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

一、理论依据

辩证统一的教学观主张“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而学生的主动地位只有在教师纽上才能巩固现货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因此,教师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让学生获得自学方法技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教学的顺序进行的,教学顺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近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数学学科系统性特别强,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应用题教学更体现出了这一点.

二、模式提出

数字教学是发展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在小学数字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这是因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力求探究适合应用题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尝试探究。

三、结构程序图

四、模式特点

1、注意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导与主体作用,使教师

政治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在主导作用上,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各种素质行到生动和谐、充分地发展。

2、具有可操作性,教师易接受,并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施展教育才华,创造教学风格。

3、模式具有普遍性,适应于各种应用题的课堂教学,也适应于计算、概念等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

五、程序操作

1、复习引入

主要目的是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要利用数学较强的知识系统性,使前期所学知识真正促进后继知识的发展和深入。再现与新知密切相关的题目,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做好向新知识过渡的准备,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比较发现

利用准备题,理清解题思路。由于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比较繁杂,过难过易的知识都有会使学生兴趣索然,思维停滞。教学时,教师可巧设“铺垫”化难为易。通过改变题的条件,祟例题,让学生将例题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新知识点。

3、尝试探究

新知识点发现后,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在数量关系中寻找必要的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解答,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要想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学生完成一点点。在独立探究过程中,附之教师

点拨、讲评,学生之间的议论,交流。

⑵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新知识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不留死角。

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加强直观教学,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把语言

思维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装说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

另外,质疑问难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建议将质疑顺难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一定专门安排一个时间进行质疑,以避免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

4、强化训练

数学课堂强化训练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过程。通过课堂练习,能促使学生将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另外,通过强化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小学数学新大纲对技能的要求是“会—比较熟练—熟练。”要完成目的,必须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强化训练,才能把所学的基本解题思路初步内化为基本解题技能。

⑴基本训练。它是新授后的集中训练,是引导学生把知识首先应用于实践

一个模仿性练习,是例题的再现性练习,此种训练一般是教材中做一做就可以了,其目的在于巩固理论,深化理解,规范解答,强化认识。

⑵对比训练。对于易混淆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使学生认识其本质结构。一般从条件上,结构上,解法上进行对比,可以题组形式出现(只列式不计算)。

⑶变式训练。它是知识本质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通过改变知识的非本质形式而突出显现基本忏悔,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⑷综合训练。要求综合运用知识,目的在于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⑸提高训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实现迁移水平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项训练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5、归纳总结

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利于应用,教师

指导学生对本课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六、模式课例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53页例题13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应用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题能力和回答

问题完整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对应用题题意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尝试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

班尝试中学习。

教学过程:

㈠复习引入

1、列式,说出应用题实质是求什么(改变成文字题)并回答问题。

①红花有5朵,黄花投票数是红花的4倍,黄花有多少朵?

5朵

红花

┗━┛

?朵

黄花

┗━┻━┻━┻━┻━┛

是红花的4倍

提问:黄花和红花比,如果把红花的朵数看作是1份,黄花的朵数就有这样的(

)份,求黄花有多少朵,就是求(

)个(

)是多少。

②红花有5朵,黄花有20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

提问:求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就是求()里有几个()。

㈡比较发现

1、出示例13,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与复习题相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让学生各抒已见,最后取得共识)

3、例13解决的新问题在哪?(让学生找出新知识点)

㈢尝试探究

1、教师用线段图表示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抽象的叙述转化为具体的图示)

2、让学生思考,自己想应臬做,教师起辅助作用。

3、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把红花的朵数看作是1份,黄花的朵数就有这样的4份。已知黄花20朵,要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4份,求1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0÷4=5(朵)

答:红花有5朵。

4、培养学生独立说出分析应用题的全过程。

㈣强化训练

br>

1、基本训练:P53练一练1,2,3

⑴让学生自己分析

⑵与例13相比较,找出相同点

2、变式训练:P54

,1

⑴让学生解答

⑵自己绘图,说出绘图根据,与例13相同之处

3、对比训练:P55

(只列式)

⑴小刚今年9岁,爸爸今年36岁,爸爸的年龄是小刚的几倍?

⑵小刚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刚的4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⑶爸爸今年36岁,是小刚年龄的4倍,小刚今年多少岁?

4、综合训练:P55,2,3,4三道题与例13大致相同,但条件的先后顺序和表达形式有些差异,靠学生分析理解。

5、提高计算能力,P55

6,7

㈤归纳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解答应用题要怎样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