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学校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学校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学校教学

1、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课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很明确是要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能满足当前社

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但目标确定容易,实施起来还有很多困难,即要设置并上好各门专业技能课程,重点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根据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更新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二是注意处理好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培训的关系。使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能尽快地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提高的职业发展能力。

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课程的设置当然亦包含一

定的企业岗位培训的内容,但培养职业技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岗前培训,因为一方面每个企业通常都有许多的岗位,二是每个岗位都有企业自身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学校的教育不可能一一加以涵盖。学校的教学不可能让他们每个岗位的技能都能熟练掌握,但通过学校的教学应让他们熟练掌握某项职业(专业)中最重要、最基本、最通用的技能,使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能尽快完成企业自身的培训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提高发展的工作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新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专业基础

理论和实践、生产劳动、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学特点。这一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从教室转移到专业实践操作室,改变了教学情境,学生可以较快地适应本专业的实践环境,熟悉本专业的相关设施设备。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也得到根本的改变,由于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不再抽象。学生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加工、体验,使他们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并且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能马上被发现、纠正,这有利于加深印象,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教师的总结讲评,可以让学生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任务可以由一位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辅导教师(从行业聘用的专业人才)配合完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建设有专业特色与吸引力的品德、文化基础课。

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学校首先都不同程度加大了技能教育的分量,如增加了技能性课程的建设,在各门专业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这在总体上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改革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即注意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对必要的思想品德和文化基础课的重视。应该坚持学校的教育不只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岗前培训,还要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方针。因此,在改革中,既要加大技能教育的分量,又要对原已设置的品德教育课程如政治、礼仪课、职业道德等和文化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予以足够的重视,可进行适当的调整但不应随便削减。对于这些课程除必须保留外,改革中重点是如何加入职业教育的元素,形成鲜明的、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的职业教育特色。如品德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语文、英语课中的对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学习等,使从普通教育转到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与兴趣。当然,这在实际操作中会有许多困难,如教材的更新,备课工作的增加等,如同样是教语文、英语,老师对着不同的专业班要进行不同的备课,从而实施因材施教,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学校方面应考虑对这样的备课工作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因材施教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的专业课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人格的培养,在学生将来就业的企业中很多都有自己的企业理念,这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我们的教学思想应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专业技能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不是终极任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向多元化发展,它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对人的思想和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决定课程的四个关键因素——知识、社会要求、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都产生了冲击性影响,这种影响必将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我们的教学应尽快适应这样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在已有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专业学科的有机整合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使得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这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4、打造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职业教师队伍。

实现培养目标,师资是关键,不同的培养规格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职业学校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全面。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要有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更强的专业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及基本操作水平。其知能结构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需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和信息,自己的业务水平要与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合拍。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从事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那么负责培养他们职业技能的教师理应由有相当丰富的实践技能的人员来担任。

我国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规定职业学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即既具有教学资格的教师职称,又具有所教课程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职称。在国外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由有相当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许多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也以能到职业学校从事教师工作为荣,这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开展。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改善,教师的待遇比改革开放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前有实践技能的人员乐于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情况还不多,特别象物流等新兴专业。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还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型人才,这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职业学校技能教育的水平。要改变这一局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两项措施。即一方面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采取适当的措施吸引社会上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并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员来职业学校补充专业课教学的空缺岗位。当然对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而教学经验不足的人员,学校应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对当前实践技能不足的在岗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到企业的实践第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以充实提高教师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专业技能。

学校在教学改革中,从方案到实施,还应多邀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来校参与,交流、指导改革方案,力求保证学校的改革贴近企业实践的需要,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差距。通过这两项措施将有效地打造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职业教师队伍,以保证职业学校的改革顺利进行。

教育改革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循环的“打破”与“创立”的过程,决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各个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我们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以及农村不同层次的学生家庭的具体状况和农村的具体教育环境与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寻找更好的改革切入点,让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永远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