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7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7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7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新课程教学实施以后,在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指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问题;改进措施

近几年教育部门虽然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每一次改革的目标都更加明确,更加贴近学生,给初中历史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遭受了重重阻碍,并暴露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当前教学现状认真思考,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观念问题

在初中教学课程中,许多人都对历史学科存有偏见,他们认为历史学科和语文数学学科相比并不重要,因此忽略了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这种观念不仅会影响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同时还会给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改革带来影响。初中历史教师本身也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课堂中大部分都会以应试为导向,把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易考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完全忽略了历史学科会给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在这种状态下阻碍了学生认识历史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仅降低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随之减退。

(1)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不仅是主要学科,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都会以课本内容为主进行讲解,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没有真正认识到初中历史的实际教学意义。因历史学科在初中考试阶段所占的分值并不高,所以,教师与学生都会对历史存有偏见,认为历史不是主要科目,并不会对其予以重视。

(2)教学脱离实际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它不单讲古代历史的人和事,它也会涉及许多现代历史内容,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可以了解并掌握许多解决事情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学好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高分,因此只要牢记书本内容足矣,所以学生对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并不深刻,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历史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本身。

2.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人们对历史教学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另外,初中历史教材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同时也给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受到限制,要想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较大难度。比如,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具备自我建构的能力,为历史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像历史资料、准备时间等等,但是目前有许多初中学校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这些准备活动,从而阻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施,而历史教师也很难在此种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所以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过大部分的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都较为单一,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都会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高强度记忆,以此来掌握教材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是为了应付阶段性考试,却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忽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再加上在课程设置上对历史课程时间安排相对较少,教师却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这种状态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教学主体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初中学校来看,历史教师十分匮乏,这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师都是由其它学科的教师来兼任,即使在初中有专门的历史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也不是特别专业,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学校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所以也并不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养,使得初中历史教师无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无形当中就会打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热情。除此之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应对中考,在这样的状态下初中学生更加不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仅是机械的背诵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和自己成长息息相关的历史知识重视程度普遍偏低,这样就很难让学生具有科学的历史价值观念。现阶段有许多初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这种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以上我们分析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中可以了解到,要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历史教师就一定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初中学校要不断对初中历史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并完善对该学科体系的建设,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价值观,达到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

1.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学科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我国的历史史实,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让学生把历史任务转化成自己的情感,从更深层面上来讲,初中历史学科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2.完善历史学科体系

在新课改的作用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以考试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要用科学、合理的历史教学观,构建并完善初中历史学科体系。我们所说的构建历史学科体系并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外部环境进行构建,而是说要不断完善初中历史评价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部建设。主要原因在于以往过于落后的评价体系已经阻碍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如果不针对这种现状加以改变,那么就无法激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如果想把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要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和语文、地理等有关学科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把历史教学深入的融合到我国的素质教育体系中。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讲解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并创新教学理念。取消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历史的主要评价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作用

从初中历史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而作为初中学校,要最大限度的在资源上支持外部环境的建设,为历史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并运用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师培养与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积极性,总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上来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以往初中历史教学中把考试作为对学生历史成绩好坏的评定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是否掌握历史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融入到这种教学模式中,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历史教学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创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凤香.谈初中历史教学法[J].教苑荟萃,2010(26):45.

[2]陈修良.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3(9):23.

[3]唐瑜瑸.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2):23.

