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探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课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学课堂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必须把握教学主阵地——课堂,才能把新课改落到实处。本文阐述了对新课改前提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变化存在的误区;提高途径

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也对振兴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摸索与变革,力求培养出具有更高素质、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应成为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一、新课改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1、课改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获得师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绽放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着活力。

2、课改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索,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觉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相互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3、课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证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2、不注重学法指导,变自主学习为自由学习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必须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能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看书、讨论、互相提问,教师过少讲授和参与讨论。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在思考、探究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在说笑或看热闹,使教学过程趋于浮华,有待商榷。

3、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其实,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违背数学学科特点,变数学课为实验课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不是实验学科,这一点与其它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等是不同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动手实验,而是运用数学思维将实际间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得出结论。

如:某位教师教学“似三角形判定”,让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剪下并量出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进行比较分析,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活动,用验证而不是证明的方式获得结论,淡化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新课改前提下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的目标。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改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新课改前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只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还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3、围绕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新课改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教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课改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探索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接着提出设疑“受此图形的启发,你能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吗?谁还能发明一种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这样学生会很兴奋的以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

3)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往往

就是提出疑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和思路和方法。

结语:在新课改前提下的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促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前提下,让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让学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娟《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J]中学数学杂志2007(12);

2、田金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观察与思考》[J]中学数学月刊2007(11);

3、张燕《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