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现状(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现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摘要】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锻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这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尤其显得更加重要。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知识基础、习惯养成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果教师按照一般的方法进行教育,则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如果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教育心理学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那么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技术人才。

一、教师良好的教育心理学

知识是教学的保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资质的教师,他们受学生的欢迎程度和教学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教学不努力,也不在于他们的专业知识不精湛,而在于他们是不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为学生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可以说,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将它熟练地应用于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关注学生心理使教学有的放矢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公共理论学科时,有的同学会认为职业学校主要教的应该是技术操作,学习理论没有什么意义。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给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索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与“做”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学好了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改进操作,也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实现个体的成长。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快乐融入学习

成功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教师可以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指导下,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明白成长是一个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旅行,只有不断实现自己的低层需要,才会向更高层的需要进发,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好多没有学习的目标与方向,通过将教育心理学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有效运用教育心理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源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娴熟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发挥出教育心理学的效益。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巧妙地进行心理暗示,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渗透教师的期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从而在正向的评价、赞扬和鼓励中使学生爱上学习。

(一)巧妙运用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并做出相关反应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比较广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发挥出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一直给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你能行!”“你真棒!”这样学生就可以抛开自卑的心理,从而使学习更加积极、认真。

(二)善于运用鼓励语言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成绩不好等原因可能一直是被批评的对象,这也就是好多同学讨厌学习的原因。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后,教师一定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打击学生,而是要多用鼓励的语言来唤醒学生的自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时,当学生能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赞扬他们的勇敢;当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时,教师要表扬他们的思维方式;当学生完整地完成一份作品时,教师要中肯点评,并多指出其优点,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通过运用鼓励语言,使学生自信满满,这不光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教育心理学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淮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宋明管理宝典•心理健康教育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成功的教育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学生心灵相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心灵的沟通更加有必要,只有将心比心,善于换位思考,真诚地帮助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时,与学生沟通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这样在平等氛围下的沟通,可以让学生把老师当成“老朋友”去对待,也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多种措施并举为提升学生的健康心理保驾护航

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成人”远胜于“成才”。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学习与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避免出现自暴自弃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时教师还要调动起学生良好的学习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从主、客观等方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端正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

(一)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属于在升学考试中被筛选下来,在无奈之下才选择的职业学校。因为职业学校并不一定是他们的向往,所以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就影响到积极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处处有挑战,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这样学生就会重新认识自己,找回自信,树立起正确的成败观。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建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让学生明白既然选择,就要做到更好,从而使学生的积极人生观在不断渗透中形成,也就从思想上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正向激励,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观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所以“厌学”情绪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不想学、不会学、不爱学等方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这些消极情绪,就需要采用正向激励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收获到更大的成功,这样学生的内动力就得到了激发,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就形成了积极的学习观。正向激励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对于成长的重要性,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正确归因,寻求最佳教学的切合点

职业学校的很好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成绩不高往往归因于自己不够聪明,知识太难等方面,而没有从自己是否努力等方面找原因。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教师可以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自己不聪明,自己有很多的优点,只是没有挖掘出来而已,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并学会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找原因,从而避免学生消极地看问题。如对于理论知识学不进去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其着重于操作,当操作取得一定成效后,学生就会感觉到操作需要理论的支持,从而也就会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

总之,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锻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使教学更加高效,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作者:宋明 单位:江苏省淮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高职德育教学问题及途径

【摘要】在当前的高职德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当前教学方式仍以教师教为主、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容量小等原因,致使当前高职德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改变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课该怎样上、上什么内容。教师应将备课与自己的科研成果相衔接,敢于进行各种教学尝试,树立上课资料共享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高职德育教学;换位思考;资料共享;锐意创新;问题意识

在当前新课改过程中,虽然高职的德育教学大纲在不断更新,教育指导思想趋向与前沿理念接轨,但由于当前教学方式仍以教师教为主、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容量小等原因,致使当前高职德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下。