作者:孙胜利单位:延吉市第六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和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本文是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曰创新能力曰培养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国家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他们独立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还包括他们对问题的疑问。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初中生,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正是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成绩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必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适合学习的环境中才能学到知识。同时,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在这种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改善,为其他学科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对于问题的解决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也只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完成学生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操作者,掌控着整个教学。而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家长式的教学形式比较严重。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听教师讲,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自己思考,教师说什么自己就记什么,完全没有发表看法的空间。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被抹杀了,学生也不愿意再去思考,直接等待教师说答案,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够给予帮助和解答就可以。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平等和和谐,在课堂上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来完成学习。在课下,有问题能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喜欢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在为学生提问问题时,应该能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找到相关教学问题,并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生活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比如,教师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通过让学生表演歌曲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对课堂进行引入。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帮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思维意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是分不开的,只有从学生的思维意识角度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发挥。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创新,教师还要多组织课外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并能让学生从课外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收获更多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才能真正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英平 单位:河北省威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在心理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定义为人们通过自觉地确定一定的目的与目标,根据要求而不断的调节并支配人类自身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而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若是学生能够自己的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若是学生能不断的完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则会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现有问题意识培养方式与手段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并提出学生问题的意识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能力等,帮助历史教师丰富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与学生思考的过程,这之间二者除了需要各自完成自身职责之外,还需要进行互动活动。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而学生需要自己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并主动像老师寻求解决方法与答案。而在现有的教学中,学生会出现有问题但是不敢问的现象,这便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意识,完善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研究

1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由于历史知识自身的局限性,会使得很多的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等不好的学习习惯。而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中大多通过教授知识点的方式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并不会太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是否会产生学习兴趣,也并不会针对课堂学习效果而进行思考。反而是通过考试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在现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教师学习进度的增快而对历史学习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同时在对历史题目的思考上也会因为课堂节奏紧凑而不敢问问题。在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与对知识的好奇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而不断的产生问题,若是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会因为自身对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不断的提高自身成绩。反之若是教师不能够为学生解答疑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则会打消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与提高成绩的念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可以培养学生优秀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知识的循环。

1.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自身的局限性

在历史考试中,大多数的题目会涉及到背诵与固定的时间概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教师主要侧重于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并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背诵来完成对历史知识点的应用于理解。同时又因为上课时间有限,且历史知识大多数是通过不同的任务与典故表达,因此教师在教授时不仅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考察,更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

(二)没有良好的探讨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因为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适当的加快教学进度。且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进行回答,从而使学生与知识点进行加固理解。因此在对学生自身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上,时间便不是那么充裕。且由于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因此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方法

2.1塑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首先要思考不明白的问题,在思考的同时要提出问题。这便要求教师需要塑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首先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改变单纯教授模式,应该以学生的体验为根本不断的完善课堂知识点。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共同形成问题意识。只有塑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才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大胆的提出问题。

2.2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对问题的思考,教师更应该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身所困惑的问题。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不断的对问题与同班级同学进行探讨,并最终教师答疑解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意识,更可以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考中,最终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计划[3]。2.3完善校园基础文化建设在倡导学生勤问问题,多思考的教学环境下,需要不断的完善学校的基础文化建设。在学习中需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这种培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历史这一单一的学科。更应该拓展到每一个学科当中。营造良好敢想敢问的学校学环境,让学生在自身努力的同时受到学校的大环境的影响,不断的提升自身,从而树立问题意识的思考模式,不断的提升自身好奇心与素质。教师也应该溶于这种校园文化当中,要多角度高层次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思考,同时接受学生质疑,在学科问题上与学生共同探讨。

3.结束语

在对学生历史教学中的培育中,可以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将学生由原有的不会提问、不知道如何讨论,逐渐的转变为对课堂教授内容感兴趣,认真听讲的同时课后积极探究。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面,虽然有很多的培养途径与培养策略,但是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对课堂认知与课堂合作上都有一定的提升。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也要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理解认知系统。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改革根本目的都是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作为现代历史教师来说,需要长时间、多角度的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综合而复杂培育,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育工程。

参考文献

[1]郭湖海.《历史教学导问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36-37.

[2]张树刚.《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9).74-76

[3]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4]辛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湖北教育,1999.10

作者:赵礼忠

第四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程度、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将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手段与能力。然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教学设计仍然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目标;方式;内容进行

教学设计是一名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必做的事情,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个人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直接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程度、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在课堂上将这种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手段与能力。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环节中关键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课堂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然而,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仍然一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盲目性

无论是在课前进行教材分析还是课堂实践教学教学,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根据教材内容,也要依据学生自身情况”是每一个教师都知道的理论,然而,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却往往会忽略了这点,很多时候直接忽略了教学目标,单纯地将教学内容讲述出来,或者是完全依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盲目地制定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却根本无法实现,成为一个失败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不是随意制定的,首先教师要仔细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明白学生“究竟需要掌握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符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比如,知识水平不同的两个班级,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必然要有所不同,如果把对优生的目标要求同样放在知识基础弱的差生身上,又怎么可能实现呢?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是针对学情制定的。

