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育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育来展现学生学习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究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展现语文教材知识,让学生去仔细品味、探析,深化对文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中总结学习规律与技巧,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教育;现状;策略

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具备较强的生命力,能够增强教育效能,为开展教育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启发式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教和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落实启发式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质量。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稳固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稳固,教师依然站在权威者的角度指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根本无法全面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状态之中。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初中生的好动性比较强,不能够给予过多的自由学习空间,需要多方施教、严加管理。这种语文教学理念很容易引发初中生的厌倦心理、抵触心理,不能用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课堂教育效率比较低。除此之外,学生缺乏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无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缺乏语文教学情境的融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想让启发式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下去,展示出启发式教育的优势与作用,教师需要创新、更新语文教学过程与模式,用初中生感兴趣、熟悉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专注、自主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缺乏语文教学情境的融入,导致部分难点、重点知识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语文学习素材较为单一化、枯燥化,语文教学过程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互动的机会,教师无法全面得到学生方面的学习反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困惑,设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本无法展示出启发式教育的优势与作用。

(三)启发式教育不切实际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启发式教育不切实际的问题,教师依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即使在落实启发式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也是更加关注语文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力学习状态之中,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缺乏互动与沟通,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单一。同时,当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无法达到实现常规化、普及化的应用状态,只是在公开课落实启发式教育,没有意识到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当前启发式教育等同于问答式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无法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激情有待增强。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育策略

(一)通过兴趣激发落实启发式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兴趣激发落实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投入语文课堂活动中,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化的语文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感兴趣、熟悉的语文教学素材,才能够消除学生学习知识的畏惧心理,以最佳的状态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深化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兴趣激发的教育手段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借助于设定问题、构建语境、留白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定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巧设质疑,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设定一些有梯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大胆探究、思考。教师要抓住时机去启发,让其产生一种茅塞顿开的学习感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自信心、自豪感。教师可以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想法与观点,发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梳理语文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习惯,增强语文启发式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教师也要借助于教学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落实启发式教育理念,用真实的语境呈现文本知识,发表一些提示性的课堂语言,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语文知识。

(二)借助知识迁移进行启发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借助于知识迁移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注重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迁移,通过旧知识启发性地引出新的语文知识,通过新的语文知识启发学生回忆旧的语文知识,实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循序渐进启发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文章中的主题、主旨、思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语文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迁移,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引出语文知识,通过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的启发让学生举一反三,展示出语文知识的实践性、生活化特征,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也要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迁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延伸教材知识,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领域,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融合,借助于启发式教育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利用教具对学生进行启发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利用教具对学生进行启发,为语文课堂增添更多的教学活力,让抽象的语文知识更为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模型、图表、图片、标本、多媒体技术都可以作为教具来启发学生,再配上教师的启发式语言讲解,让学生融入真实情感去理解文本内容,锻炼逻辑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发展综合语文学习能力。当前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把静态的、单一的文字知识用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阅读,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之下,用心去感知文本中的思想感情、人文意蕴。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利用生活化教具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把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融合在一起,通过启发式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开展多元活动融入启发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开展多元活动,以此来融入启发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多形式展示文本知识,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够取得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教育活动来渗透启发教育,改变以往语文理论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展现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真实体验中获得感悟与启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在角色扮演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启发式布置角色扮演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主题、策划方案、积极表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梳理知识脉络,重点分析人物心理、表情、性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互动、沟通的机会,借助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渗透启发教育理念、模式,教师通过设定主题让学生之间去相互借鉴和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感知到文本知识中的中心思想、主题脉络、写作手法,借鉴其中的语言魅力、文字技巧,让学生真正掌握文章内容,展示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式教育理念的运用,充分展示出启发式教育的优势与作用,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语文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语文知识探究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同时,锻炼语文学科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明清.巧用“金钥匙”,智开高效门———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提问艺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23):79.

[2]仝利涛.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性探究———“内化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280.

[3]夏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10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4):5.

[4]丁亚萍.用创造性提问启迪思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提问策略探析[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2):19.

作者:吴冬元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西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