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针对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植物保护学科建设的角度,针对当前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改革措施,完善现有实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考核体系,引入“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新农科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农科;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项目式教学
2019年6月,全国涉农高校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共同《安吉共识》,提出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1],标志着我国新农科建设正式启动。2019年9月,“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提出要实施课程改革创新行动等八项举措,全面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改革[2]。在此背景下,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成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骨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作为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实践课程,面对农业升级及农民全面发展的新需求,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来深化教学效果。实验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学生通过课堂知识梳理、实验室镜检及野外植物病害识别,不仅能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在生产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实验技能学习、实验室操作、野外教学实践及知识回顾总结四部分,要使教学各阶段环环相扣,能够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向技能实践转变,需要对以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解决,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为培养合格的农林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1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课程大纲内容不完善。传统的植物病理学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上,课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实验课时压缩严重,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经常导致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程教学脱节,使课程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充分实现。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大纲主要围绕理论课程单项知识点设置,缺乏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贯通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在这种教学体系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效果差,学生知识面得不到拓展,跨学科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得不到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学习不扎实,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1.2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承接于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后的实践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微观、抽象,与理论课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不易结合等问题,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技能学习和野外实习完成。由于实验课程不单独进行考试,或考试分值只占总分值的一小部分,学生不重视,也不认真理解实验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只是听、看、写,单纯地把实验看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参观”式的观察标本,不能通过标本信息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使实验课变成低效学习时间。野外实习只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只对能够识别、简单、常见的标本进行采集和鉴定,难以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
1.3学生对实验课参与程度低。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是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拓展。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实验课的设计及所需材料完全由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镜检标本由教师进行筛选、分配,学生不参与实验前期准备,只在课堂上按照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机械化操作,当作任务完成。学生没有形成实验前认真预习、准备、提前思考的习惯,没有认识到参与实验的设计、准备等过程对于理论知识梳理、吸收、转化的重要性,只是把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一个附属学习时间,不是理论转化与实践,导致实验过程流于形式。
1.4学生课程考核片面。课程考核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是否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一个客观评价。目前,对实验课程考核较片面,当堂实验只是将实验报告的完成度作为考核成绩,没有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创新能力等内容加入考核成绩中。这种片面的考核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交叉学科知识进行创造和探索的精神。
2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改革对策
2.1完善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纲要,大纲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进行授课。当前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依附于理论教学大纲,内容主要是基于培养传统农学专业人才设定的。在新农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大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应在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大纲基础上,设立符合新农科对人才需求的独立教学大纲。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学科前沿、成果、技能等教学,注重产业化先进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统筹实验资源,助力学生开放式自助实验。大纲应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以新农科发展为契机,增加综合性专业实验项目,设置创新创业类实验项目,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根据学生个人能力打造多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
2.2引入“项目式”实验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实验项目为主线,学生通过整合个人所学知识体系及经验,在团队的配合下解决问题。在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把实验课程中的单项实验内容和综合性专业实验项目相结合,组建团队小组,引导学生对实验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探究。打散班级单位,以团队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组员间通过相互沟通、创新、协作等行为,充分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完成实验,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通过项目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3知识融合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农科建设将构建农林教育质量新标准,传统农林学科将难以支撑未来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对环境和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要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必须依靠多学科交叉知识作为支撑。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传统的实验教学已不适应新农科对人才知识储备的需求。在教学中,除了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引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储备,重新建构满足新农科需求的知识体系,使其涵盖的知识范围更加宽泛[4]。2.4优化学生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评价能够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手段较片面,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结合新农科对人才的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实验报告“一刀切”的评价手段,将学生课堂学习意识、知识掌握度、实验操作规范性、创新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同时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巨大作用。
3结语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是对理论课程的实践,是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检验理论知识及学习技能操作的重要手段。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不断探索和改进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入“项目式”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农业专业人才。
4参考文献
[1]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105-106.
[2]衣春翔.全国新农科建设确定“北大仓行动”方案[N].黑龙江日报,2019-9-20(9).
[3]梁元存,竺晓平,李壮,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49-151.
[4]李璐,胡永峰,左雪枝,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3):96-97.
作者:翟凤艳 周锋 张希福 王洪亮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