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郑渊洁童话论文:名家童话创作主题简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张焕霞1张朝荣2作者单位:1兰州工业学院社科系2泾川县玉都中学
关注情感,重视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
在实践中,提高少年儿童道德素养必须从形成必要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入手。古人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让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而这决非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所能起到决定作用的,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郑渊洁一直在培养儿童道德素养上努力着,他通过真善美的主题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极力吸引并影响孩子,使他们在阅读欣赏作品时能潜移默化地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受到启发,同时在品质、情操、精神等方面受到感染与陶冶。
《蛇王淘金》中,阿奔被视为家人的“掌上明珠”,从转世来到人间的那天起,就过着被家人、亲朋好友千呵万护、前呼后拥的金贵生活,生怕他受到一丁点儿的伤害。然而,世事难料,阿奔在某天上学的路上突遇绑架,歹徒以此要挟勒索阿奔的家人五万元。生命危机之时,阿奔一家如雷轰顶,为阿奔的生命安危他们火上眉头;为无处筹备勒索款又捶胸顿足。正当无奈之际,桌上魔力般地突现阿奔在意念中运送给家人的五万元。救人要紧,迫不及待之际,爸爸妈妈起了动用“天上馅饼”的念头,奶奶却掷地有声地说道:“这钱不能用。”她明白,不是自己的钱,不能用,人生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正直纯真的良心。奶奶一句话,如醍醐灌顶,及时浇灭了妈妈情急之中“挪用”巨款的念头。《蛇王淘金》中,诸如此类的温情教育和道德警世描写随处可见,这不仅能使孩子们在阅读过程重享受童话的乐趣,而且对他们身心素养的提升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活车影帝》中,“活车”竞选参加《世纪车战》的拍摄而一举成名后,活车的主人不忘旧情,第一时间宴请谢恩活车病危时献血给它的蓝大褂———一个知恩要图报的浅显道理跃然纸上。无论是正面描述,还是反面强调,郑渊洁旨在告诉孩子何为美德,何为丑恶。他不说教却胜似说教地培养了孩子助人为乐、知恩图报、正义坦然、惩邪治恶等高尚品质。
郑渊洁除了注重儿童品德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外,也不忘对儿童人文素养的提升。在那个文学服从于道德的年代,平等民主等思想意识已经跃然于作品中。他珍视普通人的感情,认为是最善良最纯洁的情感;他关注普通人的苦难与痛苦,并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俨然是普通百姓的代言人,替他们说着心理话,并为他们悄然安排一个令人欣然接受的大团圆结局。郑渊洁的童话中弥漫着浓烈的人文关怀气息,他也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温情脉脉的爱的世界:有关于人类的爱,比如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有关于自然的爱,比如对地球、生态等的保护;也有关于世界的爱,比如随处可见的对和平的呼唤。还有,他作品中那些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既有的情感关联和精神协调,都能深入触及到人生的精神需求和终极目标。在《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这样一部纯儿童品位的作品中,他也不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醒与呼吁。主人公皮皮鲁意识到,是“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放牧,打乱了人类生活和自然资源的持续供应,也影响到整个自然规律的改变。“”他有责任将地球的这一严重情况告诉全国的孩子,告诉全世界的孩子。提醒他们从不负责任的前辈手中接过地球时,要力争恢复地球的本来面目,把被父辈们毁得不成样子的地球修复后再传给父辈的孙子孙女们。”读他的童话,犹如徜徉爱的海洋,那良好的道德,优秀的品质,美好的愿望,于无声处滋润儿童幼小的心田。当今社会,郑渊洁童话中的温情世界,不仅能给予单纯幼稚的心田以慰藉与愉悦,促进人际物我之间的沟通与亲善,还能启发人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追求合理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在审美教育和精神建构上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挖掘自我,注重培养儿童个性
培养儿童个性,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儿童形成个性的核心是‘自我意识’,注重儿童个性就要保护和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鼓励找到自我,尊重自我进而培养健全人格。”[2]在传统儿童作品中,儿童更多时候像一个作者用沾满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小刀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小泥人,他们缺少生机与活力,更缺乏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而贯穿郑渊洁几乎每一部童话的却是对孩子的百般体贴和绝对理解。皮皮鲁、鲁西西、蛇王阿奔等,通常都不喜欢接受呆板的学校教育,不爱写作业,淘气、大胆、逞能,喜欢幻想,喜欢爬树,不会算术;但他们勇敢、善良、聪明,懂得用真心去帮助朋友。他们也许不擅长古板的教育体制规定孩子们掌握的一些东西,但他们具有一颗纯朴童子之心,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一个世故的大人也许会担心,他们长大了该怎样适应社会?然而,一个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和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一定会比大人们统治的已知世界更糟糕吗?这正是作者的暗示所在。郑渊洁还从反面入手,斥责约束、阻碍孩子们玩耍的现行制度,对现行说教的、不公正的、恪守成规的教育制度,他曾一语中的地宣告过:“学习的诀窍是忘记书上没用的东西”、“最没出息的写作是死守文法”、“好教师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教师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郑渊洁千方百计为“差生”正名,实际上也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他笔下的人物不但是“差生”,而且拒绝成为好学生,以在呆板的教育制度下当“差生”而自豪!作品传达了一种现代教育观点,即“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如一位读者所言“:郑渊洁的童话为70年代人打开了一扇门,这门里的表演有的精彩,有的一般。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用童话这种文体,塑造了70年代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我们成为共和国第一代有自我意识的人,我们甚至用郑渊洁作品的话来和大人们‘还嘴’。因为有了郑渊洁的童话,刻板的教育并没有完全控制我们,我们读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至少可以躲到皮皮鲁的‘壁橱’后去疗伤。”在已经成客观现实,暂时无法挽救和彻底改革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很多孩子靠郑渊洁的童话,恢复了在应试教育锄刀下被砍得七零八碎的自信心、自尊心,还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