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的实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的实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作为高校中与大学生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之一,既承担着运动教育的内容,还肩负着健康教育的责任。本文从目前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主要特点出发,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强预防,阐述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预防常见疾病,切实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主要特点

第一,大学生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些大学生偶尔在情绪或者行为上表现有些异常,容易被人们视为大学生个性的一种表现,很难与心理疾病联系到一起,只有在大学生出现特别反常的行为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般很难发现。一些大学生在受到强烈的刺激或者过度气愤、喜悦等情感,引发情绪失常,造成心理疾病的爆发。有个别大学生会因为长期的情绪失落而造成心理抑郁甚至走向极端的现象出现。第二,大学生体质疾病表现不明显。大学生发生体质疾病的概率很大,除了运动中的磕碰等损伤之外,大多都没有明显的表征,大学生本人不容易及时发现,一般在参加军训活动、激烈的运动项目时容易发病。此时,大学生的体力和耐力等消耗比较多,容易造成大学生病情恶化或者突发状况导致的疾病加重。第三,大学生常见疾病大部分是由于长期累积导致的短期快速发病。从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现状来看,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负面情绪等没有及时得到纠正,长此以往,多种不良因素叠加起来将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异常以及身体健康的威胁,引发身心疾病。心理疾病造成的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1.加强自我调节,缓解精神压力。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为两部分,一是来自于学业的,二是来自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有一部分大学生所选专业并非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这使他们长期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这就需要高校进行教育改革,为学生调剂专业提供通道,为学生减少学习负担,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善表达,人际关系不好,虚荣心过强,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诱发身心疾病。这需要大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改善性格,减少精神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充分重视情绪给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释放内心的压力,调节好自己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减少身心疾病的产生。2.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措施,保证学生作息规律。同时,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尤其是减少在周末和节假日夜晚的活动量,避免狂睡或狂欢的情况,摒弃上网通宵和考试期间通宵学习的不良习惯,按时休息和起床,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3.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安排膳食。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增强食欲,有助于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辅助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提高抗疲劳能力;还能增强活力和情趣,使自己的内心愉悦。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多参加一些健康的社团活动。学校应该开展健康饮食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期以来,人们进一步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追求身体健康。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素质、遗传以及病理是现阶段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些大学生习惯于不吃早饭、经常熬夜,存在一些吸烟、酗酒的不良现象,对体育健康锻炼没有明确的计划。一部分人在体态上开始趋向于肥胖,身体的机能、耐力有所下降。一些学生有挑食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了身体的综合健康素质。由于学业繁忙,加上自身惰性等原因,学生的体育锻炼明显不足。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重点关注,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化大学生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1.提高对大学生健康体育文化的重视。我国的体育教育机制不够完善,人们对健康体育文化不够重视。这需要大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文化,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规律的运动时间实现身心健康,丰富学校的体育内涵。2.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健身计划的制定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科目和运动量,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和发育的时期,可塑性大,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将终身受用,培养科学的锻炼习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组合形式,遇到生理变化或者疲劳之后应该及时调整运动内容。另外要注重运动项目的组合,有主要项目,也有次要项目,根据身体的变化来调整。第二,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运动应该做到劳逸结合,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增强必须需要时间,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果。适当的运动后应该感到身心愉悦,食欲和睡眠都会很好,轻度疲劳是比较合适的,切不可过度疲劳。第三,做到持之以恒。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坚持的时间。一般来说,大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应该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要有三天锻炼。意志薄弱是中途放弃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结伴锻炼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有利于长期的进行体育锻炼。3.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起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处于健康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的感染,自觉以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来要求自己。例如,在校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体能拓展运动,可以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活动,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参加社会上组织的竞走活动、马拉松比赛等,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身体素质。4.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成人们体能运动时间的减少,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健康。因此,学校要促进大学生改变熬夜、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结束语

身体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学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学校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常见疾病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有效的预防。高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落实,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健康意识、终身健康意识,使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多学业良好、身体素质高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武晶.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健康教育[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05

[2]郭静,王秀彬.北京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01

[3]陈海春.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升研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学生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7

[4]刘菁,郑忠波.大学生健康问题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

作者:郭莉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