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项职业道德:一是积极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广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三是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四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敬业乐业,勇于创新;五是成熟稳定的教师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六是较强的合作能力,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七是较强的法律意识,依法执教,德识统一;八是健康的身心素质。
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高校教师都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也有部分高校教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逐渐放松了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放松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具体而言,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责任心不强。例如,有的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备课不认真,上课马马虎虎,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评价较差,知识不更新,年年捧着老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第二职业,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主次颠倒;有的教师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随时跳槽,甚至连档案都不要。
其次,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从教育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社会功能,二是教育的育人功能。这两大功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育人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社会功能是育人功能的表现。而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完成了书本知识的讲授,也就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忽视了自己更为重要的“育人”职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教师不愿意从事学生思想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花力气去研究和掌握学生心理,不能针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再次,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然而,有些教师,口头上讲的是共产主义的道德,而实际信奉的却是利己主义思想;在课堂上讲的是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而实际行动中却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这样,教师就失去了其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
第四,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欠佳。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没有系统地、认真地学习过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之学历提升等问题的干扰,服务意识较差,敬业精神令人担忧;中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较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中间力量,但负担过重,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担负着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年教师虽然服务意识较强,有敬业精神,但不乏一些人存有“昔日媳妇熬成婆”的心理,企图坐享其成。
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部分教师要因势利导,促进其向积极方面转化。
二、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是传统师德尊严的影响。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严厉形象为当前教师种种“违法”执教提供了依据。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具有无上威严的,教师的训导是必须绝对服从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在中国流传千年,它深藏在人们的头脑之中,不知不觉地在教师从教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二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物质利益的诱惑消磨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一部分人的暴富也拉大了人们生活之间的差距,教师行业便受到了冲击。教师“跳槽”,课余经商之风盛行,有的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无心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对学生漠不关心,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是教师的职业角色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上,他们要求教师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学生要求教师不仅是“经师”,而且是值得信赖的“人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人生的指导者、生活的朋友。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仍然抱着传统的“师道尊严”,因而师生矛盾较大。
四是教师的专业地位遇到了挑战。目前,关于教师这一职业是否为专业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一致的看法,即教师职业是专业,至少是“正在走向成熟的专业”。可见,教师属于专业技术性职务,没有3~5年时间难以熟悉业务。现在,社会成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价值取向多元化,成才、获利机会更加广泛。于是,部分教师的专业思想发生了动摇,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急于转行或获取高学历。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既要使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又要使教师在这一基础之上,不断陶冶情操,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自觉不断地从整个社会生活中吸取精神营养,充实自己。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辅之以行政措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教师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那么,如何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道德建设呢?
第一,从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入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应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通过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使广大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刻苦磨炼自己,努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把“为自己”与“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次,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应从执法高度,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法规条款的规定。最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如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言:“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教育部门要把那些热爱教育事业,勇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选拔到教育工作中来。第二,从优化外部环境入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社会真正做到“尊师重教”。一方面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众传媒应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己任,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伸张正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高校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把“教书”与“育人”视为个人道德行为的准则,积极主动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应有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出版书籍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鼓励优秀人才去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其次,国家应加大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行政约束力度。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新规范,制定实施考核细则。再次,要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依法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制约、激励和监督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使教师有法可依,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促使教师践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与教师评比先进、职称评定、晋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最后,要建立促进师德实现的保障体系。要解决好教师的经济待遇,这是教师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的保证;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师人才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这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根本保证。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克服“两张皮”现象。要在开展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的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二是职业道德教育要与工作作风建设相结合,领导表率示范。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讲修养,为教师做好表率。三是行为规范教育要与道德人格培养相结合,自律、他律并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经过他律到自律再到培养高尚职业道德人格,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自律,即依靠内心信念来约束自己,这也是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四是行为引导要与服务教师相结合,做到情理相融。高校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如住房、报酬、科研设备等等,通过服务和引导,努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小家和大家、个人和集体间架起连心桥,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面上教育要与多层次要求相结合,提高教育实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要着眼多数,区分层次,鼓励先进,循序渐进。要从教师切身感受出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注重多层次、多侧面地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切合实际开展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总之,高校是精神文明的窗口,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只有社会、高校、高校教师都重视和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才能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论文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校教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等教育质量道德素养素质教育道德影响教书育人
论文摘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师一生中需要接受多种多样的教育和道德影响,但最主要的是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参差不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3]李志平.新世纪创新型大学校长素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7).
[4]杜育红.论教育组织及其变革低效的制度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
[5]胡波,齐向东.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3(5).
[6]冯留建.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J].理论学习,2003(3).
[7]陈天星.论创新教育的实施[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8]刘军.论创新型校长的培养[J].教育科学,2002(6).
[9]南纪稳.创新型教师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0]董建春.试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和途径[J].教育探索,2003(1).
[11]刘玉祥,马文田.试谈新世纪校长的素质[J].教育探索,2002(8).
[12]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经济学家情报社(EIU)等.未来组织设计[I].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