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药物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反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资源等组织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以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实训项目“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其他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药物分析;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促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1-2]。尤其是近年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各种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更促进了国内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运用技术、方法、资源等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多维度学习,拓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了生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高高职教学水平,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3]。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研究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主要对药物及制剂的组成、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内容进行检验,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依据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对内容进行信息化设计,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实训项目“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其他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
1教学分析
1.1内容分析
依据现行药品质量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紧密结合质检工作岗位,将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分为3个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单项药物分析模块和综合检验模块,共11个实训项目。本次教学内容为“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选自单项药物分析模块的项目六。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2017级高职三年制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他们对药学专业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相对于理论知识学习,他们更喜欢实践技能训练,且缺乏规范的操作意识。不足之处:欠缺抽象思维,对于抽象知识难以理解和内化,对药物结构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知识储备:学习了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对药品检验有初步认识,能够熟练查阅药典,学习过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对相关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有一定基础。
1.3目标分析
依据药物分析课程标准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吸光系数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2)熟悉吸光系数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原理;(3)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能力目标:(1)能依据药品标准测定维生素B1片的含量;(2)会正确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书。素质目标:(1)强化学生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2)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3)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1.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能力,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知识为维生素B1片含量测定方法,重点技能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根据课前自学手册的测试结果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析,确定本次课的难点为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原理。整个过程强化学生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
2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根据上述分析,本次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4个递进式的教学任务,实现“做中教”,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主要采用小组分工协作法学习,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采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并参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学生可通过院系自建资源库、在线药品标准查阅蒲标网、中国大学慕课以及超星学习通等多种资源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3教学过程
将本次课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教师和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超星学习通平台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见表1),共同完成本次课的学习。
3.1课前
学生登录学习通平台,下载自学手册,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观看微课视频的标准操作,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准确性。通过手机相关网站查阅维生素B1片的质量标准,学习后,完成自测题,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后期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
3.2课中
课中任务分为明确任务、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4个部分,共4学时。(1)明确任务。首先通过药品监管检查案例引入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药典中维生素B1片的质量标准,引出本次课教学内容“维生素B1片的含量测定”。采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用4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出本次课的4个教学任务。(2)任务分析。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标准,自主完成第一个任务,明确药典规定的含量合格范围和测定方法。在明确了含量测定方法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引出第二个任务,这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首先用图片展示维生素B1的化学结构,由于结构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想象,采用棍球模型展示,使学生直观看到嘧啶环和噻唑环,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并设置抢答环节,让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和性质。教师根据回答情况,逐步展开讲解,由结构决定性质,可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定量依据就是朗伯比尔定律。逻辑清晰,抽象问题形象化,突破了难点。接下来提出第三个问题,这是本次课的重点。学生分组讨论含量测定的过程,并绘出流程图,拍成照片上传学习平台,大家共同探讨,教师点评并展示正确的流程,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一称二取三配制四测定五计算六判断”。具体操作环节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子任务可通过图片直观展示,明确流程,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教师讲解示范,重点强调易出错操作,根据学生需要随时指导纠错,实现“做中学”和“做中教”,突出教学重点。检验结束后,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含量,和规定含量范围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填写检验报告单,并将检验报告单和原始记录一并上传学习平台,大家根据所得结果,引出问题,分析讨论为什么同一批药不同的人测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3)任务实施。第一步:学生查阅药典,小组讨论,自主设计测定过程,教师总结正确测定流程。第二步:学生团结协作,根据口诀配制样品溶液,规范操作,减少误差,在此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规范操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三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对仪器的正确操作是本次课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教师进行演示,强调操作要点,学生牢记注意事项,动手练习直至掌握。第四步:学生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含量,和规定值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填写检验报告单,上传学习平台。提出问题,连线导师解答疑惑,实现与真实工作岗位的衔接。(4)任务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实训考核体系评分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有效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前准备、分工协作、实验操作、结果计算等情况。最后综合课前自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课后实训报告及拓展任务成绩,综合评价,完成课程考核。
3.3课后
学生完成实训报告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和内化的效果,同时登录学习通平台完成课后拓展任务,查阅并思考维生素B1的原料药和其他剂型的含量测定方法有什么不同,并分析为什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4教学反思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多维度学习,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了生生间和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强化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小组协作实训,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结果分析,强化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初步具备开展药物分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多元化、全程化,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实现了和真实岗位衔接。
5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紧跟信息化时展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能和素养,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出彩,让学生更愿意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小辉,向红梅,郭心毅.“互联网+”视角下的高校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教文汇,2018(8):34-35.
[2]赵涛.MOOC的审视与质疑:从MOOC到SPOC的比较研究[J].电脑迷,2018(10):240-241.
[3]邢楠.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分析与结构模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赵变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