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研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对策

1关于学生学习状况及分析

1.1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

和所有学科相比,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考开卷,开卷考试都能取得好的成绩,不要白白浪费时间,有时间学习数学、语文、外语。

1.2学生喜欢不喜欢历史主要在于自身的原因

学生普遍认为历史课感兴趣,教师讲授的也精彩,历史教材编写得生动,历史和其他学科比较容易学的,但是大多数家长却持反对意见,认为虽然可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但是中考开卷学点就可以,不必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一些家长对学生做了强硬的规定,导致学生对历史的不感兴趣。

1.3一部分学生希望增加课本以外的知识

教科书介绍的历史知识有局限性,希望增加历史知识的容量,特别是一些野史。对于教科书的内容,教师划出重点,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希望教师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找出规律,把知识点系列化。

1.4对历史的教育意义达成了共识

学生们认为历史课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独特的作用。历史教学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对目前的应试教育作用不大,高中学理科对将来考大学没有意义。可见学生对历史课认识比较深刻的,但还是有些偏激。

2关于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

2.1初高中历史的断层

初中历史的学习实质上是高中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对初中历史学习的不重视,有的干脆不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导致初高中历史学习的断层,由此可见,必须注重初中历史的学习,考试一定要正规,和高考一样,考试是学好历史的指挥棒。

2.2中考分值语文、数学、外语高,开卷考试知识面狭窄

中考科目的分值是不合理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分值和高考一样处于第一梯队,历史和思品、物理、化学一样处于第二梯队,中考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考试科目分值的偏差,直接引起知识面掌握的不公平竞争,影响着人才的选拔。

3关于问题思考与对策

彻底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结合教学实际,学生的学情,提出以下对策。

3.1学校部分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没有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

一位好领导就是一所好学校,然而,今天的学校一些领导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还是有问题的,误以为历史课背背就完事大吉了,历史课只不过是记记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经过,历史人物而已,没有认识到历史课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作用。教育实践证明:历史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良好的教师队伍是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优秀的教师不安心教学需要加强教育。年龄大的教师身体欠佳,工作力不从心,观念陈旧落后,方法过于落后,学校需要充实新鲜血液。大力加强中学历史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重中之重。

3.3注重初中历史教学

强化初中历史教学,提高中考历史考试成绩分值,改革中考历史考试方式,为高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不断转变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理念,学生不能偏科。

3.4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学生毕业成绩不能以一张考试试卷成绩决定,每一次测验,每一次考试都要累积起来,包括课堂提问,最后加在一起核定学生成绩。

3.5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研读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地位,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3.6建立合理评价环境

学业考试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历史中考形式改为闭卷,提高考试成绩分值。良好的评价制度,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创建合理的评价环境。改变历史小学科的历史,初一内容,初二内容初三内容都列为考试范围。

3.7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践行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特别是多媒体现代化手段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政治理论,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3.8整合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年纪轻一点的教师现代教学手段使用流畅,年龄大一些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条件好的设备先进所有这些必须有必要整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3.9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完善

根据教育部大纲规定,开足历史课,教学设备必须改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大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

3.10注重教育科研工作,促教师的专业成长

定期举办公开课、大奖赛、研讨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必须有科研课题,有研究方案,有研究组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许多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途径,作为历史教师任重道远,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实现历史课程改革更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作者:董秀辉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了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讲解新内容、教学总结、习题巩固以及安排作业等环节。然而要想提高整节历史课堂的效率,那么设计有趣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

1.1故事导入法。

通过分析初中生的成长规律、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我们了解到很多初中生还是比较喜欢听故事。为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搜集一些故事,在课堂上创设故事情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比如:当老师要讲解《三国鼎立》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通过讲解这两个小故事,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讲完这两个小故事之后,教师要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即———三国鼎立。

1.2诗词导入法。

诗词的创作往往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每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反映的时代背景都是不尽相同的。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诗歌来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分析诗歌来把握当时的时代背景。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尚书》中的某一句诗,即:时日曷丧,予给汝皆亡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教师要让分析这一句诗的意思,此时学生回答说:在夏朝的时候,百姓恨透了夏桀,宁愿与他同归于尽。接着教师要继续追问:你们了解夏朝多少呢?为什么百姓那么痛恨夏桀呢?随后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通过这样一个导入,将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特别想了解夏朝所发生的种种事件。

1.3歌谣导入法。

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学生总会由于这门学科的枯燥性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有些历史问题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历史这门学科。为此,历史教师要寻找新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即:利用歌谣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活跃整个历史课堂的氛围。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等歌谣来作为导入语,通过这些歌谣来让学生认知当时的特点,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巧用教学资源,注重历史知识的直观性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来保证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教材插图这一资源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同时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其要将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利用起来,借助一些有内涵的漫画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比如:当老师要讲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来让学生对香港、澳门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要给学生讲历史故事,让学生知道香港、澳门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其他国家占为己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掌握以前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并且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的事件串联起来,以此来更准确的分析历史问题。第二,借助多媒体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已经被应用到教育行业中。多媒体的运用让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和同为一家》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的那一段,然后让学生来分析吐蕃赞普所说的每一句话,以此来分析当时的民族关系。随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播放唐太宗民族政策视频,通过这一视频来让学生了解到北方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重。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也要适当运用多媒体,这样做可以让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

