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利用微格教学理论,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并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内容丰富精彩、生动形象,同时以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得出了如何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所应遵循的原则。

前言

“万事开头难”。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列夫.托尔斯基也说过:“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因此,托翁十分重视作品的开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用了几十种不同的写法,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才确定下来。

教学其实也是如此。课若一开始就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的课就难以正常进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可以说,高超的导课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以下,通过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导入技能的研究。

一、导入的作用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为广泛地运用于上课的开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导入过程即“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导入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导入,讲究导入的艺术性。教师要敢于想象,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在数学教学实践上,我对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除了常规的“温故而知新”的复习导入方法之外,我进行了如下几种导入方法的探索:

1、情景创设

数学知识的获得,常常是通过实践得到的。数学知识的探求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知识背景。依据教材中的有关知识,选取具体的背景,可以强化视觉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建筑工地上,泥水匠正在砌墙(构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叙述事实,学生点头称是)。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水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但你们能不能找到理论依据呢(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

从生活情景入手,提出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情况下的新问题,可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2、故事叙述

数学知识往往与人物有关,讲述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人物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学精神。

我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就以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入题。由于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就请了一位同学来讲:有一次,高斯的小学老师想难难学生,就让学生算“1+2+3+……+100”。不料,几分钟后,高斯就举手回答:“5050”。教师大吃一惊,详细问之。原来高斯以首尾两数相加为101,共有50对,结果自然是101×50=5050。在学生觉得很有味道的时候,我接上去:“这种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就来推导公式,用理论来说明问题,比高斯进一步,怎么样?”学生马上进入思维的积极状态,跃跃欲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大提高了求知欲。

3、矛盾利用

矛盾的事物引入思辩。引入矛盾,就如引水击石,激波荡澜,能刺激学生在积极思维状态中去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

在讲授“曲线的参数方程”一节时,设计了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要求学生求其运动曲线的方程。当学生用求曲线普通方程的方法去思考时,竟找不到列方程的几何条件。老师点拨:如果不能直接寻找关系式,能否间接去找呢?一石击起千层浪,暂时陷入矛盾中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展开了热烈讨论,结果发现:借助时间参数,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可以写出物体运动依赖时间变化的方程组,从而间接地得到了运动曲线方程。如此,学生对“参数方程”的学习感受很深。

4、悬念设置

导出教材中最紧要、最精彩的地方,再调转话锋,诱导学生探寻答案。如椭圆一节的讲授,刚巧天在下雪,学生的注意力都在窗外,我灵机一动,构设悬念:“窗外白雪飘飘,在如此美妙的时刻,再讲枯燥单调的东西实在太刹风景了。(学生觉得有趣,哑然失笑,欲听下文。)今天,我来画一个漂亮的图形。”借用一根细绳和两枚图钉,画了一个椭圆(构设悬念:老师画一条曲线是想做什么呢?)。“怎么样?”我望学生,“一条优美的曲线!”学生惊讶不已之余,心生疑惑:什么道理啊?我顺水推舟,提出挑战:“如此优美的曲线,我们能否依据数学知识,给它建立一个优美的方程呢?”如此,通过构设悬念,安定了学生情绪,转移了学生注意力,巧妙地导入了新教材讲授。

5、“名言”引用

精炼的语言(古代诗词、名人名言等等)能增强表现力,体现出数学的美感。初学立体几何,第一节课讲“平面”。我在上课时,先在黑板上写了大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学生都学过,低声默念。我讲:“‘水面初平’中隐舍了‘平面’的概念,古人尚且知晓,我们难道连古人亦不如吗?”利用学生“好胜”的性格,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讲授新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样,可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讲授“线面垂直”、“直线与圆相切”等。

6、“道具”布置

学习立体几何,需要空间想象能力。柱、锥、台、球等道具的使用能使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而橡皮泥、游戏棒的使用更让学生倍感兴趣,把教室作为一个“道具”(抽象成一个长方体,教室中的有关物体可抽象成点、线、面),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能立足于新的观察点有新的认识,有利于新知识的领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讲授两直线位置关系时,发动学生在教室一长方体中找两条直线,并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自然,一般找到的都是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但有一部分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存在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三、导入技能的应用

从上述实例所见,导入技能是极富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它是各种课堂交流基本技能(口语、板书、体会、媒体等)的综合运用。但是,透过灵活多变的导入形式,也不难发现导入技能有着大体相似的结构。掌握导入技能的基本构成就能抓住重要的因素实施训练,但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尽量符合下列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导入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千篇一律,不追求形式上的“花俏”。

2、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用例应“当其时”、“适其时”。

3、关联性原则

导入要具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方法服从于内容,导入语要与新课内容相匹配,尽量避免大而无当,海阔天空。

4、艺术性原则

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有一定艺术魅力,能引人入胜,让人倾心向往,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认识的兴趣。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炽烈的感情。要注意锤炼“开口语”,精心设计课堂开始时的教学活动,重视涵蓄感情,一走上课堂就能进入“角色”。

5、机智性原则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化的环境,教学技能也是一种开放性技能。因此,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心理气氛、学生的即时状态以及教学任务和内容的改变,运用教学机智,调整教学的行为方式。

总之,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灵活掌握导入技能就象要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入方式,都将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新颖有特色的导入方法常能营造最佳教学心理环境,常能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使更多的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上课效率,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充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