一、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本末倒置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仍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现,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经常出现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学生一片漠然。

二、教学内容空洞,学生不感兴趣

当前的德育课缺少针对性,教学内容过于空洞,几乎每一类高职学校都用同一种教材。教学内容没有专业针对性,起不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作用。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致使有些学生上课时在德育课本下藏着专业课本,也有些学生上课玩手机、看小说。

三、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沿袭着传统中的以口讲和板书为主,即使有多媒体辅助,但其设置内容大都是课本内容,例子相对较少,与专业相关的前沿性知识也很少。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的讲解无视学生的差异性,而是预设所有学生资质相同,接受能力相同。这种普遍化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彰显,能力得不到提升。

四、教育教学理念滞后,缺少改革创新意识

德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于当前教学理念的快速发展而言,仍然略显滞后。虽然我们德育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化,但因当前高职高专的教师并没开设教育教学理念的继续教育,所以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大学学习期间所学的理论基础上。教学理论的滞后性,必然导致教学方法的因循守旧,少创新意识。

五、教学质量受教学目标和课节时间限定而相矛盾

教学目标的硬性设定,每一节课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使教学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产生了矛盾,过多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保证质,但教学的量完不成;而如果太少使用教学手段,可以保证量,教学的质又没保证。产生了教学质与量的矛盾。

六、教学容量小,学生视野得不到扩展

德育课堂上,教学的容量只是比平面的以讲为主课堂略大,但仍达不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即使是多媒体教学也只是照课本上知识来设计的,缺少向纵向深的知识。这就使得课堂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得学生上课倦怠。德育课对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本应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被塑造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平台。但目前在高职院校,德育课却晦隐于专业课之后。北宋史学家司马迁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由这句话可知,与专业知识相比,道德知识更为重要。它像心灵的净化剂,可以洗去学生在大千世界挟卷而来的尘垢,使学生做讲道德明是非的人。只有讲道德明是非,学生才能在从业之后分清公利与私利,权衡大利与小利,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讲原则守底线,处理好社会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鉴于以上思考,我认为,要想上好高职德育课,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换位思考,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探究。作为德育教师,我们要换位思考,深入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所关心、所喜欢、所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课该以什么方式上,上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一节课下来,他们才能有所收获。

第二,认真备课,与自己的科研内容相衔接。在当前的网络化时代,课堂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知识由僵化变为了灵活,再加上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备课不应是传统的照本宣科,而应与自己的科研内容相衔接,注入新的理论成果。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文献查询,扩充课堂容量,并对引用资料寻根求源,科学论证,根据马克思唯物辩证思想,对其进行批判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在课上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虽然是平面教学,却能收到立体效果。

第三,尊重学生,把课上时间还给学生。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课上,让学生多参与知识讲解、问题辩论、社会前沿知识思考,使学生认识自己不但是课堂的主体,同时更是社会的主体,将要担负起社会赋予的各种职责。教师在此过程要起的作用就是引导、纠错、纠偏、救场、启发和激发作用。

第四,锐意创新,敢于进行各种教学尝试。创新,体现在我们自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敢于打破常规,问鼎前沿。同时,我们需要打破陈规陋俗,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创造一个敢为人先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不惟书,不惟上,大胆探索,成为真正的思想者。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只有能进行思考,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破旧迎新,跨步超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担负起国家的重托。

第五,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人说过:“大学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会学生知识,而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去学会思考。”启发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需要摆脱课本固定知识的束缚,敢于对各种现有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寻根求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学会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而非像小鸟一样只会吃别人给的食物。第六,有共享理念,动员全组人员进行合作。当前,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每位教师备出有质量有水准的课,的确不易。这就需要我们同课的教师要树立共享理念,学会团结合作,每位教师查到的备课资料共享,每位教师在海量的资料中善于根据自己上课需要对资料进行提练和整合,择其精去其粗,择其易去其难,真正做到资料充足和容量丰富。