二、教学安排的无序性

教学设计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课堂,只有能在课堂上加以实践的设计才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上应发挥主体作用”是对学生课堂地位的肯定,然而,在实践操作中,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会过多地将课堂时间放在师生互动环节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确实占据了大量时间,教师却也无法按照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在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的同时,更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主导地位,就是整个教学安排应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身特征选择能体现自身优势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适合师生双方的教学过程,但一定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多少与时间安排等因素,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统筹好整个课堂教学进度。

三、教学设计过于传统呆板

模式化的教学过程与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的典型,中国教育一直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许多教师也一直固守着这个模式。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事件,如何向学生传达与如何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直接关乎到教学效率,模式化的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下降。同样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分析的时间和空间,这严重地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来的只是做题工具而不是一个个会思考的人。因而,在进行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针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打破课堂的模式化,探索出具有自己个性的课堂。但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控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与方向,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历史教学内容各板块割裂开来

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了原来的通史编撰方式,分为政治卷、经济卷和文化卷三大板块,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通史观念。然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新教师更多的是注重“本课”却忽略了跟本课有着密切关系的相关内容,在学政治史时完全的政治制度、政策的学习,不曾考虑同时代经济基础对它的影响,学习经济史时又只顾于经济史,切断了政治、文化跟经济的联系,这种教学的方法下,学生学习到的历史也就成了一块块的“片段”,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通史观念。

五、忽略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所谓“文史不分家”或“政史地不分家”,其实就是说史学与文学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不只是中学历史,包括地理、政治等,多会忽略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的教师甚至以“问你们××老师去”进行搪塞,这种态度既说明了教师的知识素养不够,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他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准备,才导致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历史本就是一门广博的学科,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要孤立地为教历史而设计。

上面几个问题是我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是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年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重难点难以把握、环节过于花哨模糊重点内容等问题,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人,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去克服这些问题,构建有序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吴萱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课程教学理念,教育界纷纷倡议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旧有的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统方式,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基于此,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教育界进行推广。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改革;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性学习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引用到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它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脉络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真正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这也是本文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探讨的重要原因。

一、注意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我们知道,新课改倡议以生为本,强调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万不可忽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应该说,只有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就要适时根据学生认知状况,教材内容难易程度,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开展研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也对老师提出了具体性的要求。首先,老师应该能够深入挖掘出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及时对教材中有一定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最后,要注意辅助材料的充实度,即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说,笔者在进行“洋务运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介绍提倡进行洋务运动改革的重点人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接着向学生们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涵,进而向学生们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具体内容以及提出的主张看法,并进行相对应的归纳和分析。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感觉到很困难。为突出教材相关内容的相互联系,在对洋务运动介绍完毕后,也对和辛亥革命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相关知识点的系统化。

二、注意传统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紧密结合

笔者认为,好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是如此。新课改极力倡导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某些历史内容的教学仍然需要用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毕竟日常教学中,不少简单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高中学生时间比较紧张,如果对所有内容都进行研究性学习,势必会耽误很多的时间,因此,老师可以专门针对重难点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说,笔者在进行“义和团运动”的讲解时,可以将比较简单的内容直接教给学生,如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对于整个运动的作用、性质等重要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归纳,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有时候,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与学生提出问题的频率挂钩,思考能力越强的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因而有了问题一定会提出来。所以,为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勤思考,分析历史史实,对于自己有不同看法或者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提出来,不要完全听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描述。虽然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关痛痒,甚至怡笑大方,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提出如此的问题肯定经过了一番思考,笔者认为,很多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老师不要质疑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而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分析,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有一定价值,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说,笔者在对封建社会的“治世”问题进行讲解时,可以看到,在各个王朝进行更迭时,很多新王朝都对旧王朝存在的弊端予以纠正,更加“爱民如子”,采取了减轻税赋和利农措施,促进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向学生阐述新王朝采取如此行政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王朝的统治,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统治者本身,所以说,每一个封建王朝的治世时间都不可能很长。基于此,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矛盾进行自由发言,发挥出他们主体性。事实也证明,确实有不少学生提出的看法很有见解性。

四、结语

综合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到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贯彻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进行自我探究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善于思考问题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课堂效率。应该说,研究性学习方式是符合新课改的改革要求的,在实践应用中也确实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爱平.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2015(36):126-126.

