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健康教育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新时期党和国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针对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现有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实践活动,中职学生往往因为生命健康意识淡漠引发异常行为等问题,同时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健康状况及身心特点,构建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围绕心理健康、身体保健、疾病防控和急救处置四个内容,融合第一、第二课堂全面系统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在“四位一体、两课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能够有效保障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健康教育
新时期学校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是深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应以预防教育为重点,以教育和育人为手段。然而,许多中职学校更多重视中职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很少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即使有的中职学校开展了生命与健康教育,但也仅限于辅修课或日常的讲座中;有的则用安全教育代替生命与健康教育,局限于如何保护自身不受伤害;有的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部分章节,没有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和专用的教材,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不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因此,本文针对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现有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实践活动,中职学生往往因为生命健康意识淡漠而引发异常行为等问题,探索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位一体,两课融合”的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了解、掌握有关疾病防控、急救处置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增强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帮助中职生自觉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一、构建“四位一体两课融合”健康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构建“四位一体两课融合”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处在15~18岁之间,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群体迅速扩大,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得体的健康教育是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广西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省份,中职学生来自广西各地,因受文化水平低及生活条件落后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健康意识淡薄,生活习惯不良,健康知识和技能基础薄弱,甚至行为存在偏差。因此在民族地区建立完善的学校健康教育机制,提高中职生的健康管理能力,创新四位一体教育,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四位一体两课融合”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新时代的中职学生都是“00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他们生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本身在家庭比较受溺爱,他们很少经历挫折,遇事缺乏耐心,不懂得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进入学校以后,由于面对的同学来自各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再加上中职学生彼此之间缺乏沟通,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都导致当代中职学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能够确保中职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学校健康教育能够让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四位一体,两课融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即从多方面、多角度预防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拓宽教育途径,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知识、方法、价值观等方面都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前提;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促进当代中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经验,推动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二、“四位一体,两课融合”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民族地区学校的健康教育不是学校某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工作,也不是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能完成的目标,需要其他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全方位开展工作,才能有效、顺利地实施。本文依据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尝试建构一套“四位一体,两课融合”健康教育模式,见文末图1所示。
(一)四位一体模式探究
1.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不足,通常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帮助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上,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混为一谈,认为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无法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问题除了会对个人的学业带来负面影响外,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让学生走向极端,对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是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自我教育活动,因此,中职学校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还要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在缓解心结、解决问题、缓解矛盾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外,还应当通过组织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真正帮助中职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针对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更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对部分中职学生自卑、自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重点体现关于培养自信心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中职学生通过奇装异服来标榜个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利用一些特殊节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国旗下的讲话,举行“积极情绪幸福成长”签名活动、主题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以及手抄报评比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各班心理委员)培训,心理闯关游戏等。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心理活动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成长,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2.疾病防控。近年来,全球传染病、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一旦爆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将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因此,防患于未然,全国各地都必须加强对重大传染病和疾病的宣传和教育。学校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人口密集,生活活动范围有限,容易发生传染病传播。据调查,我国70%以上的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是传染病,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传播,这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和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因此,中职生获得疾病防控知识和能力尤为重要。3.身体保健。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学生的身体健康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通过身体保健,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能力。另外,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精神障碍,治疗精神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为人们提供宝贵的活动空间,促进人们适应环境变化,使人们达到身心平衡,获得身心健康。但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校过于注重文化课知识的传授,学生自身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重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中职学生在掌握基础体育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观念。学校通过规范学生健康体检、体能测试等活动,完善学生的健康档案、体检报告,积累了丰富的健康资料和实践经验,并成立了医务室、并配备了各种常用的医疗设备仪器、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条件。同时在课堂上,对课时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多开设一些体育课程选修课,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丰富的、有趣的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通过跑操、体育课、课外运动(每天运动一小时)、排球、篮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比赛,健康生活系列主题班会课,运动与安全、防范食物中毒、吸烟危害健康、拒绝成为低头族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加强对身体保健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健康水平。4.急救处置。现代中职学校迅速扩大的规模和管理的复杂性增添了诸多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发达国家的国民急救技术普及率达到了30%~50%,而我国急救技术普及率不足1%。全民安全防护意识差,急救知识与技能储备不足、急救宣传工作缺乏权威性等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西方很多国家已经将急救纳入了高校的正规课程当中,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学生应树立现代健康意识,提高自觉规避和有效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中职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急救知识的主观意识,但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同时缺乏专业培训。在中等职业学校普及安全防护和急救知识,也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必修课。我们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把心肺复苏等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和培训加以普及。同时,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应急演练、知识竞赛、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普及学生的急救知识。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二)两课融合
第一课堂是中职学校教育活动落实的主要形式,采用的是学生集中化统一讲授专业知识的方式。第一课堂主要负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课程的专业知识学习,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第一课堂本身带有显著的时间集中、目标明确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诸多学习内容完整地传达给学生群体。而第二课堂的存在和发展也正好弥补了第一课堂存在的缺失。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以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为载体,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统一管理,学校各部门或学生组织积极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育人活动。第二课堂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和形式的束缚,有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广泛的覆盖面等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可迁移的能力。第二课堂还可通过社会实践、课外科研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心理素质需求,弥补社会经验不足的局限性。此外,第二课堂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则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内部的第二课堂本身就是第一课堂最为有效的补充。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得到建设优化之后,学校的健康教育要想有效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融合育人的作用[5],则需要建立二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帮助中职学校有效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育人机制模式。
三、结语
通过构建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四位一体、两课融合”的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其中医校联合开发了中职学生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形成了特色品牌,具体包括“朋辈互助结伴同行”“每天运动一小时”“青春红丝带”“急救先锋进校园”等四个以上品牌实践活动,同时建设教学资源库:中职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编写教材、课程标准,设计教案、课件、教学案例、课程评价实施方案、课堂实录及相关视频等),开发了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四位一体、两课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实践应用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能够有效保障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2]肖雪,田广,郭朝廷,等.校园急救知识普及与急救技能提高的可行性探讨[J].体育科技,2020,41(04):90-91.
[3]张择天然,杨.急救知识技能在高校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J].法制与社会,2020(16):143-144.
作者:颜晓 单位:广西物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