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授课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应用而生。笔者主要以初中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因材施教的具体内涵,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因材施教;历史;策略

引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大家孔子最先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后由宋代朱熹进行总结提出。这一理论发展成为今天的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教学,是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对今天的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大多沿袭“一言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新课改的今天,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应该被逐渐实施和落实。

1因材施教的内涵

1.1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的途径和前提条件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进行学习,而对学生“因材施教”则可以打破此弊端。

1.2学生成才的主要条件:

一个学生的成才是由多个方面的条件共同作用而成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可以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和政府提倡教育要培养“个性化”的人才,未来社会也需要高素质的个性化人才。个性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个性的培养需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抓起。

1.3有助于塑造教师形象: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模仿,有个性的教师也会教育出有个性的学生,因材没有个性的教学自然不会培养出个性独立的学生。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就应该注重自身的品质修养,注重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做好楷模。

2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

2.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形成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和习惯,甚至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的学生观只是单纯的将学生看作被动的客体,认为学生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和理论的工具,但是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公,是具有独立意义和独特性的人。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鸦片战争》一课中,传统的教学只是告诉学生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经过、历史意义,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从而取得高分,本质上还是将学生是做学习的机器。但是将学生看作主体的人,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促进历史知识长久的记忆,教师可以先简单的介绍历史背景,然后请同学们自行学习,然后教师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请小组同学分别讨论,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学习的大氛围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2.2进行教学分层,因“材”而定: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和考试相结合的策略。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将群体培养目标和个体培养目标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1)设疑分层,机会均等。课堂设疑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还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三国鼎立》一课,在讲赤壁之战前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张时,我用课件展示了《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让C组学生从图中找出南方主要的割据军阀;再让B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赤壁之战的经过;最后让A组学生对“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进行分析,从而引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个话题。(2)作业分层,各有所获。课后作业不但能及时反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布置《三国鼎立》一课的作业时,针对C组学生可以多布置些基础性的练习,让其通过反复的练习强化记忆。

2.3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独立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从而针对个性的特点,提出不同学习要求。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且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应该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但是笔者需要提出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是要减少学生间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会更大。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并且意识到学生差异的重要性。每个学生在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的教育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要学会随机应变,讲究谋略,从而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结束语

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学校的教育工作大多时候也只是衡量学校优劣的一种手段,升学率的高或低已经成为传统意义上衡量教学方法高低的重要标尺。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初中生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材导致气质和性格乃至智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只是“一刀切”的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从思想观念进行改变,教师要善于调整教学解构,要善于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真诚认真的教学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我们相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一定会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陈丽.因材施教百花齐放———初中历史分层教学面面观[J].中学教学参考,2013,06:37-38.

[3]耿连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15.—80—中小学文化课程分析中华少年2016年3月上第7期

作者:黎玲玲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庙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