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没有教学观念的引导,就没有未来高等教育的长足进步。高校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迅速成长,适时转变教学观念。本文在对“教”与“育”教学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教学观念的弊端,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路径,以期为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型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观念;转变;教与育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然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学者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教学观念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然而学者们并没有形成一致共识,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1]从这个角度出发,杨启亮(2000)认为教学观念是关于教学的看法和思想,是人们思维教学问题获得的结果。[2]罗来栋、胡桔(2005)认为教学观念是指教师思考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前瞻性价值判断和结果。[3]没有教学观念的引导,就没有未来教育的长足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对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青年教师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尤其是新入职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迅速成长,适时转变教学观念,由“教”走向“育”。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教学观念对比:“教”与“育”
一定的观念和意识一经形成就会反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教学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能够反映教学实践,而且还能转化为教学行为影响教学实践。即教师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与“育”的教学观念有哪些不同呢(参见表1)?下面主要是从教学主体、教学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课程观等方面加以对比,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观念转型的基础并指明转型方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教”教学观念有以下几点弊端:
1.1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身积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向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灌输知识。然而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讲,是否对教师所讲教学内容感兴趣,是否有疑问。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中没有发现乐趣,更不用说发现自我而创造性地存在。在“教”得教学观念的引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点名来维持所谓的到课率,学生课堂缺席屡见不鲜。
1.2注重共性培养
大学教育一般都是同一专业的几个班一块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预设,即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统一讲授,统一进度、统一考察方式,并不区别对待。但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甚至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注重群体性、缺乏个体差异性的“教”的教学观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1.3注重学习结果而非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方法与反思。学生缺乏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只为分数而学习,丧失了探索、获取知识的乐趣。然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式与方法对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评价过程中以教评学、教师成为权威型角色而非指导型,这都与注重结果的教学观念息息相关。
2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路径
传统“教”的教学观念弊端多多,而“育”的教学观念正弥补了其不足。一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分享理念和观点。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所听、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二是注重个性化培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进行创造性、发散性地思维;三是以学评教,注重过程化考核,教师应为指导型角色。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的过程在于探索,在于正确的引导以及良好学习能力的养成,即养成正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高校教师要真正实现教学观念由“教”向“育”的转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是组织者、引领者和协同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专业或课程的兴趣为出发点而开展引导性教学活动,提倡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要把握好学生之间的评价,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努力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与同仁们交流互动,共同努力。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对“育”教学观念的转型有极大的影响,最终促使教师团队整体教学观念的转变。
2.2打铁还须自身硬
现代社会是科技的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以往多得多,自然学生对教师的需求也与以往存在差异。要使学生能够求知若渴,教师必须加强自我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更应如此。青年教师应该关注学科前沿理论,积极学习并与学生进行分享。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围绕某一知识进行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教师从实践中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自我创造力。
2.3重塑师生关系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教学观念的改变应重塑师生关系。中华文明自古尊师重教,所谓“天地君亲师”更是把教师的地位至高无上。从“教”向“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与学生不应是自上而下的关系,而应是朋友式的协同关系。教师将“育”的教学观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时,应注重与学生的交往要有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实践自我反思,不断更新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总之,转变教学观念,其制约和影响因素是个综合系统,它不是仅凭观念论观念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必须深入实践。教学实践不仅仅是生长和创造新的教学观念的沃土,而是它最终必然是检验教学观念是否转变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0.
[2]杨启亮.转变教学观念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0(2):17-20.
[3]罗来栋,胡桔.对课改中某些困惑的辩证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1):24-27.
[4]吴清一.对育人理念的再思考———基于西方现代激励理论的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41-46.
[5]胡东芳.从“教”者走向“学”者———论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路向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71-75.
作者:任红品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