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道德成长论文:少儿文学中孩子道德成长解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道德成长论文:少儿文学中孩子道德成长解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道德成长论文:少儿文学中孩子道德成长解析

本文作者:程郁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人物形象塑造与儿童道德成长

中国文学家茅盾曾经指出,儿童文学“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构成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因为具有诗意的梦想能赋予我们所有的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它赋予一个非我,这非我是我的财富。”[4]这里的非我可以看成是自我无限发展而产生的第二个我,美德便是在追逐第二个我中产生的。《杨柳风》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并不是单一的,最初的形象塑造出了一个我,但它会随着人物在现实世界中的活动而产生变化,从而形成第二个我,道德人格便在这种变化之中自主构建。拿鼹鼠来说,他原本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船和野树林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不问河鼠划船技巧,就去尝试在河面上划船的悠闲滋味,结果掉进水里;他也不顾河鼠的反对,独自一人来到野树林中探险,结果在林中迷路。与之相反,河鼠天性就善解人意,当鼹鼠划船掉进水里既欣喜又对世界的黑暗感到绝望的时候,河鼠拼命抓住他的后颈,河鼠的笑让鼹鼠感到了世间的温暖,这像暖流一样流进人的心窝。后来在河鼠的帮助下,鼹鼠学会了游泳和划船,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河鼠除了助人为乐以外,对人还有一种宽容之心,当人痛恨蛤蟆的所作所为时,河鼠却说,“他的确是最好的朋友,单纯、随和,充满爱心,蛤蟆兄毕竟有很多优点,真的。”[1]22河鼠对朋友的宽容和谅解,让鼹鼠也为之感动。河鼠对朋友还有一份责任心,当河鼠、鼹鼠和蛤蟆三人乘着马车出去旅行时,河鼠想起了自己的家,鼹鼠想趁机和河鼠溜走,河鼠却抛弃了自己回家的念头,说要陪着蛤蟆,直到旅行结束,因为蛤蟆一个人在路上,作为朋友总是不放心。鼹鼠也被河鼠“以善为美”的言行举止所感染,当河鼠对蛤蟆的莽撞气馁时,鼹鼠却焦急起来,坚持不能把蛤蟆一个人留在马路上,非常记挂它朋友的安全。尽管鼹鼠非常想回家,但他对朋友的忠诚却丝毫没有动摇,而是直奔河鼠的方向,最终河鼠和鼹鼠彼此都竭力帮助朋友寻家,唱着圣诞的颂歌,给世间每个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蛤蟆是一个喜欢享乐的个人主义者,并且天性鲁莽,在生机勃勃的世界中历险常常会忘乎所以。他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世间新的事物,帆船玩腻了,又迷上撑篙的船,后来又喜欢上了当房子住的船。撑着船在河上游,结果闯了祸,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伤害,而且还给朋友们带来了不少麻烦。《杨柳风》中獾最初也被塑造成了一个不爱社交,不管闲事的个人主义者,但为了让蛤蟆改邪归正,对于这样一个单调而又漫长的过程,他却坚持到底。为了让动物界和谐生存,獾总是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他认为世界就是由各式各样的人组成,有好的,有坏的,总是以“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原则去处理动物界的冲突。所以,在獾的带领和鼹鼠及河鼠的帮助下,蛤蟆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家产,也明白了自己的行动给朋友带来了伤害,承认自己的一意孤行,向朋友道歉。蛤蟆那段真实却不完美的经历不仅让自己和其它孩子为之激动,更让所有的人领悟到了人间的友善,正如蛤蟆所做的那样,将美好的早晨献给责任和友谊。

