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健康教育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健康教育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健康教育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起病急,病情危重,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为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我院选择2013-201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以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和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76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9岁。患者入院时均无严重的心衰、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

1.2方法

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满意度。

1.2.1健康教育路径模式:

根据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对个体患者进行评估后,充分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治疗计划,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路径表,合理安排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的要求,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教育,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入院初始阶段重点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做好心理指导,向患者讲解监护及吸氧的目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的饮食及如何预防便秘。稳定期做好休息活动教育,教会患者自测脉率,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康复期讲解疾病发病因素,教会患者如何避免诱发因素及再发心绞痛的应急处置。

1.2.2常规健康教育模式:

对患者实施常规入院宣教,随机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护理相关知识。

1.3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答题试卷评价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满分为100分,得分高于80分者为合格;根据患者的合理膳食、按时服药、休息活动情况及不良情绪控制情况来评判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以Likert5级评分法评估,以完全不能做到计1分,完全能做到计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健康教育行为依从越好。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测评比较。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得分合格率,健康教育行为依从性、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可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规范性。护士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评估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通过路径表的要求完成健康教育工作,加强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提高患者自身健康维护能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纠正不良生活行为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遵医行为,并能积极参与到医疗过程中,使各项治疗、护理计划得以有效实施,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2-3]。通过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与患者的病程有效契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依从性,形成患者主动参与与护士主动护理相结合的模式。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路径模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人员依据路径表随时检查健康教育的完成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增减健康教育内容,使之不断完善,从而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尢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

向钧,宋春燕,陈玉华,等.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07,28(10):1163-1164.

林少虹,王惠珍.健康教育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45-46.

作者:王贺青 吴爱琴 单位:唐山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