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路径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教师师德建设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路径分析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中学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加强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即宏观层面,协同政府和社会的合力;中观层面,发挥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的最大管理效能;微观层面,重视教师道德涵养教育。

关键词:

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而教师之本,师德为先。因此,不仅是教师和学校,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师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重视,进一步改善师德建设的现状,从而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中学教师师德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理想动摇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师教书育人、播种希望的精神支柱。许多中学教师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都曾树立过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因微薄的工资收入和较低的社会地位对教师这个职业感到失望,导致职业理想发生动摇。根据2017年张掖市中学教师师德现状的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有其他工作可以选择,70.3%的教师选择离开教师岗位,只有28.7%的教师会选择继续留下来。至于留下的主要原因,54.0%的教师选择了“教师职业稳定”,24.6%的教师选择了“热爱教师职业”,而只有9.4%的教师选择“感到幸福”。

(二)职业责任缺失

中学教师的责任心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入侵,不少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部分中学教师开始贪图享受,责任心下降,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应付工作。据调查,部分青年教师教案备写只是搞形式,应付学校检查,有的教师平时甚至不备课也不写教案,一直拖到学校集中检查的时候,才开始彻夜突击补教案。由于课前不认真准备,导致上课只是照本宣科。作业不按时批改,今天的拖到明天,明天的拖到下周,导致中学教学质量下降。

(三)职业纪律松弛

正常的教学秩序需要良好的教师职业纪律来维护。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挖空心思请客,向教师送礼。部分教师欣然接受,并根据送礼情况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甚至给送礼多的学生很多“优先待遇”,而对没有请客或送礼的学生采用“冷暴力”。收受礼金和贵重礼物,完全是不遵守职业纪律的表现,不但严重损坏了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形象,而且对学生道德的形成产生了致命的伤害,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

二、加强中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一)宏观层面,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合作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1]。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渗透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各个方面。由于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要贯穿其始终。加强师德建设,应使广大中学教师群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重要内容,要求中学教师志存高远,热爱教育事业;把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到中学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中,同时,根据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努力提高理想教育的实效性;还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在中学教师队伍内形成独特的职业荣辱观。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师德状况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影响教师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师德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政府部门不仅要关心师德建设,社会各界也要关心师德建设。各种社会团体、工会等都要及时关注师德现状并与学校紧密配合,帮助学校搞好师德教育。同时,还要结合时展特色,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载体,大力宣传和报道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尤其通过每年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及庆祝教师节等特殊时期,树立典型,进行嘉奖,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力量,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从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风气的改善。3.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马克思指出:“人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2]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求报酬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国家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与教师利益相关的问题,特别是中学教师的待遇问题。国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增加教育投入,稳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了使中学教师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政府应提高中学教师的职业待遇和改善中学教师的休假、进修、医疗保障等相关生活福利待遇。通过提高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一方面,使中学教师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可使中学教师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从事教育职业的自豪感,促使中学教师更加爱岗敬业,从而提高中学教师的师德水平。

(二)中观层面,发挥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的最大管理效能

1.优化评价机制。师德评价工作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明确评价标准。在明确评价标准,细化考核细则的过程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道德接受程度制定细则,切忌“高标准、高要求”。要具体可行。师德评价应以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切忌把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第二,丰富评价方式。在师德评价的方式上,建议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事之间的互评、学校领导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师德考评方式。2.创新监督机制。师德监督是师德建设的保障和制约机制,创新监督机制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发挥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依据国家最新的教师教育政策,按照一定的师德原则和标准,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通过观察、调查及收集社会各方反馈意见等方式,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判定,指出成绩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促进中学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第二,构建多方位的师德监督体系。在教育部门的监督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同事监督、引导学生监督、提倡家长监督、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其中,学生监督是中学师德监督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规范教师行为最直接的监督方式。3.健全激励机制。师德建设离不开激励,科学的师德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师德修养。一方面,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邓小平指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3]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应在物质层面给予充分的倾斜,如住房优先、职称晋升、增加奖金等。另外,还应在精神层面给予相应的肯定,如表彰、评先、授予荣誉称号等。另一方面,要有奖有惩,奖惩结合。当中学教师取得进步时,应给予及时的正向激励。而当中学教师行为失范时,应及时给予适度的反向激励,如批评、警告、记过、甚至是解聘及开除。但要注意,由于反向激励的特殊性,不能滥用乱用。

(三)微观层面,重视教师道德涵养教育

1.坚定职业理想信念。“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4]根据的讲话,坚定理想信念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学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认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使中学教师树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第二,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雅斯贝尔斯说:“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自觉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人类崇高的道德理想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新一轮的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要求每一位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关爱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热爱学生,不但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且要求教师要严爱相济,对学生不迁就、不放任、不溺爱。另一方面,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好教师一定要平等无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取成功。3.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和获取的速度与途径更加快速便捷。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既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来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具备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能力。因为社会的发展促使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也要求教师必须使用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工具和手段去适应已经发生变化的教育对象。也就是说,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就是在积极主动地迎合社会发展对教育行业的要求,是在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育工作者在这个社会中所担当的社会分工和任务。而这些完全反映出了教师的爱岗敬业,是教师认真践行中学教师师德新要求的体现。

三、结语

中学师德建设是一个有机系统,需要社会、学校及教师的通力合作、多管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森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养成:的师德思想研究[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12-1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作者:姚晓萍 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