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结合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利弊得失,探讨如何将这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合理安排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学多媒体机械制图教学
0引言
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一门工程类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而传统的教学形式表现为比较呆板,授课内容比较枯燥,所用的教学时间比较长。为了解决传统机械制图在教学上的这一不足之处,我们目前采用了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和集知识、操作、娱乐为一体的优势,以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但是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却事与愿违,常常听到学生“课堂里的知识浅而易学,课后习题却困难重重”的反映。这引起笔者对教学形式产生了探索的想法,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多媒体教学有悖于初衷的现象呢?多媒体是否适用所有的教学内容呢?传统教学是否过时?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运用心理学原理(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对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这两种方式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与探究,找出解决的方法,以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所产生的困惑。
1从认知过程进行分析
认知过程要经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几个阶段才能完成。本文就学习的注意和记忆展开探讨。
1.1注意过程的分析
多媒体教学是将课程的全部内容预先制成课件,在大投影上播放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丰富的信息、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响等效果,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生动具体、将繁琐过程变为简单易懂、把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活泼,令人从知觉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心理学就注意稳定性研究发现:注意力集中是有阶段性的,随年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成人在最初的巧分钟后注意力开始下降,同时注意发生转移。未成年的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一般只有8-10分钟,转移的次数也比成年人要多得多。由此可见,在90分钟的上课时间里,多媒体所传输的信息之多,信息出现的时间之短暂,前后信息内容之连贯,连一般成年人都很难做到注意力连续集中,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就更难了。因此学生在听多媒体课时,所听到的内容是断断续续的、不连贯的,知识的获得是部分的、间断的。所以对学生“课堂里的知识浅而易学,课后习题却困难重重”的反映,也就不难理解了。
传统教学是以说课、板书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虽然授课内容有限,信息量没有多媒体、那么多,但知识出现的时间相对较长,前后知识内容连贯较缓,能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在教学中能将学生有限的注意稳定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分析解题手写板书的过程中,学生有时间进行想象与思维,能够将知识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吸收、消化和整合。
1.2记忆过程的分析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工具,一般要求教师按照事先准备的顺序播放与讲解内容,其教学内容浓缩,因果关系明确,形象直观清晰。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需要识记(瞬时记忆)、保持(短时记忆)和回忆或再认(长时记忆)的过程来完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研究表明:保持对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对识记的保持有效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内,一般保持率在80%--40%,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量日趋减少,许多识记的信息在有限的保持之后被遗忘。同时又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抑制干扰的影响,一般保持率将会更低。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多、节奏快。对记忆中的保持是个挑战。从保持曲线来说,多媒体大量的信息是否能得到及时的再认或回忆(长时记忆),也是因人而异的,不仅由学习的动机与态度来决定,而且要靠及时的复习来保证。如果学生来不及复习,尤其对知识要点和重点的复习,那么大部分知识在保持2.4小时后逐渐被遗忘,这就是学生会有“课后作业做不.来”的感叹。由于这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刚因多媒体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减弱。如果整个课程连续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对学生掌握知识是不利的。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量的多寡,而应关注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多少。
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比较理想。因为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在黑板上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而且通过板书的间隙,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想象时间(符合记忆中保持与回忆的特点),引导学生吸收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记忆,若有疑问之处,还可以直接向教师提问,以求得真正搞通弄懂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反映,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控制教学的节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澄清错误、讲透要点,使学生真正学到课堂所讲的知识。
2从情绪情感过程分析
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绪情感的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将对认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信息量大,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不宜完全掌握,又受到课后作业不会做的负性情绪情感的体验,使情绪情感的适应功能下降,产生对多媒体教学适应不良而出现学习的焦虑,削弱对学习需求的愿望,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动机。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互动性较强,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通过吸收(感觉、知觉的过程);消化(记忆、思维的过程),将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整合,在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课堂练习中,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质疑以及教师进行提问,根据质疑与提问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澄清,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要点,体验对知识“弄懂学会”的正性的情绪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适应能力,增强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3意志过程分析
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基础,情绪情感是意志的动力,意志行为是认识与情绪情感的表现,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由于学生在多媒体课后,有作业不会做的负性体验,因此会影响到自觉地确定目标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是否能学好本课程的目标产生怀疑,对学习的意志力就会受到影响。学校不仅要授予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对学生
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是极有帮助的。因此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在培养学生积极排除问题的同时,作为教师要换位思考,及时改变教学的方式,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和所长,应相互取长补短,拾遗补缺,优势互补。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教学的授课形式呢?根据两种教学方式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以下想法供参考。
4.1以多嫌体教学为主遵守系统原则
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在本学科的开始以及各个章节的开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发挥其信息量大与博览全书的特点,将本课程的结构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于本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在小结与总复习时,利用多媒体高效的特点,对本课程第一堂课的概述进行全面的复习与回顾,将第一堂的概述课贯穿本课程的主线框架中,以丰富其内涵,把全部知识点进行一次大盘点,使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相互关系串连在一起,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点进行疏通,从局部单个的学习到全部系统的整合,从而将各学科的知识点连成一张大网,以便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4.2两种教学方式兼而有之遵守理解原则
4.2.1传统教学为主
在讲授基础知识、习题解法时,应发挥传统教学的启发、互动的优势,在讲授基本知识内容后,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吸收、消化与理解,并使其切实掌握制图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4.2.2多媒体与传统结合
在上完一次机械制图的多媒体讲课后,就及时地安排一节习题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通过实例的讲解,启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然后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解答不同学生的疑问,将共同的疑点记录在案,在下一次课中重点分析与讲解。通过巡回检查,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因人施教,对掌握较好、完成作业较快的学生,增加一些有难度的习题,培养其知识深度学习。对一些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放在掌握基本概念与内容上。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同时使用传统的板书方式,使其两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真正把握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使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初步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避免一种新生教育形式的出现,不管是否适合本学科而盲目使用,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则采取全盘否定,这种思维有悖于继承与发展的道理。
应该辨证对待每一个新生模式利弊得失及相互间联系,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我们应该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教学形式,使之符合心理学原理,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符合“以人为本”这种人性化教育的理念。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变化对教学的要求,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