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
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
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绘画教育上没有把美术欣赏艺术指导放在较高的位置,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对美尤其是美术之美进行欣赏,以促进其审美观念和审美方法的养成。这种教学方式,也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相结合,无法形成共振。这导致很多学生对美术教育缺乏兴趣。
二、新课程改革语境下,美术教学方式创新路径的研究
1、尊重人才,重新确定美术教育美育核心地位的回归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育,是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具有相当的审美水平的教育。针对传统美术教育当中,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流失的现状,积极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将优秀人才引入到人才队伍当中,对于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任何时候,人才基础的打造都是前提。在推进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是发展的必然环节。在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要重新确立美术教育的核心地位的回归,确定美术教学改革的核心回归。在课时安排方面,积极推进课时改革努力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增加课时内容,注重对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涉及考核上,将学生的美术成绩及课堂表现纳入到其成绩综合测评当中,彻底改变美术副科的学科形象。针对当前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广大教师要积极对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改革。第一,将教育内容从单一的绘画技巧的传递,转变为对学生审美理念和美学创作能力的提升。在美术教育课堂上,积极将精品赏析带入带课堂当中,以世界名画和经典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审美。在这个过程当中,将美学理论特别带入其中,帮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审美观念,进而形成具有美学创作和表达的基本能力。
2、积极改变课堂形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
针对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形式的变革。美术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必局限到课堂之中。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美术教育当中,让学生在生活现实当中能够学习到美术的美感,从生活中感悟并能够通过积极创作来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也是课堂形式变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相较于刻板的石膏画像,广大学生更容易对自然当中的美感兴趣。另外,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表达对美术的理解,更有助于其提升审美能力和美的创作能力。以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美术教育创新的方向。
三、结语
由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方面,与其他的方面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进步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美学标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地影响。积极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变革,契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冰华 单位:普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