[2]兰玉存.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J].读写算•教研版,2015(2).

[3]周虎成.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8).

作者:杜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学习评价问题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在学习评价中尽量少用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将档案袋评价法作为主要学习评价标准,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机制,关注评价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习评价;历史教学;中学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标提出:“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知识内容的考核,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专业技能操作方面的要求。由于当前国内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教育机制以及升学压力,使得分数成为评判学生学业能力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上产生了太多高分低能的人,影响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当下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学习评价变得愈来愈重要。以下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当前学校教育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把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放在了评价学生学习的首要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精神、情感态度、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另外,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只注重对历史知识点的考察和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缺少对学习思维过程的评价,从而使得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其思维变得机械化。

(二)新形式的评价方法运用不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改下,一部分中学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过分地追求形式化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组织一系列带有竞赛性质的课堂练习,其本意是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发现自身学习中的问题。但其结果则是在课堂上学生为了加分或为了得到实物奖励,不断抢答,虽然调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大多数学生并未能发展其历史思维,仍旧不能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结果适得其反。

(三)多元化评价机制很难实现公平、公正

新课改以来,评价的主体走向多元化,从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走向由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从而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广泛地收集到各方面的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取得更大的进步。但事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之间由于受到人情世故的影响,互评往往会产生普遍的高分或是普遍相近的分数。在家长的评价中,也难免会产生带有主观意义的分数,使得学生、家长的评价有失公允。而在学校、社会的评价中,由于评价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因而这些评价也大都是以走过场的形式完成。总的来说,多元化评价机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四)教师只注重评价学习结果,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由于存在着高考这一升学压力,因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唯“分数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基本上也都围绕着考试进行,针对作业与考试来说,教师往往只注重结果。例如,对于一些历史主观题的解答,要求从自身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但其评判标准往往依据的是教科书,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思维发展受到束缚,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在学习评价中尽量少用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分数当作评价一名学生学业情况的主要标准,从而使人们误以为分数的高低代表着学生学习情况的优劣。但事实上,分数是考核学生学业的一项标准,但并不是主要标准。分数虽然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造成学生情绪低落,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在一些形成性评价中,历史教师应该做到避免使用分数作为评判一名学生学业情况的唯一标准,而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尽量用语言文字或笼统的等级制来对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从而更好地学习。

(二)将档案袋评价法作为主要学习评价标准

档案袋是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学生参与的材料、教师或同学做出评价的相关材料,以及学生的反思等材料收集起来,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情况。它是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以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模式,其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历史学习档案袋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与家长的评语等内容。档案袋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结合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档案袋在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这门课程。

(三)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机制

上文所述可知,多元化评价机制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因此,笔者认为,学校与社会应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机制,以确保结果的公平、公正。在中学历史学业评价中,首先,制定一个关于学科能力掌握的量化表,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与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要求。其次,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评价机构,在这个评价机构内,学生的自评、互评,家长的评价,学校的评价,以及社会的评价等各方面都应进行综合交流。最后,还必须建立课堂反馈机制、档案袋评价机制、诊断性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机制、表现性评价机制及日常评价机制等一系列评价制度,使多元化评价机制走上正轨化的道路。

(四)关注评价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

历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者所进行的评价,单独地强调或淡化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为了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与评价的过程结合在一起,因为学会评价本身也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力图把评价结果反馈、回流,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这两者的评价缺一不可。

三、结语

针对当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学生学习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与建议还有很多,笔者希望在未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可行的学习评价方式,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历史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殷丽萍.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王雄著.王雄的中学历史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4]查月红.高中生学业评价的现状与反思[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5]曲海遵.初中历史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司岩梅.中学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改革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7]石洁.对历史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学科教学,2004(4):28-31.

