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道德两难案例应用伦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选择“道德两难”案例这是应用伦理学实施好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因为“两难”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两难”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客观性、典型性、时效性等特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两难”案例的选择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突出主题,使学生能够在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对某一理论、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就事论事的讨论。例如,我们在讲“应用伦理学的应用模式”这一部分的时候,曾经引用过2008年发生的“交叉换肾”案例。两个家庭,两个医院,换或是不换,生命攸关而又左右为难。通过展示相关案例信息,带领学生直接进入两难选择的具体情景。在引导学生自发思考讨论之后,介绍两家医院各自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关于程序正义的深入思考,指出伦理委员会是解决“道德两难”问题,形成道德共识的可行的途径。这样,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案例的思考中掌握这本部分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融会贯通地理解相关知识。
2精心设计问题,提前布置准备
选择好“两难”案例后,任课教师要结合案例情景,提出和设计好所要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展开思考。问题的设计要强调价值性和开放性。价值性强调的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开放性强调的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活动空间,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道德两难”问题的“难”就难在我们会面临两种完全相反的选择,无论哪一种选择,都会遇到一些道德原则的支持或反对。比如,关于“克隆人”的讨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能找到相应的论证,讨论会触及“人究竟是什么”“人类道德的支柱是什么”以及“对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的一些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因此,与其他的教学案例相比,“道德两难”案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对“道德两难”案例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更好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问题的布置应提前完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在这一次课结束之时,布置下次课将要讨论的“两难”案例及其问题。
3分析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是“两难”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观点在这个环节碰撞,思想在这个环节交流,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这个环节得以提升。分析讨论能否圆满成功,关键在于任课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冷场往往是这一环节遇到的最大障碍。讨论冷场现象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内因———兴趣不足,更有来自教师的外因———方法不得当。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学生没有提前阅读课前布置的案例相关资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应用伦理学课堂上,要想克服“冷场”现象,教师除了在前两个教学环节加大投入,唤醒、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外,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在此环节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通过巧妙安排,适时鼓励,营造一个平等的开放式的活跃的辩论环境。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天空行马,远离主题,保证讨论沿着既定目标进行。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辩论只集中在少数几个积极分子间,其他同学要么是没有准备要么是懒的发言而只是倾听,坐享其成。因此,通过提交个人课前准备资料和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记录发言次数等方式,考查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之成为判定课程成绩的重要标准之一,依然是行之有效的外在激励手段。
4归纳总结,梳理问题明确思路
由于“道德两难”案例的复杂性,辩论结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同的道德原则在面对“两难”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抉择。所以,无论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采取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可以从我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中找到相应的道德理由。对“道德两难”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道德争议所涉及的所有道德依据,学习如何在道德判断上进行理性讨论。这种解决“两难”问题的对话程序,是应用伦理学所必需的,也是学习应用伦理学者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叔本华说过,伦理学不在于呼吁,而在于论证。应用伦理学所提供的是开放的辩论平台,所直面的是“道德两难”,所寻求的是“道德两难”的解答方案。因此任课教师在归纳总结时要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全面总结,虽然这种总结不一定能达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这个归纳过程的本身可以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明确思路,掌握达成道德共识,走出伦理困惑的解决方案。“道德两难”案例教学带领学生直面道德冲突的“两难”困境,让学生在思考、解决冲突中掌握伦理知识,提升道德认知能力。
二总结
“道德两难”案例的应用,使应用伦理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教学活力,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践中,“道德两难”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修养、掌控能力、教学艺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教学的许多环节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与不足。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实践上进一步的修正。
作者:王枚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