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社会责任,教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影响,我国许多思政教师的师德都存在较大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难以获得较好的思政教育,而且很容易被一些教师错误的思想观念所误导。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政师德长效机制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各高校都有了较大发展,教育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便利。思政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思政教师并不具备较好的师德,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都不强,而且自身价值观和思想都存在一定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政学习出现了较大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准确分析各高校实际,加强思政教师师德长效机制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意义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师德存在缺陷,无疑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造成重大影响。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思政教育中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责任心,与学生之间能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通过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让学生陶冶情操,自觉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以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基于思政教育特性,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对学生人格进行塑造,让学生朝着社会人才的需求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保障思政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师德在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更好承担思政教育的责任,帮助学生有效接受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并非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也并非只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基于思政自身特性,教师必须将思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自主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严格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完善道德体系,并养成良好习惯,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以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极易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的师德则显得分外重要,因此,只有加强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规范教师行为,让其树立良好的爱岗敬业意识,能够明确自身的教学责任,才能从心灵深处对学生进行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形成尊师敬亲的良好意识,并能严格规范自身的语言行为,从而更好为社会服务,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由于社会环境中各种文化思想不断交织,而相应的制约机制又不健全,很多教师的师德逐渐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理论所替代,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制定长期的构建方案,从根本上对教师进行引导,让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提高教师的师德,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思政知识。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育事业进步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思政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所以面对师德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情况,加快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现状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思政教师的师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虽然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促进措施,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许多思政教师的师德情况难以较好适应时展的需求,也不能有效满足学生思政学习的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类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很多教师自身抵制力不强,受不良思想的影响较大,进而产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意识,价值观也出现较大偏差。当师德不高的教师教授学生思政课时,由于他们的爱岗敬业意识不强,教学责任心差,所以往往在对待学生方面缺乏一定的人道主义意识,致使学生的思政学习遇到了较大困难。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很多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没有较好的认知度,对思政教育目标没有明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一定随意性,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循规蹈矩的进行讲解,没有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贴合,也不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从思政教学中学以致用,也无法较好受到课程内容的感染,致使学生的不良文化抵制力依然没有完全形成,而多种文化思想的侵蚀都有较大的危害性,致使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严重偏差,思想道德水平与社会的发展形势脱轨。在某些个别情况中,有些教师甚至打骂学生,严重侮辱学生人格,致使学生的心理情况出现了较大问题,并产生多种负面情绪,最终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不利。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如果教师缺乏职业理想,没有上进心,将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下降,影响学生思政内容的学习。在实际情况中,随着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不断入侵,很多教师的职业理想逐渐弱化,职业道德逐渐丢失,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都追崇个人利益,注重个人荣辱,忽视了教学工作中的无私奉献以及教书育人的自身职责,对思政教学的认知度不足,仅作谋生之用。职业理想是教师能够长期坚守教学阵地的重要基础及动力,只有在职业理想的驱使下,教师才能积极向上、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责,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在功利主义等思想的鼓动下,教师的职业理想逐渐被埋没,与教师的教学工作严重脱轨,致使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缺乏,爱岗敬业意识不足,对自身业务工作没有较好的钻研意识,职业规划及自身发展缺乏一定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内容都能直接从教材中找到,并不能对学生产生较好的感染效果,致使思政教学质量较差。基于思政课自身特性,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经验有着较高要求,如果教师职业素养不足,将难以较好保障思政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思政教学者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形势及现实道德情况不够了解,而且有些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进入思政教学岗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素养都存在缺陷,对学生的思政水平没有较好了解,而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且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偏差,致使学生所学内容在社会实际中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最终出现多种问题。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方法
(一)优化师德评价方法
在对高校师德长效机制进行构建时,对师德评价方法进行构建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机制构建的关键环节。在对师德评价方法进行优化时,高校必须对思政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考虑教师的职业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评价标准,确保评价合理性、公正性,通过师德评价促进自身责任意识的觉醒,从而更好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评价方法方面,高校可以选择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操作,包括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等。在学生评价方面,高校可以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投票方式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投票;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演讲等活动,从客观角度对教师进行感染,促进教师的教学规范。在自我评价方面,教师可依据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反思,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约束,能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在社会评价方面,可通过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在学校评价方面,学校需对各种评价机制进行完善,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从而更好实现对教师师德的有效评价,促使其进行自我完善。
(二)完善师德激励机制
师德激励机制是师德长效机制顺利构建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思政教师完善自我的关键途径,因此,完善师德激励机制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以评选优秀教师、先进个人标兵,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高校可以设置师德奖励基金,当教师的师德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时,即可获取奖金;高校需对各师德制度的实操环节进行优化,将师德情况纳入思政教师的评选标准中,并加强考核;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道德模范的学习活动,激励教师提高自我素养,从而更好提升教师师德水平。
(三)健全师德监督体系
由于教师的思想行为极易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高校必须健全师德监督体系,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对教师进行监督,通过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等形式提高教师师德透明度,约束教师的师德行为,促进教师严格自律。在良好的监督环境下,高校需对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促进其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及爱岗敬业精神,从而有效提高思政教师师德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但是师德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很多教师往往缺乏一定的爱岗敬业意识,对自身职业没有较好的认知,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名利和地位,没有认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致使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存在较大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必须加强与各校之间的联系,加快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洞天.从育人为本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26):72-73.
[2]赵婷.加强高校“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10):25-26,34.
作者:李沐函 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