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斯数值积分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斯数值积分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斯数值积分应用

摘要:高斯数值积分方法应用于非圆弧拱坝多拱梁法程序有一定难度,本文针对不同的非圆弧拱特性提出不同积分变量区间的处理方法,将3节点高斯数值积分方法推广应用在5种非圆弧拱(五心拱、抛物线拱、对数螺旋线拱、椭圆拱、双曲线拱)的拱坝多拱梁法程序中,经对比计算,精度较高.

关键词:高斯数值积分方法;积分变量;积分区间;非圆弧拱;多拱梁法

1问题的提出

高斯数值积分方法是一种节点很少、精确度很高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节点不等距,计算精度很高,一般利用正交多项式的有关关系式来确定其节点位置和系数.当节点为n时,其代数准确度可达2n-1次.如节点数为3,则求积公式对于任意5(=2×3-1)次多项式都是准确的,这样的精度完全可应用于拱坝程序中的拱段及梁段的计算.笔者曾在圆弧拱多拱梁法程序中,广泛采用3节点高斯数值积分,取得成功[1].但将这一方法推广应用于非圆弧拱多拱梁法程序,却有一定的难度.

由计算数学可知[2],一般定积分式与高斯积分式的变换形式为:

式中:l=(b-a)/2,为积分限变换系数;n为高斯节点数;ξi为高斯积分节点坐标;gi为与ξi对应的高斯积分系数.

如所周知,拱圈形、载常数计算公式为:

(1)

(2)

式中:S为弧长.

当采用高斯积分公式且为等截面圆拱时,上式相应改为:

(3)

(4)

式中:φ为与弧长S对应的中心角;r为中心半径;E为坝体弹模;Ii,MLi为与高斯节点i对应的截面惯性矩及静定力矩.从上式可见,由于等截面圆拱r为定值,存在简单的dS=rdφ,S=rφ的关系,所以积分变量由S变为φ,积分区间由弧段0~S变为中心角0~φ.在等截面圆拱计算中,许多参数(如坐标及静定力系等)可直接由中心角用显式求得.积分变量由S改为φ后,可大大简化计算.

然而,对于非圆弧拱,问题要复杂得多.因为非圆弧拱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处处都在变化,往往不能用简单的显式来表示某一拱段中心角与弧长的关系.并且某些曲线计算弧长也很麻烦,甚至不易用显式求得.如何采用适宜的积分变量和积分区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不同曲线积分变量区间的选取

2.1基本资料5种非圆弧拱示意见图1.几种非圆弧拱曲线方程及有关公式见表1.

图15种非圆弧拱平面示意

表1几种非圆弧拱曲线公式

类型抛物线对数螺旋线椭圆双曲线

曲线方程y=x2/2Rρ=ρ0eaψ

a=cosβ

曲率半径r=(R2+x2)3/2/R2r=Reaψ

r=a2b2x

[(a-y)2/a4+x2/b4]3/2r=a2b2x

[(a+y)2/a4+x2/b4]3/2

弧长S=1/2{xA/cosψA+RLn[(sinψA+1)/cosψA]}S=R/a(eaψA-1)

dSReaψdψ

备注R为拱冠曲率半径β为切线角,R为拱冠曲率半径a为长轴之半,b为短轴之半a为实轴之半,b为虚轴之半

2.2弧的微分公式表1所列弧的微分(dS)算式,除了对数螺旋线稍简单外,其余3种曲线的算式都比较复杂.若从曲线的一般性质来看,当曲线方程y=f(x)时,则弧的微分为:

式中:y′=tgφ,为函数y=f(x)在点x的导数,φ为过点(x,y)的切线与x轴的交角,不难看出,此角与该点的中心角相等.将y′=tgφ代入上式:

所以dS=dx/cosψ(5)

将式(1)作为抛物线、椭圆、双曲线3种曲线弧的微分一般公式,比表1中所列dS算式要简捷得多.式(1)也适用于其他一阶导数存在的任何曲线.

2.3积分变量区间的选取根据各类曲线的性质,选取3种积分变量区间,分述于后.

(1)对于抛物线、椭圆、双曲线3种曲线,采用式(1)所列弧的微分一般公式.此时积分变量为x,积分区间为与S相应的x变化区间.高斯积分时各项均应乘以1/cosφi,φi为与节点i对应的中心角.如A1算式改为:

(6)

(2)对于对数螺旋线,采用表1所列算式:dS=Reaφdφ.此时积分变量为φ,积分区间为与S相应的φ的变化区间,各高斯积分项i均应乘以Reaφi,如A1算式为:

(7)

上式除了高斯积分项乘以eaφi外,其余与圆弧拱相似.

图2五心拱平面示意

(3)对于五心拱,其中弧段为圆弧,算法与等截面圆拱相同,当其边弧段为变截面时,则中心拱弧线为非圆弧曲线,且不便用显式表达.仔细考察该段曲线,发现它与以R3=(RM+RD)/2为半径的圆弧很相近(RM,RD分别为边弧外、内半径),此圆弧中心O3在边弧起始截面外弧中心O1与内弧中心O2联线中点处,如图2所示.