第七,及时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目前,我们如果还躺在曾有的成绩上睡大觉,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已有的知识在目前的形势下,已远远不足以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当前知识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高尔基说过:“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汲取前辈和时贤的更多经验学识,取百家之长,促进自身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维,扣准时代脉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最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恪守慎独,修身养性,做到正心诚意,做到知行统一,把儒家尊崇的理想人格作为毕生的追求。只有我们教师德才兼备,才能教出德艺双馨的学生。

最后,善于自我反省,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对于这样一位圣人,还要一日内要进行三次反省自我,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德国伟大诗人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由此可知,只有通过反省,我们才能认真审视自我,查漏补缺。通过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修德成贤,积极入世,于求真向善崇美中,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者:王振涛 单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德国德育模式对我国职校德育教学启示研究

[摘要]对德国的德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德育的整体目标,提出注重隐性课程和社会化教育、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充分运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开展具有制度性的政治教育等策略,以推动职校德育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德国德育模式;德育教学;职业院校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并依靠自身深厚的教育经验和完善的教育系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由于国情差异,德国德育模式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差别,职业院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校德育的目标,积极借鉴德国在德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一、注重隐性课程和社会化教育隐性

课程所具有的隐蔽性、渗透性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某种思想观念的接受度,从而达到学校预期的教育效果。德国十分重视隐性灌输教育,在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独立的思想政治课程,而是将德育内容融入到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课程之中。这些课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能有效避免学生对德育的心理抵触。同时,德国学校还十分重视提高德育的社会化和实践化。政治社会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是社会成员通过参加政治实践活动而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价值与能力,并逐步形成政治观念、态度和立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成员和政治系统之间互相影响的互动性过程,是国家政治文化向社会传播的重要过程。我们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借鉴这一方式,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或团体进行合作,邀请这些组织到学校以交流会、讨论会、竞赛活动以及展览等方式传播思想政治理念,以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各类志愿性服务活动,或在“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完成教师布置的德育实践任务。这能够让职校学生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下积累思想政治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这些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的课程和社会实践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利于职校学生自发形成健康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

德国的大部分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以部门的形式将其心理辅导功能固定下来,建立正规的工作制度、发展规划、服务流程和经费预算等。同时,德国学校在聘任心理辅导工作者时有较为严谨的要求,不仅要获得心理学专业学位,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而且须在岗前接受专业、严格的心理培训,并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责任感,才能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在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下,德国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时间安排进行预约,接受心理辅导、学习指导、生活引导、就业咨询等服务。我们在开展德育教学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尤其是部分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迷惘、灰心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条件,主动开展各类心理教学活动,通过讲座、展览、比赛、交流会等推广心理知识,引导职校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工学结合等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道德敏感问题和社会矛盾问题,并找到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通过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职业院校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正视并化解心理障碍,有利于德育教学内容的落实。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传媒技术

德国不仅以宗教课程、社会化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校内德育的实效,而且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先进的传媒技术拓展校外教育渠道,实现德育理念的大范围、全方位渗透。德国的大部分学校和机构都建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和校报媒体,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建立具有交互性和全面性的德育网络体系。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除了在德育课堂上灵活使用现代传媒技术外,还可以在职校网站上专门开设德育主题网页和专栏,时政热点信息,并邀请学者对政治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等进行剖析,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传达学校的德育理念。

四、开展具有制度性的政治教育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国民道德素质的教育,针对时代特点、国家发展情况及国际政治环境,确定教育主题,并由政府部门制定和落实相关制度和规定,建立由政府行政部门统一主导的制度性教育体系,这使得德国德育工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在开展德育教学时,也可以尝试结合职校德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学校公告、制度、规划等书面文件明确地确立道德教学的主题,而各班级结合这些主题开展道德教育,不仅能引导学生提高对培养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而且有利于职校规范、长远地组织德育教学,形成健全的德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职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与德国德育教学模式相比,我国职业院校的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仍有待优化,有必要加以创新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做法,如注重隐性课程和社会化教育、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充分运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开展具有制度性的政治教育等,推动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模式的良性改革。

