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互动课中科技馆展品的利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技馆拥有丰富的科技知识资源、学科涉及面广、形式多样,但是在挑选题材的时候却不是随意选取就可以的。在挑选展品题材开发科技课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展品展示形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游客眼球,或者表现形式一般,但是却有丰富内容拓展的展品题材,当然,如果两者能够兼顾是最好的了。就比如,展示伯努利原理的展品“气流投篮”、展示重心与平衡的展品“高空骑自行车走钢丝”、又或者展示光的组成与折射的展品“小姑娘的花裙子”等等,它们不仅有直观的表现形式,而且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去拓展。四、科技课互动课的设计
一、带领游客参观展厅,体验展品展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去激发公众的兴趣呢?亲身体验是必需的。在没有任何的知识说明之前,直接的让游客参观展厅、体验展品,给他们造成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冲击,在“玩”中参与,寓教寓乐,让游客的主动意识增强,让他们带着对展品的浓厚兴趣,走进科技互动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打开探究之门
在常规的参观活动中,游客以被动的心态和形式接受科学知识,缺乏思考和反问的机会,达不到培养科学精神的目的。因此在第一步带领游客体验完展品来到科技课堂之后,应该鼓励大家对展品质疑。在体验展品之后,游客对展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一脑子的“为什么”。例如,在参观了展品气流投篮之后,大家会提问,“为什么球可以浮在了空中?”、“气球可以浮在空中,那换成重一些的橡胶球可以吗?”“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球?”……在科技互动课《重心与平衡》制作平衡玩偶的过程中,大家会七嘴八舌的议论,“为什么玩偶稳定性不好?”、“为什么玩偶总是往一边倾?”“怎么样才能在一个玩偶上面再叠加放一个玩偶?”……通过活动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积极的探究事物,科学思维能力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因此要鼓励他们质疑,将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体会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三、进行实验引导,发散思维
科技馆提倡的“从实践中学习”不仅成为它与其他教育、传播机构及传统博物馆的最大区别,而且是科技馆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所在。强调体验式互动参与,开拓实验渠道,引导自己动手验证真理。例如,针对展品“气流投篮”中涉及的伯努利原理,我们给大家讲了奥林匹克号海难的小故事,先让大家对伯努利原理有个简单的认识,知道水流中存在伯努利原理。那么,在气流中这个原理是不是同样适用呢?于是我们设计实验“吹不开的气球”,提供给游客两个气球,让大家想办法将这两个气球吹开。这时,大家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可是通过尝试后却会发现,凡是向着两个气球中间吹气,都吹不开气球,并且吹的风越大,气球靠的越拢,于是大家得出该原理在气流中也同样适用。此外,我们还提供给大家一次性纸杯、A4纸、长条塑料袋、电吹风、乒乓球、泡沫屑、软塑胶水管等等,引导大家去猜测和想象,还有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气流中的伯努利原理。大家都积极的开动脑筋,多角度地开展实验探究,探求真知,利用各种可能的道具,去验证和解决就该原理有疑惑的问题。
四、通过实验探究,总结科学原理
如果只是按照书本的定义,照本宣科的向大众灌输科学原理达不到科学传播的意义。而通过前面各种互动实验,身临其境的参与其中后再来进行知识的总结,才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直观实物形象易于记忆。亲眼、亲手、亲耳、亲身体会到的事物都远远比从书本上的内容生动,记忆也自然要牢固得多。而科技互动课正是根据这个道理,融合了看、听、做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将艰深抽象的知识材料形象化,让大家更牢靠的记忆和消化知识内容。
五、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学以致用
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最后环节,要总结和思考这些原理与生活的关系。例如当乘坐火车、地铁时站台的地面上有一条黄线,这条黄线叫做警戒线,它的设置正是伯努利原理中提到的,当火车高速通过时会产生气流压强差将人推落铁轨,所以黄色的警戒线的设置是为了提醒大家候车时要站到线的后面以保证安全。此外足球运动中“香蕉球”、乒乓球运动中的“弧圈球”等,都和伯努利原理有关系。通过科技互动课让大家体会到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将知识学以致用。结论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承载着对大众进行科学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功能。它将枯燥、抽象的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个基础之上,科技互动课这一科普教育项目,活跃人们的思维、更好的拓展游客的视野,对公众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向萍萍单位: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