边弧段计算时,积分变量为φ,积分区间为与边弧S相应的φ的变化区间φ3,如A1算式为:

(8)

上式形式上与圆弧拱一样.

3算例

以上述3种积分变量区间的选取方式,计算各类曲线的半拱弧长,举例于下.

设采用3节点高斯数值积分方法,节点坐标及高斯积分系数列于表2.如以中心角φ为积分变量,以Δφ为积分区间,则与节点i相对应的φi=Δφ(1+ξi)/2.又如以水平坐标x为积分变量,以Δx为积分区间,则与节点i相对应的xi=Δx(1+ξi)/2.

表2节点坐标及高斯积分系数

节点号i节点坐标ξi高斯积分系数gi

1-0.7745966910.555555582

200.888888896

30.745966910.555555582

3.1求抛物线、椭圆、双曲线拱半拱弧长例1:设抛物线拱拱冠曲率半径R=140m,拱端中心角φA=45.32°,拱端坐标xA=141.5726m,求半拱弧长S,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按表1所列S的公式直接计算,这是理论积分后的公式,是精确的.另一种是采用高斯数值积分方法,以x为积分变量,xA为积分区间.

(1)按理论公式

S=1/2{xA/cosψA+RLn[(sinψ\-A+1)/coxψA]}

算得S=162.921371m.

(2)按高斯数值积分方法,应有

算得gi/cosφi=2.301610646,S=(141.5726×2.301610646)/2=162.922485m.

该数值积分值与理论计算值162.921371m相比,仅相差0.001114m,相对误差仅为6.8×10-6.

例2:设椭圆拱拱冠曲率半径R=164.51m,拱端中心角φA=51°,坐标xA=141.5843m,长轴之半236.9m,短轴之半197.42m,求半拱弧长.例3:设双曲线拱拱冠曲率半径R=152.71m,拱端中心角φA=41°,坐标xA=141.58421m,实轴之半954.41m,虚轴之半381.77m,求半拱弧长.

上两例因两种曲线无理论积分公式直接用显式计算弧长S,只能与表1中dS算式的高斯数值积分值相比.用dS算式直接数值积分时,积分变量、积分区间与前述方法一样,仍为x及xA,但每一高斯积分项不用除以cosφi,而是乘以dx前的算式等,可见后一算法较繁.两例成果S及比较见表3.

表3椭圆拱、双曲线拱计算成果比较

类别例2椭圆拱例3双曲线拱

原dS算式成果164.143661158.610046

dS=dx/cosψ成果164.143737158.610031

两种算法差值/m0.0000760.000015

相对误差4.63×10-79.457×10-8

由表3可见两种算法成果非常接近.

3.2求对数螺旋线拱半拱弧长例4:设对数螺旋线拱拱冠曲率半径R=154m,拱端中心角φA=46°,切线角β=52°,a=ctgβ=0.781285626,以中心角φ为积分变量,积分区间为拱端中心角φA,求半拱弧长S.

(1)按理论公式计算

S=R/a(eaψA-1)=171.9726625m

(2)按高斯数值积分计算

两种算法成果差值为0.0000061m,相对误差仅为3.547×10-8.

3.3用近似方法求五心拱边例5:设五心拱半拱边弧夹角10°,外半径RM=290m,内半径RD=193.514m,边弧起点拱厚6.466m,拱端厚度8.466m,求半拱边弧长S.

(1)用较精确的计算公式S=φ3×(RA+2×R3)/3.式中3=(RM+RD)/2;φ3为以O3为近似中心的边弧夹角,以弧度计;RA为边弧拱端点与O3联线的长度,见图2.算得RA=241.56728m,φ3=0.206893551弧度,R3=241.757m,从而算出S=50.00488034m.

(2)用近似计算公式S=φ3×R3=50.01796429m.

两种算法所得的差值为0.013m,相对误差为2.6×10-4.

由以上成果可知,以R3为半径,以φ3为中心角所得的圆弧与边弧的中心弧很近似,因此在高斯数值积分计算时,可以采用较简单的积分变量φ及积分区间φ3.

4结语

综上可知,高斯数值积分应用于非圆弧拱时,需针对非圆弧拱曲线的性质和特点,选取适宜的积分变量与相应的积分区间,这样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对于抛物线拱、椭圆拱、双曲线拱,采用dS=dx/cosφ的通式,既避免了各种曲线的繁复计算,也便于程序规格化.对于对数螺旋线拱,则利用对数函数微分、积分都简单以及极坐标方程弧的微分的特点,积分变量选取φ而不选取x,既大大简化了计算,也很容易利用圆弧拱的算法稍加变换.对于五心拱,在控制误差足够小的前提下,边弧线采用近似圆弧,大大简化了计算.

将3节点高斯数值积分方法推广应用于各种非圆弧拱坝多拱梁法程序,对于提高拱坝程序的计算速度和精度,有很大价值;对于将来推广应用高斯数值积分于各类复杂结构的分析、计算,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展眉.高斯数值积分方法在多拱梁法程序中的应用[J].砌石坝技术,1986(2).

[2]北京大学,等.计算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