作者:陈福东 单位:江苏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在电机学教学的运用探讨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索教育心理学在“电机学”教学中的应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化被动为主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巩固重要知识点;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自学;成败归因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电机学;教育心理学

0引言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由于其难度大、复杂抽象,一直是学生较难听懂的一门课。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电机学”的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认知结构学习是不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和基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把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精髓是:化被动为主动。依据这一理论,在“电机学”第一节课上,笔者便向学生介绍整个“电机学”课程的结构: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绕组、异步电动机以及同步发电机。直流电机部分分为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对于直流发电机主要是学习其原理和三大基本方程:电动势平衡方程、功率平衡方程和转矩平衡方程以及发电机的运行特性,而在同步发电机的学习时,亦须先学习其原理、基本方程、运行特性等知识,两者具有相似性。对于直流电动机主要是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基本原理、三大基本方程、机械特性、启动、调速和制动等知识,而对异步电动机的教学内容与其也有一定意义上的相似性。

让学生们明白课程结构体系可使学生更加有目的性有条理地掌握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对前后知识点联系比较学习。在讲授异步电动机折算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积极联系已有的知识—变压器部分的折算内容。提醒学生注意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学习。相同点是两者均要进行绕组折算,不同点是异步电动机的折算多一个频率折算。之所以需要频率折算,是因为异步电动机转子正常旋转时,定转子侧频率不同,而变压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等效电路的教学中,笔者也是主动引导学生跟变压器部分的等效电路知识联系比较。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的教学亦是先简单回顾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由已有的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异步电动机可能的调速方法。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的物理方程的教学中,笔者先是在黑板上详细地演绎推理,得到公式后引导学生发现其和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的一致性,以此加深学生对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解。同理,交流绕组教学时与直流绕组相比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加深他们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当讲授的知识点累计到一定程度时笔者给学生们布置作业:画重要知识点联系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点。

2艾宾浩斯遗忘

曲线人的记忆是会出现遗忘的。这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也就是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因而可以利用该曲线对学习的知识有规律地复习,从而加强知识记忆的牢固性。笔者在“电机学”的课堂教学时,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重要知识点采用一定规律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分别为:讲完该知识点5分钟后,30分钟后各复习一次;12小时后(课堂上督促学生课下在这个时间点复习);24小时后(亦是督促学生课下该时间点复习);下一次课(48小时后);四天后提问学生该知识点;七天后再复习该知识点;半个月后再次在课堂上提问该知识点。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课堂上按一定的规律的时间点进行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有: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的折算、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关系和方程式以及启动方法、同步电机的电枢反应、不计饱和时隐极同步发电机和凸极发电机的电动势平衡方程和等效电路图、同步发电机的短路特性和零功率因数负载特性、同步发电机投入并联的条件、灯光旋转法和功角特性等。笔者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后逐一录入Excel表格,并计算和标记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点,据此让学生有规律地复习,同时控制每次知识点复习的时长,毕竟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要教授新的内容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此法产生了良好效果。鼓励并引导学生课后自习时也应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还有考前的复习准备都可以用此法。

3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认为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如果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发现。由于交流绕组部分知识较难,为鼓励学生们自学,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之前,笔者先组织了一场有关交流绕组的讲课大赛,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讲课。为此将所有学生分组,每组三人,允许自由组合,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每组需自拟队名、学习口号、自行设计本组的logo以及交流绕组部分的讲课PPT。讲课内容由各组组长抽签选中。比赛当天,评委由其他班学生担任,一共10名,评分时规定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取平均分。奖项有最佳授课奖、最佳PPT奖以及最佳宣传奖。同时,还订制了各项奖杯。比赛结束后有个简短的颁奖典礼,请获奖学生上台领奖。对于这次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沸扬,更让笔者惊讶的是他们的课件制作水平非常高,动画效果的应用恰到好处。很多学生的口才发挥得令人折服。他们把课讲得如此幽默生动,也是笔者事先没有想到的。这场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笔者采用发现学习法的一次尝试。