3借助探究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经过多年的学习,初中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并且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日益提高,他们慢慢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当然,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实自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目的、有方法的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沟通的空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当老师要讲解《三大改造》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位老人在去世之前,将三个儿子叫到了身边,他让每个儿子折断一根筷子。三个儿子都轻松的做到了。接着老人让三个儿子来折包在一起的三根筷子,这个时候,三个儿子没有一人能折断。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受到了哪些启发?该故事背后所蕴藏的含义与之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你们觉得农业应该如何改造?改造的形式又有哪些呢?随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要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组内成员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将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作用发挥出来。

4总结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很难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营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作者:姜红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三十中学校

第三篇: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采用综合的教学手段,如:声音、画面、文字、图像、视频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教育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教育手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形式展开教学,真实还原了历史场景或画面,让学生在历史实物、背景和场面的影像里真切感受到历史气息,充分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局面,促进了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佳境,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青睐。

一、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1.有效梳理教材知识结构

历史教学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理解分析各知识板块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利用板书、图表等形式讲解教材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复杂关系,往往受到篇幅限制,不能淋漓尽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历史知识的脉络形成步步展示,教师借助图像、视频等生动画面,分析、展示出一幅完整的结构图表,使学生更容易归纳和掌握各知识点,培养逻辑性和历史性的思维能力。

2.直观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兴趣,感知历史学习背景。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差距,带给学生真实的心灵感受。如在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教学中,教师先播放电影《成吉思汗》的歌曲视频,悠扬的草原民族歌曲把人的思绪带入那水草丰沛、连绵起伏的旷野中,教师提问学生:这是哪一个民族的生活场景呢?学生都回答出是蒙古民族,教师接着给学生展示出草原上各部落之间的征战画面,进一步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直接引申出成吉思汗统一天下前各部落之间纷争混战的历史背景。在学习八年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上首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导课,适时引出问题:谁能告诉我《义勇军进行曲》是什么时间被定为国歌的呢?进而,顺利地引出这节课的主要讲授内容: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使用直观、新颖的多媒体材料引入历史课的导入程序,可以有效唤起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教学,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场景,突显历史焦点

历史的过去性是历史课的显著特征,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历史背景,再现历史场面,将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如身临其境,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九年级上册的《新时代的曙光》开辟新航路一节,四位航海家的航线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视频课件,配合三维动画,可以图文并茂的演示出每位航海家不同的航线,并将他们所经过的重要地区,如:好望角、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海峡等一一清楚地标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其航线、路程的差异,对重点地区产生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很明显。故成功的历史课应做到针对课程的难点、重点有意识的变化教学手段,给学生留下鲜明印象,自觉地转换为思维记忆,达到教学的目的。

4.产生历史共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课的教学应通过大量的知识背景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历史科学观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师应牢记自觉教育的责任,通过严重的历史事实,教育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无产阶级的爱憎感情。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营造和渲染历史气氛和壮美画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和思想道德观。如在给学生上《和中国的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教师截取部分电影、电视的斗争、游行画面,在视频上给学生播放当时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如:“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用一幅幅沉重的历史画面,让学生沉浸在当时面临的内困外忧、生死存亡的情境中,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都自然的进入角色,热血沸腾,仿佛投身到当时的运动中,唤起了大家的民族义愤,真正实现了情感的共鸣。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性质的运动”,进一步受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熏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要求。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应是辅助工具

教师应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时时对课堂教学实施合理调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创设教学情境来辅佐教学内容的开展。课堂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和组织,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贯通。不能让学生被丰富的画面、背景所吸引,忘记了学习的初衷。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如果不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加以介绍,只是专注于播放图片和视频画面,可能学生看到最后也没有理解鸦片战争产生的深刻背景,失去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意义。

2.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应注重实效

多媒体教学的实施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不能盲目使用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能够应用传统教学可以解决的问题,牵强地采用多媒体,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个别教师将图片、影视、文本简单转化计算机演示,实践技术不熟练,使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受到一定限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如使用投影仪、挂图更直观、方便,有的教师不结合教学实际,有意炫耀其多媒体操作技术的水平,盲目的使用,不关注教学效果,反而破坏了历史教学的课堂结构。应从实际出发,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手段,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

三、结语

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进了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将历史进程中典型、趣味、生动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效吻合,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赢得了一致好评。教师在实际应用中要掌握好足够的尺度和分寸,合理推进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深入。

