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改教师师德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改教师师德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课改教师师德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理念,去探索和创新。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言:“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自重,可见教师要自敬、自重,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培养出新时期的人才。”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一、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凤,更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奉献。特别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各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是坚守岗位,成为广大教师的表率;还是为“脱贫致富”而跳改槽行,下海经商;或身在曹营,心在汉呢?所以教师应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我们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文明程度的重任。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例如:2005年3月份《海南日报》报道了教师三怪现象:“麻将教师”、“彩经教师”、“走读教师”。这样的教师怎能够为人师表呢?这不就是误人子弟吗?所以,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工作与为人上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以身作则,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关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灵的呼唤。我认为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实现了根本的功能。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绝对不能有“门第之见”应该做到“有教无类”。我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三心俱到:爱心、耐心、恒心。爱心是指无论在生活、学习上都能将爱化作春风细雨,吹拂与滋润学生的心房,为我们师生的沟通架设一座“心灵之桥”。学生总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一点就懂,有的则不然。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铁杆磨针”般的耐性,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学生,切记易怒易躁,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学生通常带有较强的反复性,往往今日做得不错,明天又是大不如前,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就该日复日、月继月甚至年接年的帮助学生,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这时我们教师就要有“滴水穿石”般的恒心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运用爱的力量使一名学生从惯偷成为优秀生;山东沂水二中优秀班主任李发军,以爱的抚慰和支持使濒临绝境的特困生刘强成为省高考状元;等等。这些事例使我深受感动,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为此,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必须用满腔的爱去关心学生。由此可见,师爱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创新发展是师德的关键

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可见,教师有必要继续学习,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前头,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破除“满堂灌”和“满堂问”的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扩大学生接授课堂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探究、求知欲望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古人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从前有句俗话:“教师想给

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现在不同了,“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一口井,一条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知识,做到“教到老,学到老”。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还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最快最新的信息。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上把学生教育成为有知识,有才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最终目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朝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存,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教师作为“人之楷模”就要严于律己。俗话说:“己身不正,何以正人。”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教师若要无愧于这些称号,就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就更应该时时注意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