4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人们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常将其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不稳定的和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程度),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并相信讲来一定能取得成功,显然这是一种积极的归因;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为稳定和不可控制的原因(如能力),那么他就不会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也就不再努力学习了。故而,当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时就会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由于“电机学”课程学时较长,笔者所在学校分两个学期教学:“电机学”(一)(48学时),教学内容为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绕组;“电机学”(二)(48学时),学习内容为异步电动机、同步发电机。笔者发现学生对“电机学”(一)学习失败的归因会直接影响“电机学”(二)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部分“电机学”(一)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电机学”(二)时笔者会向他们解释成败归因理论。曾有一名学生在“电机学”(一)考试时交了白卷,并用试卷附带的草稿纸上给笔者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诉说“电机学”(一)学习的苦恼,他对自己学习失败的归因如下:①要为考研做准备,努力学习英语和数学,因而大幅减少了这门专业课学习时间;②由于和宿舍同学晚上睡觉时间不统一,为防止被打扰,搬离了宿舍,导致住处离学校很远,有时偷懒不愿意来上课,“电机学”的课逃了很多;③“电机学”这门课程难度太大,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会学好,故而不想学习;④由于前面落下很多课程,快要考试时来听课已经听不懂了。

他担心由于“电机学”(一)没有学习好,会不会“电机学”(二)也无法学好。看到这封信后,我将该学生叫到办公室,逐条跟他分析,尤其是后两条。一条是时间分配问题,另一条是个人学习自觉性问题。对于第三条,我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首先我跟学生解释:“电机学”确实难度稍大,但不是太大,只要肯花时间还是可以学好的,而且这门课的学习好坏与智商无绝对关系,除极少数天才以外,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智商水平相同。你学得不好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你没下功夫,不肯花心思。然后我让学生挑一个他觉得很难的知识点,跟学生仔细地解释。该学生发现自己可以听懂,并不是那么难。对于第四条我跟学生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付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教学往往由基础知识开始学习,由易而难,前面的章节没有听,后面的知识往往难以理解。但是不能因为“电机学”(一)没有学好,觉得“电机学”(二)就必然学不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绝对。在“电机学”(二)学习时肯下功夫。遇到以前知识可以适当地复习一下,仍然可学得很好。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给该同学介绍了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后来,该学生在“电机学”(二)学习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基础知识不会造成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后答疑解决了。课程结束时,他坦言本来以为自己很笨,才发现原来花时间真的可以听懂看懂,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学得如此之好。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止以上四点,笔者将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学习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辜承林.陈乔夫,熊永前电机学(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作者:张亚兰 单位:文华学院

第五篇: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应从一般教育心理学走向学科教育心理学,即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应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特点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上亦应构建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师范教育性质,国内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都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具有师范教育的性质,但是在其课程设置中,和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相比,其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像其他师范类专业那样学习教育心理学就会存在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其他语言类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必须学科化,即从教育心理学转向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本文试图从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探讨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以期抛砖引玉。

一、学科取向———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探索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目标与发展趋势

每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都会给教育心理下一个定义,无疑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目标。笔者对教育心理学给予的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里对这一定义中的核心词“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做一说明。首先,这一核心词包含了教学中涉及的两大因素,即学习的因素和教学的因素。其中,学习的因素包括学生、学习内容等方面,教学的因素即教师教学这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学效果或学习效果的达成并不是由学习因素或教学因素单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这两者共同决定的。其次,这一核心词中的“相互作用”说明了这两个因素起作用的方式不是简单相加的方式,而是相互匹配的方式。

