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预科教学革新讨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卢贵子作者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如何在短暂的一年时间里,使民族预科生达到高校本科新生的标准,并使之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此,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总结近年来预科教学的实际经验,以及展望预科教学长远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就预科教学定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进行着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一、教学定位:以预为主,牢固基础,增强能力
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本科预备性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既不是高中教学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大学教学的提前施展,在内涵上它具有“补”和“预”的两重性:“补”即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补习;“预”则是学生为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预备[1]。对补与预孰主孰次问题上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并做具体的确定。民族预科生源不同,补与预的主次顺序就应不一样。也就是说,既不能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而搞成单纯的文化补习,也不能因为它尚未完全脱离基础教育而忽视对高等教育的基本定向作用。
过去,学院的预科教学基本上是“以补为主”,重点是帮助学生补习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但是,随着学生生源的数量和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对预科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学院首要的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研究并实施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民族预科衔接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学院根据各高校本科培养的目标,结合民族预科学生的实际,对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进行了重新调整定位,即从过去“以补为主”转变为“以预为主”,重点帮助学生牢固基础,增强能力,提高其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力,为他们本科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牢固基础,是指预科学生在一年的预科学习时间里,根据自己先前学习(高中教育)的某些优势或劣势,有意识地查漏补缺或巩固提高,从而为自己的后继学习(大学教育)做好前期准备。如将来读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年的预科学习时间,加强或提高自己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学习方面的基础性训练,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和语言文化背景。
增强能力,是指预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日后的专业学习特点或特殊要求,在信息处理与运用、语言驾驭与表达、实践操作与创新、科学调查与研究等能力方面提高自身,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利用预科一年的学习时间来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以确保自己在日后的竞争中能处于优势地位。如将来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的预科学习时间里,增强自己在人际沟通、社会调查、社会统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计算机操作或写作等方面培养自己的特长。
实践证明,“以预为主,牢固基础,增强能力”的定位比较符合我院预科教育教学的实际。“以预为主”是中心,它从宏观上决定“牢固基础”与“增强能力”的着力点,也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本科预备性教育”的正确实施。
二、课程设置:突出主干课,加强基础课,兼顾综合能力课
我国的民族预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课程设置上其具有更强的文化基础性、知识衔接性、课程自主性及安排灵活性等特点,因而各高校在构建民族预科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时,既要贯彻教育部所规定的原则,同时又要充分地反映各地方各民族的特点,尤其是更要与作为课程设置对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学院预科学生来自全省16所本科院校,文、理、工、农、林、医、法、商、师等专业应有尽有,就2011级预科招生来说,文科类就有26个专业,理科类就有75个专业。各校的专业不同,对预科教学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据学院对预科生本科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情况调研所知,医科类专业强调化学、生物课程;理工科类专业注重物理、化学基础和实验;文科类专业则对历史知识有特别的要求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为了达到预科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专业,根据“重视基础教学,加强能力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结合预科学生的专业方向,学院构建了主干课、基础课(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综合能力课(选修课)“三课”课程体系,并按照“突出主干课,加强基础课,兼顾综合能力课”的原则去优化课程结构,去实施对学生的课堂教学。
所谓“加强基础,兼顾专业”,就是强调要兼顾学生将来直升本科专业的特点,加强对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如对将直升医科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化学、生物等课程;对将直升理、工、农、林等专业的学生,开设物理、化学等课程;对将直升政、史、法等专业的学生,开设政治、历史等课程以便照顾到各专业的需要,各得其所。
此外,为提高预科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预科生的特长,在学生入学军训期间学院经过两轮问卷调查,在民族预科教学中以选修课的方式还开设日常生活交际英语、硬笔书法、初级韩国语等应用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课余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各种比赛、参观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以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素养的提高。
突出重点学科并兼顾各专业不同需要的“三课”课程结构,既贯彻了国家教育部有关民族预科课程设置的原则,也符合目标高校专业学习的要求,更符合学院教学资源共享的实际,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比较顺利地推行,也将会深受民族预科学生的欢迎。
三、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次教学
据调查,今年的预科生中,文科高考总分最高489分、最低355分,相差额度134分;理科高考总分最高533分、最低340分,相差额度193分;英语成绩最高125分、最低40分,相差额度85分,及格率达51%。面对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过去基本上是一刀切,统一教学要求,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区别对待,其结果出现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的两个极端。
根据民族预科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实际,本着突出重点、强化基础、拓展知识、加强实践、提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原则,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实验,尝试差别化教学。从入学编班、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堂内容到选择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因人而异,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促使各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年学院将文科学生根据进入目标大学后学习数学课情况,分为经济班(包括财经类和学习经济学的思政类专业学生)和普通班(包括中文类、语言类等专业学生);理科学生根据目标大学专业要求,分为理工班、生化班、医科班、中性班(包括管理类、语言类等专业学生);英语教学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分为A、B两个层次若干个教学班;语文教学对每个班级极个别的高中时用民族语言授课的学生额外“加餐”,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使他们赶上其他学生的语文水平,体现出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实行按不同科类编班教学的同时,还通过科学编制教学大纲,依据不同科类特点设置考试或考查课,实行灵活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三大主干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以过渡性和衔接性为特色”的教学原则,来确定并实现每门课程“预”和“补”结合的教学目标及任务,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教材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依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直接的作用。预科这个教学层次既不能延用高中教材,也不能借用大学一年级课本,它需要根据“预科”这个特定的教育对象,编写出真正适用的教材。因此,学院将投入民族预科教材的建设,根据黑龙江省情,结合预科学生的实际,组织力量编制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并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一套“黑龙江民族预科教育试用教材”。
四、结束语
民族预科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它是为加快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采取的特殊有效的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民族预科教育[2],《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并在民族高校建立省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规划[3]。根据纲要精神,作为黑龙江省惟一的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学院民族预科教育也进入到重要战略机遇期,教学工作更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