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浅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浅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浅论

摘要: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色彩技能,能让学生逐步认识色彩,从梦幻色过渡到现实色,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逐步掌握相关技能,并奠定深层次学习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将色彩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色彩进行情感与创意的表达,提高美术实践素质和综合艺术素养。本文分析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色彩美术教学

当前,我国小学教学主体逐渐向学生转变,而不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小学生的特点,制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人们的衣着、饮食、住所、旅行都离不开色彩,色彩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色彩教学,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感知色彩,感受色彩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将色彩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色彩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美术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课堂中,也要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核心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发展着个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小学美术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更好地沉淀艺术知识、学习艺术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各个学科都是为了打基础,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美术教学也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将知识串联起来,连接不同的学科知识。美术教师必须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因为小学生虽然能够对色彩有基础的认识,也可以分辨出各种颜色之间的区别。比如黄色与红色的区别,蓝色与紫色的区别等,但世界千变万化,颜色也千变万化,而他们有限的色彩知识显然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认识世界的多彩与美丽,更别说去欣赏名家画笔下颜色的运用,进而通过颜色走进名家的内心世界中。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去熟悉、认识和了解更多的颜色,让他们知道颜色不只是自己知道的这些,还有更为详细的分类,比如仅仅红色就可以细分出朱红、大红、深红、橘红、粉红、浅红等一系列的颜色,这些颜色还有明暗、冷暖之分。而这些颜色如果运用在不同人物的身上,或者美景之中,又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意境,可谓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对于这些颜色的选择、搭配必须慎重,因为会直接影响到绘画的美感和格调,影响到绘画的艺术性,以及给人带来的整体印象。所以,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提高对色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步骤

艺术创作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艺术经验、艺术观念和艺术传播。在色彩活动的表现中,主要包括色彩观察、色彩感知和色彩表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色彩,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第一,色彩观察。色彩观察是色彩感知和色彩表达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感知色彩的丰富性,实现色彩的多样性,学生要深入到生活和自然中观察色彩。在从外界获取信息时,我们主要通过眼睛来获得。在生活中,眼睛得到的信息与色彩观察有着密切的关系,颜色是视觉信息传递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使用感官,体验视觉艺术。色彩则是视觉艺术的重要元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观察色彩。第二,色彩感知。色彩感知是在观察色彩之后,人们对色彩中表达的情感和语言进行感悟,发挥自身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从所观察到的色彩中体会情感和语言,然后萌发创作的欲望。这也将促进色彩的感知和色彩的创作过程。色彩感知是以学生对于色彩的观察和理解作为基础进行颜色处理和艺术创作的灵感,因为不同的颜色可以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例如黑色给人以严肃和神秘感觉,表现出一种吸引人的气息。绿色是自然的象征,可以带给人们和平与舒适的感觉。当眼睛疲倦需要休息时,看着绿色会放松视神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色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宽思考空间。第三,色彩表现。色彩表现是通过感官对色彩进行成像,同时通过感官所感受到的色彩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语言等深层次的内涵。作为整个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创作出良好作品的关键一步,色彩表现与色彩观察相互渗透、有机融合。色彩表现需要基于色彩观察和色彩感知,并且色彩表现还需要颜色语言和工具的帮助,以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提供自由和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以增强他们对创作的信心。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路径

(一)构建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情境。学生思维越灵活、越发散,越有助于教师在美术教室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但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将发散性思维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小学美术是一门可以锻炼学生左脑、右脑和小脑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过“元认知”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通过主观意识去思考和体验艺术生活、情感和美感,从现实生活中接触知识,可以锻炼发散性思维。还可以构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将课堂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构建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与美术教师更亲近,更加接近艺术内核。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以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前提的。学生自发地形成对美术色彩的一种体察力,通过对外部环境中带有色彩的事物进行观察,比如说观察生活中树木的颜色、形状和构成,以此来提升发散性思维。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将学生的创新点付诸实践。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自主创新意识。

(三)创新学习评价机制。每一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评价,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评价过程是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一种验证。为了提高小学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将美术色彩完美地呈现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学生评比等形式进行检验,使学生在体验学习和探究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切实体会色彩知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满足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学习热情得以体现。

(四)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具体方法。1.游戏教学,融入色彩兴趣。游戏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去学习美术知识。小学生对生活充满了疑问和探索精神。生活中的各种颜色,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时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游戏环境中。游戏与色彩教学相融合,会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把美术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将色彩教学的重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以呈现,使美术教学目标得到良好的体现。2.自然教学,补充色彩教学。《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关心和关注自然与社会生活,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自然与社会,培养学生与自然、社会融合的意识。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表达技能,加强学生对描绘自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观察和表达自然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创作灵感。亲身观察、感觉会增强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并达到一定的色彩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寻找自然界中的绘画材料。3.生活教学,获得色彩启发。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把重心放在学生与社会生活融合当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创作出源于生活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不断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增强学生对自然景物、生活实况的描写,为学生提供表达自然和表达生活的机会,真情流露会使学生获得创作灵感,让学生在自然中进行绘画。4.情境教学,提升文化价值。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体会和感知色彩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利用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颜色在生活中随处可以感知。在生活中提取颜色和创作灵感,创作出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作品。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知识点,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完美地表达内心情感。

作者:陈铁驷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金色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