当学习因素和教学因素相互匹配时,学习效果或教学效果最好;当学习因素和教学因素不匹配时,学习效果或教学效果较差。换句话说,当学习因素改变时,教学因素必须随之改变,以达到学习因素与教学因素的最佳匹配。也可以说,教育心理学就是探讨因材施教的问题,但它又不局限于此,因为学习因素包括学生特点,也包括学习内容等方面。就教育心理学的上述定义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必须探讨如何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国别、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学习内容(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展开教学的心理学规律。由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中开设教育心理学课,单纯讲授一般的教育心理学内容是不够的,必须从教育心理学走向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上面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目标的角度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育心理学课应转向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下面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为这一观点提供支持。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RichardMayer)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在其所撰写的著作名称中得以鲜明体现。梅耶1999年出版的一本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的名称是Thepromiseofeducationalpsychology:learninginthecontentareas,国内版本的中文译名为《教育心理学的生机———学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在这本书中,梅耶指明了教育心理学从一般教育心理学走向学科教育心理学的趋势,整本书涵盖了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教育心理学规律。这本书虽然没有涵盖外语学习的教育心理学规律,但它的意涵却是清晰明了的。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目标和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教育心理学必须是学科取向的。

(二)从教育心理学到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

综上分析,教育心理学要发挥其作用,必然要从一般教育心理学走向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课来说,就是要建构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一般来说,教育心理学应该涵盖学生发展、学生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学业评估这五个相互联系的部分。那么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就要在此基础上将与专业有关的内容纳入其中。在学生发展部分,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应着重探讨二语获得的心理学规律,探索不同年龄阶段的国外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教学策略。在学生差异部分,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除探索一般的学生差异对教学策略的影响外,还要探索不同母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策略,如我们教授韩国、日本等国的汉语学习者时,教学策略、教材编写都应有针对性的变化。在学习心理方面,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应该着重探讨的是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词汇、汉语语法,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等方面的心理学规律,这些心理学规律和学习数学、学习科学的心理学规律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心理方面,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应着重探讨的是外国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以及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问题。在学业评估方面,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应着重探讨的是如何通过考核促进外国学习者掌握相应的汉语知识和技能。如果脱离了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这些独特的内容讲授一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教育心理学无用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将来的教学中不重视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二、整合取向———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专业学习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要将其他专业课的内容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在讲授其他专业课(主要是教学类专业课)的时候要探寻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在讲授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时候要探寻其中的心理学理论可为哪些专业课中强调的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当学生能够将其他专业课的知识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整合起来时,学生便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深层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培根倡导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整合起来的知识才能运用,才是力量。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课包括语言类的专业课,也包括教学类的专业课,上面所提到的专业学习主要是指教学类的专业课,如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等,这些课程中罗列了诸多对应的教学策略,而这些教学策略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往往来自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因此,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应从这些课程中汲取所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学案例,分析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具体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在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授课中使用它们,并逐渐积累,形成专业学习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双向表格,如表1所示。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应该在空白处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教育心理学还可为其他教学类专业课程提供什么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教学内容上的建构决定了教学方法上的建构。其他专业课的教师并未完全清晰教育心理学理论,而教育心理学教师在其他专业课方面可能有知识上的欠缺。此时,这种看似有局限性的学生培养模式,却恰恰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机会。虽然教育心理学教师可能对其他教学类专业课程不是十分熟悉,但是只要明晰教育心理学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就足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两类课程进行整合,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教师一样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类专业课学习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双向表格”中的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将使学生的学习生涯和工作生涯都会有所受益。当然,每个单一的学生是无法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类专业课的学习与教育心理学课的学习的整合的,此时,合作学习就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教育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进行整合的研究主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这些主题,教师再提供平台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的收获将达到最大化,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会实现教学相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教育心理学课应从一般的教育心理学走向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寻求与其他专业课内容的整合,而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教育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内容的整合,在教学方法上就必须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实现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体系的学科取向和教学模式的整合取向,教育心理学教师、其他专业课教师以及学生的三方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三方的合作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三方合作,共同挖掘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案例,不断分享、建构,使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体系逐渐清晰,对其他专业课教师教授他们的课程也会有所帮助,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内涵。最后,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教育心理学的教材或各种教学文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作者:王晓平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