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思考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对接人才培养工程和社会人才需求,部分高校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文中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希望可以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互联网+”时代背景概述

“互联网+”这个概念于2012年在业界首次提出,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公开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因此“双创”一词第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引发热议。2015年3月,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这个概念于2012年在业界首次提出,与2007年出现的“互联网化”概念一脉相承,强调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这也标志着互联网的创新效果融合于各个领域,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民生以及政府职能转变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17年10月,党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不断进步、国家不断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断深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日渐合理、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模式。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过程中,国家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和支持,我国高等院校先后开展了985、211、国家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双一流、优质校的建设,并且对各类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便利。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明显的提升,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应有的保障。

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大众化教育的不断迈进,大学毕业生成逐年上升的态势,就业压力也随之大增,导致一些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甚至进入毕业就失业的状态。国家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比例,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少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并且有部分大学生在“互联网+创业”道路上取得成功。同时,国家对相应高等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有关高等院校认真领会创新创业政策,积极落实创新创业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通过分析与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却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1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断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的,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国家及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出台政策要求高等院校将创新创业理念引入大学生教育模式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增加砝码。但仍有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政府或企业的事,或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开一两门课即可,有的高校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开一两场讲座就够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实质中,没有将理论深入到实践应用中,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模式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效果。目前,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功利性与短暂性,认为主要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或按上级的要求做一些数据统计而已,没有真正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未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设置随意,并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显示度不高。

3.3项目技术壁垒偏低

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的技术壁垒一般都不高,经营模式可能会遭到同领域其他企业的复制,存在面临被同领域其他高质量企业压迫、代替或竞争的风险。因此,大学生创业要拥有技术与服务方面的明显优势,高校的优势在于借助项目团队的力量,构建高质量的人才梯队,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相关岗位的匹配度,使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战胜障碍,准确分析市场环境,准确定位,组建选择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项目与产品。

3.4创新创业外部环境不好

国家层面对创新创业政策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特别在法律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贷款权限审批、政策支持和融资制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问题。由于“互联网+”在国内起步时间不长,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均感觉对“互联网+”不熟悉、不了解,特别是传统企业不适应,许多企业还没有发展成熟,“互联网+”的商业化经营模式还有待被开发、宣传与落实。传统企业主要借助以往的盈利模式进行经营并获得经济利润。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于能够获得良好体验与服务的消费项目,而国内的许多企业尚未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新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就更难适应了。

3.5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从总体上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是普遍现象,从而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的效果不佳。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传授有关创新创业内容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些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导,教师的能力不能充分适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需求,导致教师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解脱节、不够系统、不够全面。

4“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4.1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练就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系统学习,熟悉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提高创新创业理论素养、品质素养和技能素养。高等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理念,掌握创新创业技能;高校教职员工要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的重要意义,充分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内涵,加大力度、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促使教育行业在不断发展与革新,高等院校在不断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到高等教育模式中。高等院校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目标,设计以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辅线、提升学校文化为隐线的“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4.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宣传,邀请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校园举办相关讲座,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使大学生能系统了解当前创新创业活动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等,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落实。

4.4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以原有的实习实训平台为依托,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整合学校、企业、校友和社会的各种资源,把学校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以专业背景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辅助,以实习、实训、实践为一体的优势明显、专业定位清晰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4.5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育

一是高校通过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双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打造一支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高素质双创专职教师队伍;二是建立创新创业教师考评制度,实施教师业绩考核预警,逐步建立淘汰退出机制;三是引进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师资,实施双导师制,不断优化双创教师队伍。

4.6强化政府创业服务职能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政策制定、市场竞争、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能起到强有力的效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政府应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政府的角色定位已从管控型和权力型转变为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的职能也从控制转变为服务和激励。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创业设施设备,提供高效廉洁的创业服务。科学引导创业行为,鼓励创业行为,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培训班,并制定奖励办法。在创业的体制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胆创新,提高竞争力。

5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等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内涵,不断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整体质量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及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将有效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也弛.“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21):104-104.

[2]崔鹏.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3]刘陈姣.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索[J].林区教学,2016,(2):107-109.

[4]刘小娣.“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7,(3):7-8.

[5]胡梅,马斌.“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9-24.

[6]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

作者:余国兴 程琳琳 刘桂芳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