叙事策略与儿童道德成长

儿童叙事视角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写作技巧,它是以儿童视角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世界,呈现不易为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他种面貌,以儿童的鲜活感受建构人们对世界的新认识[5]。《杨柳风》的作者格雷厄姆全身心地回归儿童纯真心态,以鼹鼠和蛤蟆的历险经历为叙事主线,用儿童的感受、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及儿童的语言形式表达对陌生世界的认识,从中获得一种道德感悟。历险是儿童的一种天性,也是道德培养的必经之路,历险就像追逐着梦幻岛一样,儿童永远充分地施展着自己的想象力,以惊奇的目光关注着世界,其中的自由快乐为儿童道德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就像南飞的燕子所言,“以前,他从来不想去看或是去了解它们后面的世界,可是今天,当他满怀憧憬地南望时,…,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不知晓的东西才是生活的真正内容。”[1]145拿鼹鼠来说,他一直厌烦家中单调的大扫除,想到地面上看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活儿。寻觅与探险心态让鼹鼠获得了生命的源泉,他不再受狭小屋子的束缚,不断去发掘人存在的价值。但在历险中,鼹鼠也遭到了其他动物的攻击,也感受到了汽车的撞击力。蛤蟆也是如此,他会不顾一切地离开自己的蛤蟆宫,乘着马车到大路上去溜达,结果被汽车撞翻了。尽管如此,鼹鼠和蛤蟆却发觉了世间的真和善。当鼹鼠掉进水里时河鼠拼命地拉他;当鼹鼠迷路时,河鼠带着枪,努力地在野树林中寻找他;在野树林中鼹鼠也发现了大地最原初的面貌,一副真实的面容,这些都是困在家里挖掘不到的。正是历险带给了鼹鼠认识世界的机会,发现了世界的真和美,同时也促进了鼹鼠道德的升华。《杨柳风》中的主人公都用“童心”去感悟世界。“童心”其实就是一种真,它包含了多重涵义:一方面,儿童是用那份自然的、清晰的原初之心去体验世界,不受外界规范的限制;另一方面,体验后的感觉是纯净的,是一种对人生的顿悟。家园也是《杨柳风》的一个重要叙事主线,家园意识的表达不仅蕴含了作者一个不易为人觉察的精神世界,而且也为小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童真世界。小说《杨柳风》主要围绕鼹鼠和河鼠的离家、想家和回家以及蛤蟆的迷失家园和回归家园的故事展开。鼹鼠、河鼠和蛤蟆最初的离家想法,主要来自于留守家中的忧虑,寻找新的生活和旷阔的空间是童年的梦想,是每个孩子的乐趣。蜗居在家里,是对家的一种单纯的爱,所以在河鼠眼中,家乡的河流变得单调阴冷,绿色的田野也变得暗淡无光。蛤蟆会疯狂地乘坐自己的马车向大路上开去,结果被汽车撞翻。鼹鼠和河鼠在外时,每到夜晚,家的召唤意识油然而生,家的召唤是虚空而又神秘的,但在劳累之后又非常令人向往,令人愉悦。罗良功[6]认为这种具有召唤力量的家是以生命为本的家园乌托邦。家保护着人的生命,具有爱的美德,对于鼹鼠来说,犁沟、牧场和小路、花园才是它的世界。只有在爱的旋涡里,人才能安心地生活。在獾家中所遭遇的野树林(那种难以忍受的严寒,无路可循的迷茫),在鼹鼠心中早已成为了一个忘却的梦。家是一个自由的栖息地,人的生命在此注入了新的活力,回归家园是人存在的必然归属。当蛤蟆迷失家园的时候,獾和河鼠竭力地帮助他看守家园,最终帮助他夺回家园。家容纳了无限的美德,给生命提供了精神食粮和保护屏障。蛤蟆在外被汽车撞飞,被警察抓进监狱,被船妇嘲笑,只有回到自己的家中,才能感悟人间的美德。

结束语

儿童文学的创作,不仅要用形象且易为儿童接受的语言传达思想,而且所孕育的思想要给儿童以人生启迪。因为道德智慧是儿童塑造健康人格的一个必不可少因素,所以儿童文学的创作也应肩负起儿童道德成长的培育责任,小说《杨柳风》中的一组组意象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感悟到了人间的美德,同时鼹鼠、河鼠、獾和蛤蟆友爱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从历险中顿悟出来的真善美意识让儿童带着自由的翅膀向着自己梦幻的世界不断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