要大得多。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无疑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与作文相比,人们往往忽视阅读对发展创造能力的作用。其实,阅读是对读物、作品的再生产、再创造。阅读是发展创造能力的肥沃土壤。接受美学认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阅读同样是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据国外的统计,科研人员在一项研究中,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而编写报告的时间仅占9.3%。可见浏览、阅读已成为科研的基本能力。在基础教育中,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当然,不能要求学生具有成人的独创性,青少年只要达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认识水平,能对课文或课外读物说出一点自己的感悟,就是一种创造。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其过程一般要经过准备、酝酿、明朗、验证四个阶段。

二、阅读教学可以借鉴的创造原理

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创造原理来指导阅读实践,也要遵循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的技法原理与阅读的基本心理规律,在阅读过程中融为一体。

1.置换原理。置换要素或成分是创造、也是阅读创造的基本原理之一。读物形式上是一串串书写、印刷的文字符号或通过电磁波传送的数字代码,内容则是这些符号所蕴含的连贯的意义。读物内容或形式上任何要素的置换,都会改变它所表达的意义。阅读时尝试置换作为文章、作品要素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就等于打开了一扇扇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2.组合原理。许多事物之间存在异质同构、同质异构等等关系。重新组合要素排列的形式,事物就会发生变化。“屡战屡败”是无能,而“屡败屡战”则是顽强。宋人晏殊的词《蝶恋花》原为写离情;柳永的《凤栖梧》原是写痴情;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是写失恋人的落寞。清人王国维从三首词中各取数句,用来比况为学的艰辛: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组合原理创造出新见的佳例。古人的集句诗、集句对联,也都运用了组合原理。记叙文有六要素,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各有三要素。阅读各种文章和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些置换要素和结构重组的设想。这样既可以领会课文安排结构的匠心,又可以培养阅读创造能力。为学生写作创设良好的情境。

3.交汇原理。是把知识、经验、技术等种种信息从多种角度进行交汇,从而生成大量新信息、新知识的创造原理。主要形式有:

纵贯古今。从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预测它的发展趋势。适用于审视历史悠久或阶段性明显的事物。

横连八方。指根据事物内部及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全面地认识事物、明辨事理,提出新的设想。适用于考察结构复杂或分支繁多的事物。

逆向求索。指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打破思维的定势,遇到问题从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违反常规的新结论。“近墨者黑”是传统观点,“近墨者未必黑”即是逆向求索。

4.迁移原理。在创造学中,迁移原理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两种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方向,迁移可分为多种类型:顺向迁移和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正迁移(又称“助长性迁移”)和负迁移(又称“抑制性迁移”),一般迁移(又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和特殊迁移。

就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而言,创造性阅读是一个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的过程。“入乎其内”指读者对文字符号进行“解码”,感受文章或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的观点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过程。这时,读者的思路要与作者尽可能吻合,要设身处地从作者的立场考虑问题,以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看法,心灵与作者沟通,感情与作者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这样,就进入到理解性阅读的层次。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创造性阅读还要循此继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读物拉开一点距离,这就是“出乎其外”。出乎其外,才能对文章或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美进行欣赏,才能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拿当前的读物与过去读过的文章、作品进行比较鉴别,才能给当前的读物以比较客观的恰当的评价,才能登上创造性阅读的堂奥。

《列子·汤问》中的神话《愚公移山》,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理想。同志曾用来教育全党: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搬走三座大山,夺取革命的胜利。河南林县人民阅读的讲话《愚公移山》受到鼓舞,治山治水,引漳入林,修成“红旗渠”,改变了家乡面貌。这种走进书本再走出书本的例子还有很多。

要素置换、结构重组、信息交汇、学习迁移等创造原理,对阅读创造都有借鉴意义。

三、阅读教学培养创造能力的途径

1.认识作者,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先导。许多课文作者是具有创造意识的一代杰出人才。了解他们的创造活动,认识他们的创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领会观点,激发创造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会获得许多新信息,接触许多新材料,发现许多新问题,产生许多新感受。所有这些“新”,尤其是作者的许多新观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3.借鉴思路,发展创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探究作者思路,打破种种思维定势,如权威定势,从众定势,惟经验定势,对书本的盲从,感情、欲望、潜意识,一时的情绪波动等非理性因素,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4.质疑问难,鼓励创造思维。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5.广采博取,学习创造技法。具体的创造技法层出不穷,国际上有文字记载的创造技法已有300多种。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学习和借鉴这些创造技法。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其创造精神,发展其创造能力,进而为创造性表达奠定基础,为创造性活动创造条件,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