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教学自主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老师忙忙碌碌地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的确,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前提。
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为此废寝忘食的地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的设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去。
如: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中,复习部分以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作为铺垫,之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先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找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什么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平行线的识别”,还使学生发现将“两直线平行“作为条件时出现了新问题,在暗暗的比量的促使下,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此可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由学生通过自主再造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二、学生自主探索中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学生的认识是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不要一味地牵强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喧宾夺主。这样做会大大克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探索问题的方式出有所不同。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如:在八年级“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节中,由于在上节课已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知道用定义识别相似三角形比较麻烦,为了引入课题,教师可设问:你是否能够通过动手探索得出识别相似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呢?首先让学生去猜想,教师不直接指出可行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我亲身的教学过程中分了五个小组,各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四个小组根据定义验证了三种不同的识别方法(即课本上用二课时讲解的三种识别方法)。按要求此节课只需认识“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这一识别方法。但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了二课时要求完成的任务,而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我还想说说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主探索要让学生有目的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动手操作习惯;
2、探索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发学生的争论,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
3、探索的过程中还应善于播种情弦,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4、探索后要求学生语言数学化——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