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函数奇偶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函数的奇偶性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些较难,而又特殊类型的数学题求解,不但能达到另辟途径,巧解妙证的目的,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下面就笔者的一些实践体会,举例加以说明。
一、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1已知x∈(-1,1),且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若f(x)+g(x)=2lg(1+x),求f(x)与g(x)的解析式.
解:由f(x)+g(x)=2lg(1+x),
得f(x)=2lg(1+x)-g(x)(1)
∵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
∴f(-x)=-f(x),g(-x)=-g(x)。
故f(-x)=2lg(1-x)-g(-x),
即f(x)=2lg(1-x)+g(x)(2)
由(1)+(2)得2f(x)=2lg(1+x)+2lg(1-x),
∴f(x)=lg(1-x2).
同理可求g(x)=lg(1+x)/(1-x)
二、利用奇偶性求函数值
例2已知f(x)=x5+ax3+bx-8,且f(-2)=10,那么f(2)等于()(1990年全国高考题)
解:设g(x)x5+ax3+bx,则f(x)=g(x)-8,g(x)=f(x)+8.
∴g(-2)=f(-2)+8=18。
又g(x)为奇函数,
∴g(-2)=-g(2),
∴f(2)=g(2)-8=-g(-2)-8=-26,
故选(A).
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arcsin(cosx)+a2=0有唯一解,求a的所有值.a
解:考察函数f(x)=x2-2arcsin(cosx)+a2,则其定义域为R,且为偶函数.由题设知f(x)=0有唯一解,而由于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故此解必为0.
∴f(0)=-2arcsin1+a2=0,即a=π或a=-π。
这里我们挖掘f(x)隐含条件,构造奇函数g(x),从整体着手,利用奇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周期
例4设f(x)为偶函数,g(x)为奇函数,且f(x)=-g(x+c)(c>0),则f(x)是以()为周期的函数.
解:∵f(x)=f(-x)=-g(-x+c)=g(x-c)=-f(x-2c),
∴f(x+4c)=-f(x+4c-2c)=-f(x+2c)=f(x+2c-2c)=f(x),
∴f(x)是以4c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四、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值域
例5已知x,y∈R,且f(x+y)=f(x)+f(y)
当x>0时,f(x)>0,f(1)=2,求f(x)在[-5,5]上的值域.
解:令y=x=0,则有f(0)=0,令y=-x,则f(0)=f(x)+f(-x)=0.
∴f(x)为奇函数,
f(5)=f(4+1)=f(4)+f(1)=f(3+1)+f(1)=5f(1)=10,f(-5)=-f(5)=-10,
故f(x)在[-5,5]上的值域为[-10,10]。
五、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6求函数g(x)=x2+1/x2的单调区间.
解:设x1>x2>0,则g(x2)-g(x1)=[(x22-x12)/(x12•x22)](x1x2+1)(x1x2-1)。当x2>x1≥1时,g(x2)>g(x1);当1≥x2>x1>0时,g(x2)<g(x1)。由g(x)是偶函数知,g(x)在[-∞,-1]上递减,在[-1,0]上递增。
六、利用奇偶性证明命题
例7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若f(x)=0有n个实根,证明n必为奇数.
证明:∵f(x)是R上的奇函数,∴f(-x)=-f(x),则f(0)=-f(0),即f(0)=0,即0是f(x)的一个实根.若f(x)=0除了x=0这个实根外,还有实根x1,x2,x3,…,xk(k∈N).而f(x)是奇函数,可知-x1,-x2,-x3,…,-xk也必为f(x)=0的实根,即f(x)=0的非零实根必成对出现,故f(x)=0的实根个数n必为奇数.
七、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最值
例8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1991年全国高考题)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解:设-7≤x1≤x2≤-3,则3≤-x2≤-xl≤7,
又f(x)在[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f(3)≤f(-x2)≤f(一x1)≤f(7)
∴-f(7)≤-f(xl)≤-f(x2)≤-f(3)=-5
又f(x)为奇函数,
∴f(-7)≤f(x1)≤f(x2)≤f(-3)=-5.
∴f(x)在〔-7,-3〕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故选(B)。
八、利用函数奇偶性证明不等式
例9设a是正数,而是XOY平面内的点集,则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是(1986年上海中学生竞赛题).
证明:考查,以–x替换x,–y替换y,A、B不变.从而知A、B关于x轴,y轴对称.故只研究第一象限中A、B关系即可.
即:.
本解法依据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简捷得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