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基于赛事下的高校实践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基于赛事的高校实践教学机制整体耦合设计的内涵“耦合”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同处一个网络关系中,并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关系,或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这个概念源自物理学。为高校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耦合机制的设计,主要是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实现教师、学生、资源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使教师与学生耦合、教师与资源耦合、学生与资源耦合、实践与理论耦合。
(二)基于赛事的高校实践教学机制整体耦合设计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课堂式教学模式所占比重较大,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有效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其动手能力。从我国目前各高校专业赛事的组织和参与情况看,当前许多高校均因制度建设的滞后或缺位,导致其在资源共享、师生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学科竞赛这一平台来进行实践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也遏制了学科竞赛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作用的应有功能。因此,优化设计当前基于赛事的实践教学耦合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二、基于赛事的高校实践教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竞赛开展与课堂教学脱节,师生联系不够密切“大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堂,教师没有将学科竞赛与教学工作有效结合,出现竞赛与课堂教学相脱节,师生间在时间上产生冲突等障碍;同时,由于针对参赛学生的配套激励政策的缺位(如评奖评优、冲抵学分、给予配套奖金等),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各类专业赛事时缺乏参与热情,积极性不高,也不愿自己主动联系指导老师;教师则也因相关激励政策的缺位(年终考核、评奖评优、评职称加分、配套奖金等),缺乏指导学生们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而是更愿意将时间投入于个人的科研或者其他教学工作中,即便应学院指派或受学生所请勉强进行指导,也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另一方面,即便得到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也往往只是少部分精英,其余大多数学生仍得不到指导老师的系统化指导和普遍关心,这进一步导致大部分学生参赛热情更低,也导致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差距拉大。
(二)缺乏系统化耦合的参赛平台面对每年度形式多样的各类学科竞赛,不少高校均因缺乏系统化耦合的参赛组织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参与学科竞赛大多是师生们零散自发的个体行为,很少有高校出台较为正规化的参赛机制来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及经费,组织起相应的正规化集训和参赛,而现有的一些学生组织如学生社团,也是以组织文娱活动或公益活动为主,极少以参与学科竞赛为主要导向,导致学生社团等组织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造成学科竞赛的参赛主体和参赛资源均相对零散,未能整合形成统一的参赛力量,学生、教师和资源也没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最终难以取得可喜的竞赛成绩。
(三)院系间的教学资源存在互借互用壁垒高校各院系对基于赛事的实践教学资源,如硬件设备、实训场地、历年获奖作品集等,缺乏一个统一的资源信息、跨院资源整合及自由互借共享机制,院系间在教学资源互借互用时的藩篱壁垒在很大程度上仍普遍存在,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各院系之间缺乏可操作的资源跨院共享流程和制度安排,譬如,如果硬件设备在借用过程中发生损坏,无法明确责任,加上各院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如竞赛成果直接影响该院系的年终考核和评比优秀学院等),导致各院系之间很难实现资源共享。
(四)资源共享的评估及导师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制约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高校对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学科竞赛中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低、积极性差,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赛作品质量和参赛成绩。同时,各院系之间的师资也很少实现跨院共享,大多数指导老师所指导的作品基本都是出自本院系的学生,学生也很少请其他院系的老师担任自己的指导老师,这造成部分拥有优质师资的院系参赛成绩可能较好,而其他院系则不尽人意,广大学生希望得到优秀教师指导的需求无法得到普遍满足,并且在当前政策机制下,很多高水平的教师很可能因得不到相关政策激励,可能从未参与学科竞赛或并未发挥出个人应有的作用。
三、基于赛事的高校实践教学机制的整体耦合设计
(一)基于赛事的教学方式设计首先,可将理论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如教学目标和相关考核可以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成绩的相关内容),通过学科竞赛来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推动师生投入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学校可从各类赛事中挑选经验丰富且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组成优秀导师队伍,为学生参赛提供师资保障;再次,因学生参与赛事可能会与日常的学习时间产生矛盾,可通过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缓解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与上课或考试产生的冲突,并制定师生参与专业竞赛的激励条例,调动师生的参赛积极性。
(二)基于赛事的参赛平台设计如何将学生、老师和软硬件资源三者有效结合,形成系统性参赛平台,关系到学科竞赛最终的成绩以及专业赛事能否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发挥出更好的作用。首先,在系统性参赛平台的设计中,可有效发挥高校社团或学生相关工作室的作用,将其作为开展学科竞赛和参与各大专业赛事的主要载体。如,指导老师可以以学生工作室为稳定的组织依托,每年选招一部分新生,以通过面向学科竞赛的专业技能集训作为实践教学手段,对学生们进行长期稳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还得到工作室的系统性训练,熟练掌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所需的技能。同时,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还可分年级、分梯队将这些学生们作为参加全国重大赛事的种子选手,每年的参赛主力可由受到多年训练的高年级学生组成,低年级学生也同样可以参赛进行热身。如此一来,各年级学生均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来接受“实战”的锻炼和检验,实现提高个人专业技能的目标。
(三)基于赛事的实践教学资源跨院共享流程设计资源跨院共享流程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实训(实验)场所、历年获奖作品集等资源的跨院共享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模式设计,各高校可考虑建立资源数据中心,针对资源共享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激励政策和具体的共享流程。首先,通过激励和考核性制度设计,促使各院系定期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并及时资源清单,敦促和激励各院系将掌握的资源共享给其他院系;其次,制定具体的借用手续和使用办法,在办法中明确资源借用期间的责任归属问题、设备使用维护和规范问题等,为资源的跨院共享提供制度性保障和流程性安排;再次,应明确参赛师生与实验室管理员各自的利益需求的平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激励和管理制度的设计,尤其是对实验室资源的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其在学科竞赛的获奖中并不能直接获益(如学校对获奖师生进行奖励、对获奖指导老师在评职称和评奖评优方面加分、对获奖学生有评奖评优等奖励条例);因此,需特别注意设计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激励性专项办法,才能充分调动起其积极支持广大师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奋勇夺奖的积极性。
(四)基于赛事的实践教学师资跨院共享及绩效考核办法设计学科竞赛的师资共享是推动高校学科竞赛在更大范围内取得成绩,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各院系可充分考虑彼此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鼓励交叉学科的老师加强沟通,建立跨院系的师资资源共享机制,并可建立实践教学师资资源数据库,鼓励优秀老师在各院系开办相关讲座或开展相关专业技能集训等;同时,要配套考虑对相关师资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将其工作量镶嵌进资源共享效率评价体系中(年终工作量及个人考核、评奖评优、评职称加分等),实现资源共享评价体系与绩效激励机制的挂钩,并将其作为考核院系及老师工作绩效的内容之一,这有助于从根本上保障实践教学师资真正发挥实效,真正实现优质实践教学师资的跨院共享。
作者:黄炜单位: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