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课改理念优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课改理念优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学课改理念优化

一、大处着手,进行单元整合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的内容的安排并不是最好的唯一,还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优化、整合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的过程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显得更加自然,教学的效果也就会大大地提高。

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中,

二、小处着眼,进行课时优化

单元的整合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而课时的整合就显得更加的普遍和必要。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离得更近,联系得更紧密,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长久地保持新鲜感、亲切感,能够使他们学得自然、合理、轻松。

1改变教学顺序

就一课教材或一组教材而言,其内容呈现的顺序,在许多时候若能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更加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加适合他们的口味,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链接与衍生。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循环小数”时,一老师在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原地踏步走口令“一二一、一二一……”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了“有限”与“无限”概念的基础上,又回到书本,按照书本的顺序先教学“循环小数”的概念,而后再教学“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这就使课堂衔接不紧凑,给人脱节之感,对学生的知识形成也显得生硬、僵化。如果在引导学生认识了“有限”与“无限”概念的基础上,能自然地教学“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然后再来教学“循环小数”的概念,则会显得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使知识的脉络分明,形成一个整体,教学的效果将更好。

2更改呈现方式

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既照顾到城里学生的习惯,又照顾到农村孩子的口味,只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可能地体现出他们的共性,这就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地区差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改变一下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我改变了书中例题用“竖式”呈现的方式,而是出示了下面这道简单的应用题:“方便面5角一袋,1元5角可以买几袋?”根据商店的标价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引导学生写出了等式:15÷5=1.5÷0.5=3(袋)。再引导学生对前后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自主地总结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除”。这样的教学,尽管只是改变了一下书本知识的呈现方式,但它却使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结合,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解记忆,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四两个单元都是一些理论性的而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把这些抽象的概念集中在一起,对学生的记忆要求相对集中,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了能够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把概念教学相对分散,我在教学了第一单元“简单的统计”后,就先教学了第三单元,而后再教学第二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把较为具体的形体知识参插在抽象的概念教学之中,避免了概念的集中记忆,教学的效率较以往有所提高。

单元与单元之间是这样,就一个单元而言,也是如此,往往也必须对某一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这一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是先认识“厘米”,再认识“米”和“分米”,这样的顺序使长度单位的大小排列显得比较紊乱,不利于学生合理地建构长度单位的概念。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米”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实际情况,先让学生来认识较为熟悉的单位“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厘米”,就显得自然、合理,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的效果也出人意料。

总之,我们教师不能“就书教书,就知认知”,应该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灵活地运用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整合,使所教的新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学生的教材勿庸置疑,它是由教育专家们精心编写而成的前人丰富经验的综合。但由于编写教材受人员、地区、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它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受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当地实际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切不可完全照搬,搞一刀切。要能够借助教材的工具性,灵活运用、合理整合,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