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
文章针对教育事业发展及新课标对教学目的提出的新要求,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为例,从教育给予学生的挫败感,教师不明确培养情感意识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注学生重情感意识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提高措施,即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意识,开展历史是非辩论的课堂活动。
关键词:
历史教学;情感意识;教学理念
学生的情感是指引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具有自身优势,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革命理想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欲望,最终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提高我国中学教育质量的目的[1]。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问题
(一)教育给予学生的挫败感
学校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判学生的整体素质,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失败感,不敢与教师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交流,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的现状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意识,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的情感意识变得越来越薄弱。
(二)教师不明确培养情感意识的目标
目前,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培养学生情感目标的计划,不能将课程中的内容与情感意识相结合。教师在讲述历史的时候比较苍白,无法带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这导致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时候比较困难,也不明白学习历史的价值及历史中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乐趣。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学生的情感意识与学习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不明白情感意识对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意义。
(三)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情感意识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学生学习的成绩,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课本中的文字读,学生在下面死记硬背,根本就不理解历史内容中的历史典故及典故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及教师需要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理念,将人文教育与情感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历史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自身的人文性、历史性、社会性,这都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培养情感意识的优势。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融入自我的情感。同时,教师在学习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2]。
(二)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意识
教师只有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把课堂当成一种愉快的生活体验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拥有能打动学生情感的语言,同时营造让学生能置身其中的历史情境。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受人物的情感思想,教师提出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回答出来,这样既可以将教学知识有效地教给学生,还能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之中感受历史情境。
(三)开展历史是非辩论的课堂活动
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历史文物、历史影片,并从中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在课堂中展开辩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历史是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比如,在进行秦始皇的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两个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就可以从历史中产生对是非观的见解,从而正视自身的缺点,培养情感意识[3]。
三、结语
学校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水平,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得到的只是没有情感的智慧,就会感觉空虚,只有情感与文化水平共同提升,才能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情感意识和历史学习,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4):67,69.
[2]朱红梅.关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亚太教育,2016(20):162.
[3]吴剑军.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才智,2012(21):101-102.
作者:郭瑞 单位:长春市十一高中分部历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