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支部建设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党的先进性体现不明显时至21世纪的今日,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已经成为团队建设的制胜法宝。而现今,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员教师的战斗堡垒,却日趋呈现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支部软弱涣散的现象。由于基层党建工作人员多为普通教师兼任,大量的精力都投入自身的教学、科研方面,对于需要奉献精神的基层党建工作,仅仅体现在收缴党费,而无视其他支部工作;有些教工党员只重视自身教学、科研活动,参与党组织活动不积极主动;有些党支部常年未开展组织活动,基层教工党支部形同虚设,种种原因都影响了部分教工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和发挥。数据显示,“党支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占58.31%,比位列第二的“支部工作不够”高出2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加强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基层党建工作。教工党员的先进性没有明显体现,有些党员教师和普通教师一样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向党组织要待遇、要荣誉、要职称、要课题,并未体现出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影响党的先进性体现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数据显示,“先进性问题”位于“当前本支部党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首位,占34.85%。
(二)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不理想,专职工作者缺乏在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中,教工党支部班子成员普遍为党员教师兼任,但在职称、待遇、评奖评优方面并没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致使教工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选配存在困难。在一些教工党支部的人员配备上,甚至出现只有一个支部书记“挂帅”,而没有其他支委或是形同虚设,导致教工党支部队伍不健全,没有专职的党建工作人员,难以形成有效合力,更缺乏号召力。数据显示,“设有专门组织工作机构和专职党务工作队伍”占55.70%,“组织工作机构被撤并,党务工作人员兼职化”占30.29%,“党务工作人员待遇与同一层次的业务人员相同”占30.62%,“党务工作人员待遇低于同一层次的业务人员”占17.92%。由此可见,目前教工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工作量多、扶持不够、激励不足,都将导致教工党建工作队伍不稳定,更勿谈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三)支部活动缺乏经费保障,组织生活形式难以创新数据显示,在“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最突出的问题”中,“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占42.02%,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普遍存在缺乏经费来源,所交党费均上交上级党委,开展活动缺乏资金支持,多数靠党员自筹资金或占用行政开支,支部开展活动困难。数据显示,在“支部开展的组织生活内容”中,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占85.67%,读文件、报纸占50.81%,讨论国内外大事占42.67%,观看教育影片占28.34%,由此可见,活动经费的缺乏致使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只能开展读书看报等无须花费的活动,从而导致支部组织生活难以创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支部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一题中,认为“开展活动缺乏有效载体,党组织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高达72.64%,认为“没钱办事”占54.72%,可见缺乏经费保障,支部组织活动也难以开展,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缺乏核心凝聚力。
(四)教工党员发展缓慢,“双高”人员入党积极性不高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党员发展缓慢已成为一个共性问题,多数支部数年都难以发展一个教工党员,尤其是在职称高、学历高的“双高”群体中发展党员难更成为一个显著问题。数据显示,分析教工不愿意入党的原因,“入党后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影响工作”占28.66%,“入党后约束太多,不自由”占12.38%,“基层组织不健全”占12.05%,“入党的手续太烦琐”占12.05%,“现在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还不如我”占11.07%,“党组织主动关心少”占8.47%。由此可见,形式主义、党内纪律、程序烦琐、缺乏关心成为阻碍教师党员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高校党组织对党员培养教育呈现“重学生、轻教师”的态势,对教师党员发展重视不够,更加无法吸引教师加入党组织,而其他派却以其主动关心、程序简易、活动丰富等吸引了一批新进的青年教师,导致教工党支部更加陷入教师申请入党人数少,发展人数难的困境。
(五)党员管理流于形式化,教育效果不明显数据显示,目前教师党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占69.06%,“重视短期集中性教育,经常性教育活动重视不够”占44.95%,“多以教育者为中心,党员被动受教育”占39.41%,“教育内容单一、陈旧,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占30.62%,“党员教育走形式”占22.15%。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党支部由于缺乏专职党务干部、经费有限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支部对教师党员管理流于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由、粗放、松懈等问题。同时教工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组织生活枯燥,民主生活会难见成效,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主要工作统一结合,致使党员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对策与建议
充满凝聚力的教工党支部对于党员教师的教学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将教工党支部和教学服务有机结合,提出以下些许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党委给予重视,大力加强政策扶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需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党委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对于加强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高校党委需更加重视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将其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并制定相关激励、奖励政策给予扶持。高校党委应将教工基层支部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给予相应的津贴补助或是折算为课时量计算,从而调动基层支部书记及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如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育培训等方面,为其创造优良的环境,从而提升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配强基层支部班子,注重党建队伍建设党支部领导班子是组织和领导党员、群众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指挥部,不能仅仅只有一个支部书记,必须配备相应的支委,从而完善队伍建设。配强教工党支部班子成员时必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必须热爱党建工作。要将党性强且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党员选入基层教工党支部班子;二是注重能力与资历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强、善管理的党员能提升支部活力,而具有一定资历的党员教师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保证班子成员的相对稳定,对班子成员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赋予相应的职权,从而有利于支部工作开展。
(三)标准规范支部建设,建立系列长效机制由于当前高校党员发展的重心在基层学生党支部,指导、培训多针对学生党支部,而教工党支部的由于党员发展数量较小,导致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相当一部分支部书记及委员对基层党建工作不了解,因此需构建一系列长效机制,从而规范基层教工支部建设。第一,建立和完善基层教工党支部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是确保教工支部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有利于加深支部班子成员和普通党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了解。高校需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管理规定、基层教工党支部工作细则、基层教工党支部考核细则、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支部委员工作职责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基层教工党支部班子成员对日常工作一目了然,有章可循,将极大提高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工作成效。第二,建立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培训发展机制。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当前加强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加强教育培训排首位,占67.43%。因此要结合高校实际,对基层教工党支部班子成员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业务培训,并支持党务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和进修深造等。第三,建立基层教工党支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一套完整的评估内容体系。并对各基层教工党支部进行定期考评,考核其工作实绩,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工作开展、组织生活创新等内容。为激励基层支部建设,应制定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奖金发放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从而调动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创造性及普通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的积极性。
(四)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凝心聚力共建和谐校园数据显示,教工党员对普通的读书念报等枯燥、单一的组织生活形式大都不敢兴趣,只有8.14%的党员教师选择喜欢参加集体学习这种形式党员活动,49.19%的人认为所在支部组织生活需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加以改进,因此积极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才能增强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在最喜欢的组织生活形式中,54.07%的人选择外出参观学习,24.76%选择公益活动,由此可见,这两项活动是最为教师党员喜闻乐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在党的生日或是共产党的其他重大节日,将外出参观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从而创新活动主题;结合专业教师自身的学术专长开展公益类活动,将专业与公益相结合,从而创新活动内容;基于现今发达的网络技术和高校教师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等特点,可以通过QQ、飞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组织生活,从而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开展组织生活,能增强教工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党支部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为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作者:刘光宇刘建光单位: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