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构建模块化传感器教学模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构建模块化传感器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构建模块化传感器教学模式

1模块化教学模式简介

模块化教学的好处很多,首先其内容的灵活性高,可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需求,也很好的衔接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化的综合性也保证了技能和知识的紧密结合,对于市场的准确定位保证了市场的人才输入,同时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1.1模块化教学应用步骤

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广泛,将其思想灌输其中,将相关课程中内在存在联系的课程进行分类,其逻辑程序大约有以下四种:岗位职业需求分析、岗位职业技能分析、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组织实施。首先要根据市场上对于相关劳动力的需求,大体统计相关的需求种类和对应的需求数量,再根据这些时间情况对于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进行透彻分析,了解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操作技能,再根据这些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特定的教学分析和设计就形成了特定的教学模块,在其中要有合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生动的教学形式考核学生,完成相关人才的培养。

1.2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包含的内容不但有知识教学还有较多的实践教学,也有很多交叉学科的知识综合教育,其不在于只培养学生一方面的技能,它是为了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或思想,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仅只靠一种教学模块就可以完成的,完整的素质结构图是很多教学模块共同促进的结果,为了适应市场残酷的竞争,必须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我国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对于应用型的人才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用人单位和家长都满意的教育是教学的发展方向,多层次多种类的细化专业是我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完成的,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的模块化教学是最接近此目标的方式,学生“专业个性化”的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选择的自由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了市场人才的供给。

2传感器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传感器课程是电子信息和自动控制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较宽泛,没有较为连续和系统的内容体系,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又造成其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将其进行模块化教学,可以很好的改善其学科本身的这些缺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理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满足了市场上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

2.1传感器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组织

模块下教学模式下需要根据传感器课程的特点进行以核心专业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学到技能和相关知识,并以此为基准选取课程,组织模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体系,以能力为核心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技能模块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传感器相关技术学生的专业方向很多,它的掌握与否直接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其基础课程中包括压电式传感器、阻抗式结构型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器技术、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内容。要想对传感器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必要对每一种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只要根据实际企业中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模块化分析。

2.2传感器的教学模块划分

结合传感器课程的内容特点,将之分解为四大模块:模块一:课程主题的引入:本课研究对象、重要性;基本概念;传感器的构成与分类;发展趋势;技术基础;特性与指标;设计中的共性技术。模块二:传统应用较多的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阻抗式结构型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相关传感器的介绍、优缺点、应用范围、发展趋势。模块三:新型传感器: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器技术、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相关传感器的介绍、优缺点、应用范围、发展趋势。模块四:实际工程应用:各类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相关传感器设计和组合;实际中存在的传感器注意事项。其中,模块一、模块四分别是本课程的首和尾,是传感器知识体系的主线。模块一是后继内容展开的知识基础,使学生了解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对象和解决的思路方法。模块二和三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从主线上引出的分支问题。模块四是各展开内容的综合汇总,使学生能够运用二、三单元模块综合解决工程上的传热问题。各个模块还可以细分成更加具体的模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课程的安排,层次明确的教育可以保证学生时刻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完成程度。

3结束语

传感器教学对理论和实践要有相同

的重视程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其在实验中进行的实际演示和实际操作对于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将模块化教学引入其中,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力求使教学过程实现程序化、专门化和标准化。教学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学生不再一味的被灌输书本上的应试知识,而是学到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真实的技能,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作者:刘成刚李常峰单位: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