作者:李美祥 单位:贵州省镇宁县简嘎乡简嘎学校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思考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他们的价值观念有待形成,而历史中许多伟大人物、历史事件都能无形中给予学生指导,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历史对于学生德育、价值观等的教育价值,根据教材中的历史材料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认识。

一、对教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教学思想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及方法进行指导的思想,优质的历史课堂应该致力于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历史人物中的伟大情操、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于全世界以及中华民族的责任感,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任。

1.以学生为重心,培养中华民族的脊梁。

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要改变原来对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忽视,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以及成长发展的身心两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历史在编选入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作为教育素材的价值。虽然,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总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但是当代的统治者以及教育学家们在编选历史材料构成教材的时候,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历史,至少做到还原历史的本来最真实的面貌,切不可歪曲历史,传达给学生错误的信息。比如,近几年来颇有争议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当代的日本政府竟然选择把日本发动反法西斯战争甚至侵华、南京大屠杀等一些世界公认的史实给抹去,仅在教科书中一笔代过。好的历史教材,应该教会人们正视历史,敢于面对自己的祖先所做的一切事情,吸取优秀的经验,反思曾经所犯的错误,做到以史为鉴。

2.对待历史要做到实事求是。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者,或者是一名教学历史这门科目的教师,尊重历史的真实面貌,对历史研究秉持严谨以及求真求实的态度,是一名历史学者最基本的修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把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这么简单,更需要科学解读历史。由于历史事件在本质上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师如果能对有趣的历史素材进行挖掘,并作为对学生价值观念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学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审美的标准是真、善、美,没有了真,在美的东西也失去了欣赏的价值,因此,教师面对历史知识,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很多学生在课外学习渠道上比教师更加熟悉互联网、书店等途径,有的学生会质疑教师所教的历史知识,教师要本着宽容、专业的学术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并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挖掘、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教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传统教学思想与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思想。素质教育的提出,并不是说传统的东西都需要否定,要继承优秀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比如,传统的教育重视教师威信以及权威的树立,重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吸引力,重视课堂管理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这都是值得继承发扬的东西。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在原有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改进,对于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对于不好的方面,要加以改造。因此,老教师更需要积极关注素质教育改革,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更好地建议,并且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并且积极学习多媒体运用、互联网的使用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有传授历史知识、教育学生以及管理课堂的权利,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学生进行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重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全力以赴上好每一堂历史课。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历史虽然是一门专业的学科,但是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学、名人传记、天文地理等各种方面,教师要博览群书,多多涉猎各种历史书籍,这样再课堂中才能从自己的知识海洋中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做到自己的教学内容充实、内涵丰富。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学识,也包括情操修养、情商以及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等各方面,因此,教师要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主要是需要做到:一是提高自己对学生的责任感,用全力以赴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二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把本专业知识学精;三是学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屋及乌喜欢上历史课。

2.努力创造课堂教学美。

历史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历史中所涉及到的伟大人物所具有的高尚的情操美、睿智的智慧美等,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递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的仪态美、形象美,并以美的人格和心灵,给学生展示一堂生动的美的历史课。教师以身作则的美,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爱上历史课。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难免会碰到许多烦恼,因此,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永远以最美的状态教授历史课。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为学生上好优质、生动的历史课。

作者:吴美玲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一、编写学习提纲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因此,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二、课堂语言优美生动,扣人心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点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还是注意都是靠精彩的教学语言去牵引的。以前我总认为语文课上才适合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而历史课在语言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通过这些课我认为自己错了,试想没有美妙的旋律,怎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一个语言贫乏的老师怎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教师讲课中的语言、语调是教师情感体验的外露,当教师将这些体验到的情感通过语言语调向外传达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为学生美感的获得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些历史课中大多数老师的语言优美生动,感情充沛,教师富有个性魅力的语言语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方法多样,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课堂的教学行为,应是讲、动、导、思的恰当结合。讲,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精讲,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帮助。新课改下的“讲”:①对难点的突破;②对史实的补充;③对必要的学科体系的建构。初中生的历史基础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是必要的,例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没有老师必要的“讲”是不行的。“讲”应具有历史的逻辑性,特别是应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讲”应饱含情感,富有哲理和启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是指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动”才有活力,才有实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历史是客观的,但却是可解释的。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不但激活了历史,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历史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质疑敢言,培养他们必要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初中生团伙意识较强的特点,历史课堂实现生生互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方式。分组讨论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充分发挥组员不同的作用,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角色扮演是让初中学生直接去体验历史情景,在体验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在“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培养了人文精神。导,包括老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引导,在于教师帮助学生的思维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学习目标的步步升华;指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理解文本,怎样归纳概括,怎样讨论问题等等,让学生知道学习有规律可循,增强成功的信心;督导,在于提醒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学习也是有压力的。

四、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胞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教学没有重点,就不能带动全面,就没有突破,也就难以给人以深刻印象。而选错了重点,也就选错了方向。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重点活动,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认真地考虑分析。

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因而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任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远不成熟,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作者:惠雁琳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