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摘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和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任。但当前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探求真理以及求新求变的强烈要求。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成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现状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师范类和综合类大学以及部分专门院校都开设思想政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设新科目以适应社会对思想政治人才的要求。表明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社会生活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促使人们认识问题方法向多样化和思想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当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合理问题以及消极丑恶现象时,人们却不约而同地认为主要原因是思想问题,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也表明人们对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但这种期望和要求却以不满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时,家人和朋友都会关心他的录取专业,当被告知是思想政治专业时,得到的回答却是“那是没人愿意学的专业”。这些学生还没有迈入大学校门就先被社会上了消极色彩十分浓厚的一课。

作为青年优秀分子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这一群体对真理探求的欲望最为强烈,对社会不合理社会问题、丑恶社会现象的愤怒也最为激烈,对变革社会的要求最为积极。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们的这种社会精英意识已经逐渐淡化。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探求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意识不强,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转变思想政治专业教学在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教学方式,探求在大众化教育阶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在思想政治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力求把所任教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清理透,为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费尽心机补充材料,寻求最佳讲解方案。然而令这些教师感到不能理解的是学生并不理会他们的辛苦劳动,既使教学名师主讲的课堂逃课也普遍存在,坚持听课的学生积极性也难以调动。对此,教师普遍感到无可奈何,认为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然而学生却认为上课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干脆在宿舍睡觉。这种矛盾,表面看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而引起,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问题。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材很多内容是在中学基础上进行程度不同的丰富,对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内容不足或滞后,加之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实现。换言之,这种教育模式还属于应试教育范围,而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人才,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以培养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另外从人的成长发展阶段来看,大学阶段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学生生理、心理都日渐成熟精力旺盛,对新事物敏感,求异求新意识强烈,这些特点促使学生对单调枯燥的课堂大多抱有回避心理。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详细清楚的理论讲述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一段现实问题的分析却能吸引学生的现象。这是由于思想政治专业所包含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从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有关国家政治、社会、行政管理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要简便深刻地学习掌握这些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实践亲身体会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国家政治、社会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社会现象的使命感。当然,这里所说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矛盾并不是指思想政治专业的所有课程和课程的所有内容,同时这一矛盾对不同学生和不同学科的表现程度也并不完全相同。

二、实践教学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参加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主动探求精神以实现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可以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部分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的15%,推进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意见既反映出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当前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还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的现实。思想政治专业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探求在社会生活中检验基本原理的具体途径,内化专业意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其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首先,任何改革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会涉及到改革对象的所有方面。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改革过程中将会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变革。由于教育自身发展延续性的特点以及教育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对教育的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采取渐进式改革。在对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进行改革时,不可能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只能选取能够促进全面改革的一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对于思想政治专业教学而言,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教学方法与其它问题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其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以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教学来实现,这就要求应采取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即实践教学。具体在思想政治专业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把具有普遍性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主动观察、具体调查以及思考,正确认识和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再次,实践教学能够促进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模式”是指事物运行的标准形式,具有示范性和形成后稳定性等特征。教学模式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形式。自学校教学产生以来,形成了很多不同模式,但总体可分为教师“教”为主和学生“学”为主两种基本的教学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获得途径变得多样化,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以及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都促使学校教学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模式转变。要求学校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提高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思想政治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对所学理论方法进行实际检验,也能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技能。这一过程是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学习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自然能够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思想政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途径

1、师生交流形成共识

由于各种原因思想政治专业怎样进行实践教学很多师生都还很陌生,对教师而言既有观念认识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现有教学管理体制的问题,制约了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式的体验。对学生而言,对实行实践教学方式的要求很强烈,但现有的考试方式及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评价体制和机制等原因导致其对进行实践教学的考察形式存有恐惧心理,不敢主动要求实践教学方式。另外多年应试教学模式的熏陶已使学生适应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对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商讨探索符合思想政治专业特点并体现实践教学要求的考试测评形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只要从根本上消除考评形式的疑惑,就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要求。师生双方只要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共同认识,就能促使实践教学思想外化在教师和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周密设计实践计划

思想政治专业实践教学与其它专业直接具体操作或实验不同,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变异性和复杂性。这是由于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基于不同生活背景和经历条件下思想各异的人,以及主要体现思想意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就增加了实践的难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实地调查进行科学分析,验证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在具体问题分析中发现、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形成适合自身特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实践教学的这些特性要求必须拟定详细周密的计划方案,通过自愿结成实践小组集体讨论以便集思广益,尽量完善实践计划,保证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行性强的计划方案还具有激励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克服学生的学习惰性。

3、交流完善实践成果

由于实践教学要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进行具体实践活动,自愿组成实践小组也是基于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时间、活动范围等因素。因此为避免因分组所产生的局限,需要组织学生把实践所取得的具体成果进行交流,共同分析优缺点,共同探索解决完善的方法。利用这种形式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在共同交流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也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共同进行优劣评比,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

毫无疑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应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实践方案的制定、修改、操作过程、成果交流和完善中发挥指导作用。尽可能地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不同的学生实际进行分别指导,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