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探究

摘要:在新课改的社会背景下,每个学科都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教师会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在无形当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文章就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一、定准教师角色,引导自主学习

目前,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中,引导作用比较突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越发突出,因此,目前新教材教师也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传统模式下教师的灌输者角色对比,新教材教学中教师被定位为引导者角色,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体现出自身引导的作用,要改变传统对学生灌输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调整为引导学生开展历史新教材的自主学习。例如,我在对《抗日战争》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掌握这一课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并描绘抗日战争艰苦的三个方面,再让学生自主探讨三个主题。接下来,待到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给出如下的问题:“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发挥的用途是什么?”“将历史作为参考,我们需要以何种方式处理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呢?”以此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文章。在实际探究时,某些学生会由于讨论话题的深入而产生偏误的现象,此时,教师要把学生探讨的内容调整到正确的方向。

二、注重衔接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是学习的基本条件,鉴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过高地预估其思维的水平,只能够让他们采用跳摘的方式取得知识。然而初高中教学分离的实际情况,造成高中教师并不了解初中学生思维的真实情况,在教学中就会产生“知识脱节”的现象:要么将学生当成初中生,仅仅保留在低水平的知识交流阶段,要么随意地拔高,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无法适应,学科知识和学科认识并没有形成联系,这些对于初中和高中的衔接并没有任何的好处。高中的教学特别是起始课,更需要清楚初中的教材,了解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只有如此,才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注重衔接教学,推进思维深度

初中的教材起始课体现出的特征是“以点带面”,重点介绍如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还有远古时期的传说、夏商两朝等,知识体系的架构、学科思维、选择史料的意识方面比较匮乏。而高中的教材更加注重历史的阶段特点与历史结论的进一步分析,呈现出的知识具有系统性,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目前的初中教学重视活动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把死板的学科知识变化为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形式大于内容的课堂教学呈现、感性大于理性的学习方法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和高中的教学也无法形成联系。所以,教师可恰当地应用具有深度的讨论等活动对其中和。初中《中国历史》中基本上没有谈到宗法制的内容,《历史与社会》中曾经谈到:“诸侯在自己的封土中,也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明确权力、土地、财产等继承和分配”,而在高中教材中,则清楚地介绍“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并在“历史纵横”中仔细地介绍宗法制。当学生知识储备匮乏时,教师可以自浅至深地带领学生的思维步入正轨:1.请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介绍宗法制,理解宗法制的含义;2.有人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你如何理解呢?(理解宗法制的意义)3.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从南宋起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时间长达三百六十多年,最繁盛时曾经有三千余人共同吃饭,朝廷屡次表扬他们家庭的孝义家风,明太祖朱元璋曾为他们提供封号“江南第一家”,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由此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呢?让学生理解宗法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结合对于初中数学的理解,以此为前提,提升思维的深度,和高中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合,是初中和高中衔接的有效方法。

(二)注重衔接教学,拓展思维广度

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对初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有区别。结合学生好动、好奇心比较重的特征,初中教师一般情况下会将历史知识以画面的形式、构建的情境、活动的引导展现出来,而高中生的理性思维日渐增强,学生不仅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还需要自己从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中找到规律,培养科学的分析推论能力,产生基础的史学观点与历史感悟。初中教材的教学资源并不多,只有“问题思考”“知识拓展”等活动,学生的学习目标极为清晰,但是高中教材单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就包括“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学习聚焦”“思考点”“历史纵横”等栏目,还没有加上文中的图标和下文的注释。其实,这些资源都是完美的衔接点,然而衔接的方式和时间是什么,这必须重点考虑。

三、组织探究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一)组织合作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新课改重点推行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协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探讨与研究中提升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认知列强侵华对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了解晚清时期中国人民与外来侵略势力做斗争的意义。笔者先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直接与根本原因,学生经过自主阅读教材,并且采用小组探讨的方式获得结论。最后笔者加以归纳,即根本原因是由于清政府的统治极为腐败,直接原因是连续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笔者依据此种方法,对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展开分析,最后让学生们结合我国当下的国际地位,反观晚清时期找到国家出路的历史性价值,探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

(二)借助问题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可以利用设计问题的策略,带领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探究,完成好课程的学习任务。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并且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教师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情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科学与合理的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一课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起始,能够分辨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共产党能够勇敢地反思错误,带领着我国人民获得伟大的成就,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家国情怀,对于历史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先带领学生理顺教材的知识线索,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事件发生的具体时期,可以划分的阶段等。当学生们正式开展小组探讨后,小组代表简述小组的观点,笔者再归纳过渡时期和道路探索时期的阶段与基本的思想。笔者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播放“一五”计划成就、“十年”探索成就、“”时期建设成就、先进人物等资料,随后给出问题:1.取得这些成就的基本原因都是什么?2.“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人民参与建设具有哪些情感与精神?接下来,让小组继续探究教师给出的问题。总而言之,增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过程比较缓慢,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渐渐地为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并按时地组织和培养核心素养相关的活动,将核心素养价值观的培养落于实处,让高中生对历史产生正确的认知,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作者:徐小燕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