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教学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发音水平,是提高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双语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本文立足于学生平时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这一现实情况,总结了一些学生在平时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和归纳出一些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国语教学;普通话;策略
自1998年起,国务院就已经批准,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为推普周)。2019年9月15日至21日是第17届全国推普周。目前,国家仍在加大推普力度,提高全民的普通话水平。由此可见,普通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声调是普通话中的特殊特征。声调问题往往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时的最大障碍。通常少数民族学生张嘴说几句就能判断出这名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怎么样,大概在什么级别。虽然有的学生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普通话,但是“族腔族调”依然很重。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上课观察,课后反思,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读声调的随意性很大。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声调时,笔者发现学生这节课发不准的音,纠正以后,下节课又变回原来错误的声调或是又换了另外一个声调,或者是这节课读单音节字和词语的时候读的比较准确,放到句群中,又“拐调”了。小组读比单读读的好,全班齐读比小组读读的好。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发现学生的语音、声调比没训练前是有了提高,但是有的音多次纠正后学生还是怎么都改不过来,那么就可以说明学生发这个音时存在语音缺陷,需要有针对性地纠正,花更长时间训练,不是几节课或者一学期的时间就能改正过来的。学生在平时的交际活动中,发音不准确或声调听辨不清,分辨不出来到底是几声,就会直接影响交际活动的持续进行,生层的句子会产生歧义现象。有的因存在个体的差异,同样是一位老师讲解的,有的学生认知能力强,悟性高,老师讲的要点很快就能领悟到要点并应用到实际中,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用语调代替声调。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受到母语的负迁移,通常把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的较为重一点儿。当然,普通话中大部分双音节词语的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普通话中“轻重”的格式较多,但“重轻”格式学生常常会判断不准,或者容易忽视。至于三音节和四音节的词语,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另外,由于汉语词典中也未标出轻重音的读法,学生也只能通过教师示范朗读或者听录音去判断。甚至有的学生反应,不太能听出来声调的差别。
(3)四个声调的调值把握不好。虽然教师在平时的讲课中,不断地强调调值、调型、调类这几个概念,但学生还是存在一声不够高,二声上不去,三声转不准,四声下不来的实际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于发音程度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示范和纠正,这个音很快就能改正过来。然而对于发音相对滞后的学生而言,不及时的给予纠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误的音就会慢慢固化下来,也就是我们称的“石化”现象,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及时纠正学生们的发音不准问题就是抢在“石化”前。
二、普通话正音课的训练技巧及建议
声调是语音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调读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听者对词义的理解。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声调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1)开口第一,训练第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学生敢于开口是训练的第一步。教师在普通话训练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开展实用口头表达训练活动。比如:绕口令,一分钟无错音比赛,小组对抗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敢说敢读。这样,课堂中有一种“比超赶追”的学习劲头,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调动了课堂气氛,让少数民族学生觉得还没有学够,就下课了,“意犹未尽”的感觉。不光在普通话正音培训课时,加强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
(2)鼓励为主,纠正为辅。在普通话培训课中,教师的评价不是选出优、良、中、差。而是对发现问题进行必要及时的矫正,重点训练学生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发音水平比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把一句话说完整,说通顺,讲清楚,基本符合语法规范;中等水平的学生,在举例子时,把例子的经过说详细,说具体,声调基本标准;对于学习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把话题说生动,说精彩,声调准确,与汉族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没有什么区别,能够体会出篇章的语气和说话者的态度。
(3)巧借资源,督促提升。现在市场上推出的许多学习APP都比较好,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普通话学习资源。教师要巧妙地将好的课外资源积极应用到普通话培训课程中去。比如教师们强烈推荐的普通话学习、普通话测试,喜马拉雅、一起小学教师,班级小管家,易甲普通话等等。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还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法,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果能将这些好的学习资源应用到课堂中,或者应用到课后的作业中,不但丰富了课堂,同时作业也变化多样,学生写的作业少了,为口语的练习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口头上练习的多了,久而久之,口语水平慢慢地提高了。回顾全文,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声调学习方面的认知机制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元认知还缺少实证研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察还欠分析,全文也只是从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有不对之处,还望相关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林焘.林焘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刘广徽.普通话语音教程[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3):57-58.
[3]林茂灿.汉语语调与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2004(3):57-67.
[4]林茂灿,颜景助.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88-104.
[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1):2.
作者:胡金玉 单位:昌吉学院中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