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学习方式转变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首先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但根据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的孔企平博士回答: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
一、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生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二、数学本身的发展,特别是数学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学研究的方式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如机器证明、实验证明等研究方式正在蓬勃发展。这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要随之变化。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进人信息化时代。这些正在转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冲击着原来的教学模式。如数的计算是原来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现在这方面的内容,应该有所减弱。原来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四、新时代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需要每一个公民要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怎么样去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呢?
总的来讲,我觉的要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去实现这个转变: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数学兴趣。
(1)创设“愤悱”氛围,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我要学”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起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2)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能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过程。而现今,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这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敌人。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要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机会要均等,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因而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师生一起分享每个学生成功与快乐的时候,让每一个孩子切实地体验到“我能学”,这正是学习内驱力的延续和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充分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我会学”
在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后,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进到数学知识的王国中去遨游。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来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有位名人说过:“听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因此,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实践和操作。如一位教师在教“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时,先让全班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把下列物体平均分成3份,如:一根绳子、一张纸、6个苹果、9条围巾。然后找出其中的一份,再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得出:这些“一份”的数和量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原来物体的3份中的一份,因而都可以用三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又揭示了“单位1”的概念和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是表示两部分物体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它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得来的。而这个“单位1”,大可至大千世界,小可小到“仟毫细微”,学生在做中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达到“我会学”的境界。
(4)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个人成长的联系,巩固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学有用”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
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一知识后,让学生判断一下:小明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高于1.42米,小明也一定高于1.42米?又如在教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房间地面的地砖该怎么铺合式,一叠书要多长的绳子才能捆住等,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是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的例子。又如当学生在长年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尤其数学模型可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了一种语言、思想和方法,如果学生有这样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则一定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转变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这样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因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在难点、重点时让学生讨论讨论,在建立概念、理解算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等多方面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如在教《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在教过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这些概念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折一折,看一看,找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非对称图形,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最后面对老师的同一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
3.采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一个新视点、新窗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作用以及融声、图、文字于一体的认知环境的优势,使电脑、网络技术成为学习手段之一。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必将演变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网络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地的发挥。如一位老师教《圆柱、球》一课后,让学生打开金山画笔王的素材库,从中挑出圆、球图形,又要求学生把这些图形组合成一幅美好的图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网上学习,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数学实践和探索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对教师和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意识。
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该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的,而传统的数学教育学生习惯于接受,习惯于信任教师,长期以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克服其弱点,扬其长处,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意识。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摆正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能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再次,各种概念及知识点要充分运用变式,促使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最后,教学过程中多出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有多余条件或缺失条件等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在一种主体性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起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重视它,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研究去行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