[8]贾娜.档案袋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J].教育艺术,2013(10):69.

[9]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44-47.

[10]黄牧航.论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65-70.

作者:张弘毅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七篇: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了解、传承,同时也可以给人们以启示。经济落后的区域,网络技术自然也落后。在国家对各高校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支持下,一些农村的学校也开始了多媒体化的教学。本文对多媒体中的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影视资源;应用

一、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当下教学普遍流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一些影视资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影视资料是一种比较直观可视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加入影视资料,比如播放一些视频将历史加以重现,使得学生们可以灵活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学习的氛围也不再枯燥无味。因此,本文针对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剖析,其中主要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希望对多媒体教学有所促进。

二、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精选内容

授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学会选择内容。选择的原则是要真实,尊重历史,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内容必须与历史相关,与教学的大纲有关,并且所选的资源的核心内容也必须掌握。这样,不仅可以将当时的历史重现,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比如,在“红军远征”讲解时,可以选择《长征》等影视资源,让学生得以理解长征的艰难性,同时了解到红军精神的深刻意义。另外,选择资源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影视资源,要保证影视资源与历史的高吻合性,真实反映历史。有些影视资源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进行改编的,存在与史实不符的情况,如果此题材是比较好的,那么教师在实际引用时,需要说明与历史不符的情况,防止出现教学上的错误。比如,《汉武大帝》的影视资源很火热,该资源不仅对历史进行了写实,同时也展现了一定的艺术,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影视资源,可以引入课堂,供学生了解探讨。而对于《还珠格格》等影视资料,则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存在很多不符的情况,不建议在课堂上使用。

2.资源使用方式

影视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若单单进行播放、展示,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会太大。因此在资源使用方式上要不断创新,追求各种展现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影视资源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处,因此,在多媒体影视资源教学时也要以此为基础。影视资源在课堂上的使用通常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这样让教学内容和历史更直观,突出教学的内容。比如,在对魏晋时期的建筑进行讲解时,可以使用相关古代建筑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建筑物的特色和风格;在对鸦片战争进行讲解时,必然少不了“林则徐”的故事,因此在影视资源选用时,可以选择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禁烟运动等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后来发展的影响,了解禁烟运动的意义,了解林则徐所展现的个人精神魅力。由于一些经济落后区域的多媒体的不健全性,使得多媒体教学无法进行,但教师可以对历史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将历史资源进行分配,并邀请学生加入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在课堂上,展现历史情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表演学生对所扮演人员和所处场景的理解,更好的展现历史,同时对于底下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历史情形剧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教学时间安排

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决定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了解影视资源的内容和核心,判断是否与教学内容相符;影视资源的展现方式、展现时间;课程是全部展现影视资源,还是以影视资源为辅进行教学等都需要教师考虑。教师要考虑教学的要求和大纲,对整个学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编排,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还要具备一定的连贯性。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由于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历史事件很多,跨度较大,在一堂课上讲解完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安排对此模块的讲解方式,可以采用以影视资源为辅,教师教学为主进行讲解,吸引学生对该历史情况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教学,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并且,除了上述的时间外,还需要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思考和认知的时间。比如,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45分钟划分为四部分。首先,让学生熟悉教材,大致了解的内容和意义;其次,可以展示“”相关的影视资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历史的认知,然后可以针对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的导火索是什么等;再者,根据学生的初步了解,教师可以对“”详细的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答疑。同时,讲解后,也可以对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认知程度;最后,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温习所讲解的要点,再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加强学生对“”模块的理解和认知,达到教学的目的。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决定是否应用于教学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不断积累经验。

【结语】

近年来仍存在很多教师,未能将影视资源加以利用,没有起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反而降低教学成效。因此,文中提出的一些应用路径都是笔者亲自实践,具有成效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并掌握一些应用路径,不断进行创新,挖掘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沈卫冬.刍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9)

【3】许芳.关于高校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影视资源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4(10)

作者:郑庆海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