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紧扣教材,并选择生活中与教材密切相关的问题为教学的导人点,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例如:在教学生如何掌握,“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教学586-99=?时,我是这样设计: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妈妈带了586元钱想给小艳买连衣裙。可是在一个服装店里,妈妈给小艳买了一条价格为99元的裙子,问:妈妈最后还剩下多少钱?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提示:“除了直接减,还有什么新方法?”课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许多学生经过思考都知道怎样做:586-99=586-100+1=487元。然后老师进行小结性指导,让学生体会“多减了要加”的方法……
二、让学生根据生活素材去体会数学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而新课标也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比如:在小学教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时,我讲解完平方米的大小之后,让学比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大小大约是一平方米。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很快就说出我们教室的格子大约是一平方米;在我讲解完一平万分米时,学生马上就说出教室的电线插座的大小大约是一平方分米……而对于平方厘米,则是更多:如自已的手指甲、开关的按钮,两分人民币的硬币的大小……再如,在教学轴对称之后,学生根据轴对称的特点,能够很快的说出白己所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或者现象:如自己所学的数字:0、1、3、8等,我们所学的字母:A、B、C、D、E、H……,我们所学的汉字则是更多:中、日、田、口、由、甲、申……,学生不但能够找出这些对称的数字、字母、汉字,还能根据一些图形的特点,画出对称部分……
三、让学生在探讨未知的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学生在白己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才能够让他们去探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步人数学知识的殿堂,进而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提炼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与知识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比如:在教小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学生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十数,再进行估算。之后,我让学山再估算:我们班上的同学到碧津公园去坐碰栅车,每人票价为l2元,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大约要48x12≈50X10=500元。再比如:在教学乘法后,我问:同学们都知道3x3=9,现花只有6盆花,要求摆成3行,每行3盆,该怎么摆?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产比浓厚的兴趣。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善于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毕竟我们的教科书是死的,教师是活的,而且生活中的知识是灵活的、变化的),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周边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
作者:马士军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草场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学会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源于生活
在数学的讲授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可以和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相联系的,这样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进行思考。一般来说,当教师讲解比较复杂难懂的数学运算时,如果用直接简单的算术方法教给学生,通常学生得不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或者一头雾水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对其进行引用。例如,教师在讲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小明同学去超市买东西,他给老板要10本算术本和12本写字本。老板第一次给他拿出10本算术本,第二次又拿出一捆15本的生字本,然后从中抽出3本以后再给小明。问题是:小明最后一共买了多少本子?应该怎样作答?其中一位学生列出的式子是这样的:10+12。那么,教师就可以问,应该怎样才能算得更快更准呢?像上述小明买本子的时候,10本在加上一捆15本,就是25本,然后再减去抽回的3本,就是22本。这道题明明是加法的题,为什么还要减去3呢,教科书中所说的“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如果多减了就加上”这样的数学定理,如果让小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难懂,但是当我们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进行联系时,学生就可以非常容易理解了。正如上面所叙述的那样,如果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拿一定的实例作为铺垫,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计算变得直观、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拉近数学计算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和距离,使学生更愿意接触和学习数学。因此,当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认真去钻研教材,尽可能多地找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比较接近的教学内容,并对他们加以调整,只有这样把它们变成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将生活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比较具体的,但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以教学作为主要目的,通常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的比较抽象的计算知识,然后在运用学到的理论去解决其他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习题,有很多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的,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因此,我们必须要把现实生活中比较真实活现的教材引入到数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去,并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出一定的调整,有了这样的关系,才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然后通过熟悉技能,最后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比如,当小学生在学习了平均数以后,为了加深对该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让他们算一算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或者计算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在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以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填发票。通过这样身边中常见的问题,学生的热情就会变得高涨起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解答有关游乐园中收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计算,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单位组织老年人和小朋友去公园游玩,其中安排老年人是25人,小朋友150人,教师3人。售票员是这么说的:“成人门票是每个人30块钱,学生每人15块钱,如果是团体30人以上的话每人20块钱。”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集体想出一个比较好的购票方法。不同的学生做出了不同的设计:学生A认为全买团体票比较合适:(25+150+3)=3560(元)学生B觉得不应该买团体票:(25+3)×30+150×15=3090(元)学生C认为应该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5+3+2)×20+(150-2)×15=2280(元)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生活中关于运用数学知识的例子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善于观察生活,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真正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程冠青单位:河北省广宗县第一小学
第三篇 一、巧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
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小学生好玩和爱动的天性,教师应善于巧妙利用,将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地激发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联结点充分地挖掘出来,架起桥梁,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通过设计游戏“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请同学们扮演邮递员的角色,将信件投到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邮箱里,最后对送信结果是否正确进行检验。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愉快地充当一名小小的邮递员,将自己制作的口算卡投到信箱里。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活泼爱动的特点,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寄寓了枯燥的数学知识。这样既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又将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突出。再如,对分类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场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在休息日和父母逛街吗?接着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商场中所摆放的各类物品,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说出观察结果。教师接着导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品都需要分类摆放和整理,而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讲分类。因为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就是商场,利用多媒体,教师将商场物品的分类摆放进行了直观的再现,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分类的重要性进行感受。
二、与生活的例子相结合,对知识内涵进行领悟
1.利用直观的实践,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证明
小学生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进行过渡,因此对于数学问题可用直观的生活实践进行证实,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圆锥的体积计算”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对等底高的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学生仅凭已有的知识,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若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交给学生,学生又很难理解并记忆。因此,我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水用塑料教具倒在等底等高的圆柱塑料里,则倒满时正好是三次,这样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马上就能领悟,同时对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也能扎实地记忆。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教学难度降低
小学生由于思维所限,很难理解数学中的枯燥的原则、定理和公式,但若用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解释,则可使教学难度降低。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相对简单,所起到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如在教学“接近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我曾经对这样的场面进行设计:老师有176元钱,要买一个价值88元的台灯,老师付款完后,还剩下多少钱?老师付100元的整钞给营业员,营业员要找给老师多少钱?老师最终还剩下多少钱?通过两人之间的交易,请同学们列出一道算式:176-88=76+12,在这一运算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加减运算法则,同时,还学会了简便算法。
3.培养生活意识,提高生活水平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在生活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以下的引导:木匠是采用何种方法固定摇晃的桌椅的呢?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对教室的面积进行现场勘查,将不同地砖的单价列出,让学生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积,最终得出最佳的铺地砖的设计方案。这样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在使学生生活意识增强的同时,也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教授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应辩证地结合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让数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穷的魅力。只有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扩展思维、放飞灵性的空间,才能真正架起一座桥梁,将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钱玉宾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世嘉实验小学